锚定价值,行稳致远——2024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暨第四届医药魔方开放日成功举办

学术   2024-09-27 21:54   江苏  
9月24日-25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指导,由医药魔方主办,张江集团、亦弘商学院、赛多利斯特别支持的“2024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暨第四届医药魔方开放日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届峰会举办于医药行业寒冬之际,80+位行业一线重磅嘉宾和1000+参会人员立足于新的行业形势,展望新的行业变局,确立新的价值锚点,围绕出海、联合治疗临床研究、商业化路径、Biotech生存与发展、研发立项、BD、退出等关键决策场景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锚定价值,穿越周期

9月24日上午举办的“锚定价值,行稳致远”主论坛上,“穿越周期”、“十年展望”、“数据破局”等成为关键词,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定价策略”、“AI新质生产力”、“以数据洞察行业创新趋势”等话题做了分享和探讨。演讲干货满满,台上台下现场气氛热烈。

在峰会开始前,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辞。袁涛表示,从1992年建园以来,张江科学城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当前,面对医药行业目前的挑战,袁涛表示希望张江集团、医药魔方与行业通道一起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繁荣发展

袁 涛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医药魔方创始人、董事长周立运在开场演讲中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行业内部问题。他以医药魔方丰富的行业数据视角为支撑,呈现了中国创新药过去几年的成果,指出中国创新药企的三座大山等问题,并给出了破局的思路。

周立运 | 医药魔方创始人、董事长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胡善联对于业内最受关注的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定价策略做了研究分享。他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举例阐述其对美国药物定价的深远影响,并对欧盟等市场的创新药定价模式做了分析,结合中国的创新药企的具体情况,讨论了如何在全球定价体系下制定有效的出海战略,包括适应症选择、仿制药竞争和应对国际价格谈判等。

胡善联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

首个圆桌论坛上,琅钰集团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李杨阳任主持人,就“行业寒冬之下,如何穿越周期”与嘉宾们展开精彩讨论。通和毓承管理合伙人华尔东指出,对于投资人,当下最“冷”的是退出难导致募资难,创新药资本循环不畅。作为Biotech的代表,维昇药业首席执行官卢安邦用“做专,做深,做不同”概括当前企业应对寒冬的战略思考。从大药企的角度,参天制药中国区总裁向宇提出,现在的“寒冬”恰恰是跨国药企寻求与中国Biotech合作的绝佳机会,他建议Biotech,好的战略是“决定不做什么”而非“决定什么都做”,要有合作的决心和魄力。

圆桌讨论——行业寒冬之下,如何穿越周期?

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下一个十年展望》的圆桌讨论中,微境生物创始人、CEO谢雨礼担任主持人,与阿斯利康中国呼吸消化事业部总经理刘谦、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研发和医学负责人张维、英诺湖创始人夏明德、信达生物全球首席商务官张苏华、科动生物联合创始人魏东与会讨论。
圆桌与会嘉宾认为,过去十年的生物医药发展及创新成果斐然,这其中包括海外归国人才的回流、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风险投资的助力。目前,创新的差异化仍然不足,主要是聚焦于"me-too"药物,而具有原创性、差异化的产品相对较少。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当前面临的“寒冬”,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收紧、二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过去中国企业普遍专注于“me-too”药物,未来的创新需要更加聚焦于患者需求和临床效果,从而实现真正的突破性进展。

圆桌讨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下一个十年展望

在谈及跨国公司对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看法时,与会嘉宾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创新的态度常常是矛盾的:当他们忽视中国时,中国常常带来意外的惊喜;而当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市场时,往往结果又不如预期。这种不稳定性反映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当前创新生态的不成熟。
未来,细胞和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依然是未来的重点领域。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临床患者资源和逐渐提升的研发能力,在这些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
在聚焦“AI如何成为药企新质生产力”的圆桌论坛中,理特咨询合伙人唐正晔、复星医药首席数据官林锦斌、金赛药业CIO&数字研究院院长鲜翾和百济神州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总监顾伟宏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药企的深远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桌讨论——AI如何成为药企的新质生产力?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尽管AI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但对其长期价值不应低估。不过,他们也表示,AI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伦理、数据保护和组织文化适应等挑战。在讨论如何适应AI带来的变革时,上述嘉宾建议企业应采取审慎乐观的态度,选择AI应用场景时应以人为本,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显著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领域。最终,他们呼吁企业积极拥抱AI技术,将其作为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下午的分论坛中,与会嘉宾进行了更为聚焦、更为具体、更为细化的讨论,重点议题囊括了出海、联合治疗、商业化、Biotech生存与发展等关键问题。

在《抉择:出海的路怎么走》的论坛中,普华永道大中华区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咨询合伙人蔡景愚、绿叶制药投资者与公共事务副总裁杨亮、上海医药集团国际业务事业部总经理严军、ICON业务拓展负责人苏恒、瑞宁康生物创始人王亚宁、赛多利斯中国总经理王旭宇等与会嘉宾做了主题演讲,给予现场观众很多启发。

左右滑动查看报告嘉宾

以上嘉宾的演讲基于所在企业实操或经手的项目案例,主要聚焦于中国药企在不同情形下的出海选择,比如杨亮从绿叶制药的国际化战略的实践,分享了全球化策略如何更好落地的思考,包括中国公司需要突破“本位”,具备“本土”视角、中长期投资组合规划至关重要。严军分享了上海医药在全球特别是东南亚医药市场的商业化布局以及海外公司的运营思路,以泰国、菲律宾为例,讲述了重点结合市场情况进行销售管理运营规划的思路,同时也剖析了东南亚市场的定价策略和畅销品种格局。
苏恒则分享了欧洲开展临床试验的法规和运营考量,指出不同国家在临床和注册过程中的特点各异,发达的监管国家如美国和德国,拥有成熟的临床试验基础设施和严格的监管标准,试验质量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其他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则提供了更多病人招募潜力和较低的成本,但可能要求更灵活的操作设计和深入的本地知识。
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副总经理张连山、和其瑞联合创始人娄实、海普瑞首席商务官韩涛、瑞宁康生物创始人王亚宁、赛多利斯中国总经理王旭宇等在最后参与了圆桌讨论,主题为《以终为始:创新药出海要做好哪些早期准备?》

圆桌讨论—— 创新药出海:做不做?如何做?何时做?

在《协同:联合治疗临床研究制胜之道》分论坛中,加科思转化医学副总裁孙鑫强调KRAS靶点的重要性和未来潜力,并分享了KRAS抑制剂目前的联合用药策略。泰格医药首席医学官、高级副总裁陈霞通过数据和案例指出联合治疗临床试验相较于单药更易失败,对应剖析了影响抗肿瘤试验成功率的两大关键因素。
在“探寻高效合理的抗肿瘤联合治疗开发策略”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从临床研究设计、市场竞争、药物经济学和毒性管理等关键角度,深度探讨了肿瘤联合治疗开发策略。

左右滑动查看

药物警戒专家,前太美医疗药物警戒负责人万帮喜聚焦联合用药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他认为形成药物警戒基本逻辑十分重要,即临床试验中联合用药安全监测,从数据收集到风险提示。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郑迪从临床实践出发,透彻地分析了肺癌领域联合治疗的各个组合搭配的利与弊,他认为肺癌领域免疫疗法的联合,仍然是取决于单一疗法的最优疗效,不过在肠癌、胰腺癌看到了增效。
在最后的《后PD-1时代的肿瘤联合治疗策略》圆桌讨论上,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在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中的经验,讨论了联合治疗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他们认为,联合治疗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精准医疗方面。

左右滑动查看

在《变局:行业转型新周期,商业化发展新路路径》分论坛上,维昇药业首席商务官陈军作了《从现象级成功案例看创新药的商业化》的开场报告。陈军提出,创新药商业化成功的公式是“天赋(市场潜力大+定价能力强+产品好)+努力(推广得当)”。他深度剖析了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司美格鲁肽、HPV疫苗、索磷布韦四款“爆款药”商业化成功的原因,总结指出,疗效上的巨大突破是这些创新药能够取得巨大商业化成功的共性基础。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副总经理董浩则就“新周期下的医药流通”分享了自己的洞察。董浩认为,当下我国医药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周期,产业分化态势明显:仿制药营销企业市场份额快速衰减,以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为特征的药企,以创新药为载体,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前端更加注重药物研发,后端更加看重“全渠道全生态营销”、“扩面下沉”等策略。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创新药市场需要“在存量中抢夺份额,在增量中谋求增长”。

左右滑动查看

分论坛下半场,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作了《国谈药品落地保障政策思考》的开场报告。金春林表示,国谈只是进院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国谈之后,地区间、医院间在药品进院规则上仍有差异,需要企业灵活应对。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围绕“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看待院外渠道”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报告。陈昊指出,未来药房只有两条路,一种是专业药房,提供专业化服务,承载国谈创新药,另一种就是大健康便民药房,本质上是门诊统筹带来的门诊用药社会化,以及居民自我药疗处方的兑现。

左右滑动查看

在以《沉淀:中国创新药的生存之道》为主题的分论坛中,10余位来自投资机构、创新药公司的专家展开了精彩讨论。在两位投资人的主题演讲中,杏泽资本管理合伙人强静和荷塘创投合伙人张善良一致看好中国创新药发展前景,“未来十年将是国内创新药的黄金时期”。岸迈生物创始人兼CEO、标新生物董事长兼CEO杨小宝分别从各自公司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各自的技术特色(双特异性抗体、蛋白降解技术),以及近期取得的亮眼成绩。此外,在两个圆桌论坛中,各位专家分别就“如何定义中国创新药的科技属性”、“留在创新药牌桌:Biotech新形势下的谋与略”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并对中国创新药未来发展做出积极展望。

左右滑动查看


数据+AI赋能,加速医药生产力变革


9月25日举办的第四届医药魔方开放日上,医药魔方多个业务部门的团队负责人、解决方案专家、数据分析师展示和分享医药魔方数据如何面对如今医药行业的新变局,包括数据如何加速生产力变革、如何指引营销策略和商业化决策,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潮起潮落中,成为投资和BD的利器。

医药魔方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程静女士在开场报告中指出,医药魔方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创新同步发展,致力于通过数据和专业解决方案赋能行业各个链条中每一个决策场景,来反哺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医药魔方在2021年开始全面拥抱AI来赋能魔方数据和服务,并在AI助力下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未来将以AI赋能医药行业全链路重要决策场景为核心目标,助力行业客户落地AI应用,提质增效。

程静 | 医药魔方联合创始人&COO

医药魔方咨询总监傅奇琪做了《中国医药产业近十年变迁之路》的主题演讲,从政策变化、研发投入、临床试验、创新交易、新药审批等多维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医药产业近十年的变迁。指出近十年间,海外创新药加速在中国上市,中国本土创新药fast follow加速,中国药品市场中仿制药仍占据主导地位。并基于历史对未来展望,提出差异化研发、共性技术赋能、产业链格局分化、商业化转型四大发展趋势。

傅奇琪 | 医药魔方咨询总监

理特咨询全球合伙人唐正晔分享了《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现状与展望》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概括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现状。唐正晔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覆盖了从药物研发到患者健康管理的全流程,其中主要关注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和上市及商业化领域的应用进展。入局不断增多,企业图谱加速扩张。未来大模型、生成算法与多模态等底层技术的突破会成为质变的关键。

唐正晔 | 理特咨询全球合伙人

医药魔方首席科技官杨旸做了《医药行业拥抱大模型等AI技术的挑战与变革机会》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核心战略. 杨旸从医药魔方自身和行业伙伴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A-F的数智化转型落地框架,分别从业务价值、治理结构、技术适配,这三个紧密相关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更务实地实现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以及如何在数智化转型的同时实现业务目标,最终让AI真正成为一个智力型组织不可或缺的助力。

杨旸 | 医药魔方首席科技官

医药魔方新药数据首席分析师赵洺良分享了《医药魔方数据标准进阶之路:AI助力下的数据质量提升与创新应用》,报告指出后 中国创新药后Follow 时代向Right Target ,Right Molecule ,Right Indication的“3R”药物高效开发提出了新的需求。魔方以AI+数据底座为基础提供高标准化的行业数据,数智化知识中台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以辅助立项研发链,将为“3R”药物开发提供加速度。

赵洺良 | 医药魔方新药数据首席分析师

医药魔方数字化解决方案合伙人王佳俊的主题演讲名为《助力决策的场景化落地方案》,他表示,医药魔方依托于其严谨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搭载了丰富应用组件的AI中台,构建了一系列对企业级的行业解决方案。相较于于传统的数据库工具,魔方解决方案专注于给企业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稳定可控的生产结果。这些经验沉淀形成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了对于市场各类情报数据的自动追踪和总结,对于立项机会的挖掘与评估,以及AI切实落地的增效应用场景。

王佳俊 | 医药魔方数字化解决方案合伙人

在下午的分论坛——研发立项决策:探寻阻力最小的方向 上,医药魔方高级咨询顾问黄嘉诚在《研发内卷下,企业管线战略决策变化趋势洞察》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医药企业目前正面临研发与商业化的双重内卷。成熟的热门靶点往往有较多企业跟风研发,使得赛道拥挤;ADC、双抗、细胞疗法等技术类型的多比重磅license out交易,点燃了中国企业的研发热情;肿瘤领域仍然是中国企业的研发热点,近些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肿瘤适应症有所下降。在商业化端,新药的医院准入及仿制药的带量采购进一步造成了内卷的医药环境。在当前的环境下,药企的发展策略发生了些许变化,在前几年追求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基础上,开始看重确证性的现金流,并对管线进行优化,同时注重差异化的研发。

黄嘉诚 | 医药魔方高级咨询顾问

医药魔方新药数据高级分析师郑佳焕立足于差异化创新应对全球竞争,给出了覆盖研发全流程的立项解决方案。他认为面对医药行业当前的融资难题和竞争同质化加剧的双重挑战,差异化创新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提升产品价值,更是确保药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具有高价值的药物品种,往往集中在新靶点、新机制、新分子和新技术等创新领域,具备创新特征使其能够成功出海。在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中,从项目的立项定位到策略规划,再到情报监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需要进行细致的全流程评估。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的多个功能模块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清晰梳理发展脉络,从而在立项阶段就实现差异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郑佳焕 | 医药魔方新药数据高级分析师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制药企业未来5年如何构建竞争壁垒?》的圆桌讨论中,赵洺良任主持人,乐普生物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隋滋野、益杰立科CEO张宝弘、和誉生物商务拓展负责人姜华、礼来中国创新合作中心总监胡畏作为与会嘉宾,参与了讨论。

圆桌讨论—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未来5年如何构建竞争壁垒?
医药魔方数据科学专家陈盛彬基于“后PD1时代免疫联合用药的得与失”,做出DeepMed看全球适应症竞争格局的分享。他表示,基于医药魔方DeepMed『治疗格局』板块数据,对近15年PD1/PDL1单药及联合治疗的获批事件及关键性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宏观分析总结,并举例分析了典型的成功或失败案例,指出免疫联合治疗应充分解读联用机制、临床前和早期研究数据,选择合适的细分适应症及研究设计进行确证性研究,以达到“联合增效”的目的,同时整理了部分有前景的早期临床试验和大家分享。

陈盛彬 | 医药魔方数据科学专家

医药魔方基础数据团队高级分析师程洁做了《从市场格局和注册申报发现国内蓝海立项机会》演讲。医药魔方基础数据团队对国内近5年药物市场格局和注册申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国内蓝海立项机会,用数据提效做好数字化转型,紧跟趋势发挥优势,系统打造产品组合包,及多元化区域发展将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产品和战略,借助数据寻获广阔机会。

程洁 | 医药魔方基础数据团队高级分析师

商业化决策:数据指引正确的营销策略分论坛上,医药魔方产品经理李沛文在开放日现场解读《2024H1全渠道药品市场报告及产品发布》,本次分享将对2024 H1中国药品全渠道运营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在“医药分家”的大趋势下,院外渠道的渠道份额逐年提升,能否利用好院外渠道作为销售通路,是每一家药企都需要省慎思考的议题。同时,该会议也对如何利用全渠道市场数据支撑各部门的业务场景,如何用数据回答业务问题作出了分享。

李沛文 | 医药魔方市场数据产品经理
医药魔方咨询总监薛鹏围绕BP(商业计划)的华丽蜕变,详细阐述了从市场分析到财务预测的每一个关键部分在新周期下的新要求与变革。通过数据驱动、市场洞察及跨界合作等视角,揭示了医药行业BP制定的未来趋势,为参会者带来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启发。这场演讲不仅加深了业界对转型新周期的理解,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薛鹏 | 医药魔方咨询总监

医药魔方咨询副总监曾凡勇进行了《“老树开新花”结合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产品新增长点》的话题分享,指出在新时代的医药市场环境下,药品生命周期不断压缩,寻找产品新增长点从而延长生命周期成为了药企的共同夙愿。通过医药魔方的DRG和RWE数据挖掘及分析,可帮助上市后产品在真实世界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规划资源配置和投放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无论创新产品的上市规划准备,还是上市后产品的机会拓展,医药魔方通过整合数据及咨询整体解决方案均可助力企业制胜未来!

曾凡勇 | 医药魔方咨询副总监

在下午的分论坛——投资BD决策:工具,策略与确定性上,医药魔方高级咨询顾问鲁倡瑶在《BD机会洞察与药品评估模型》报告中分享了研发、商业化环节中国企业的主要策略和趋势,从BD视角来看中国创新药企集中度不高,仍在整合周期中。在fast follow大趋势下基于分子或技术平台的BIC 是较为优质的标的。基于魔方过往项目经验总结分析了开展业务尽调工作的重心,创新药品进行销售预测的评估逻辑和方法。

鲁倡瑶 | 医药魔方高级咨询顾问

医药魔方投融资高级数据分析师史翔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透视:规模、趋势与未来潜力解析》报告中指出,当下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正在通过医药交易、多元产品布局、运营效率提高等方式构建健康现金流,应对流动性困局与融资挑战。同时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

史翔 | 医药魔方投融资高级数据分析师

医药魔方NextDevice数据负责人张晓薇进行了《医药魔方数据版图扩容:关于创新医疗器械的全新探索》分享,着重介绍了中美特殊审批器械的研发及批准概况,并且解读了近年并购和管线交易趋势。截至2024年9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了290余款创新医疗器械。据NextDevice数据库统计,中国特别审查器械(未上市及上市)的热点集中在:人工器官、心血管介入、微创消融器械等方向。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的政策支持下,众多本土器械公司在人工心脏、微创消融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有望进一步打破进口垄断。

张晓薇 | 医药魔方器械数据负责人

BFC Group高级经理张鸣冲分享了《NewCO模式与医药行业资本运作:案例与交易策略》的话题。2024年生物医药市场中NewCo交易频现,一方面与当下创新药资本市场的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药企的创新研发能力在国际上逐渐显露锋芒,且资产的价格具备吸引力,促使买卖双方的需求非常旺盛。

NewCo模式简而言之,是将药物的海外权益授权给新公司,由投资基金主导,负责融资、组建团队并运营。通过这种模式,NewCo不仅能获得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甚至有机会获得跨国药企的背书,这也可以间接提升国内公司的市场价值,并有助于后续融资。同时,海外NewCo架构也为资本退出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例如通过海外资本市场IPO退出,并且更容易被跨国药企收购。

张鸣冲指出,结合BFC Group近年来多次代表海外基金及中国药企执行NewCo交易的经验来看,NewCo的窗口期较短,药企必须注重时机把握。在洽谈NewCo交易时,除了关注财务条款外,还应重点考察管理团队的质量、未来融资能力及其长期的发展规划。

张鸣冲 | BFC Group高级经理

论坛末尾,在主题为《全球视角下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考量与退出策略》的圆桌讨论中,BFC Group董事总经理高玉楠、奥博资本执行董事应大为、骊宸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明、康禧全球投资基金合伙人肖汀与比邻星创投投资合伙人石斌五位嘉宾,从各自所在机构出发,分享了在当前创新药投融资市场环境下,如何做好“投管退”的关键点。

圆桌讨论—全球视角下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考量与退出策略
与此同时,他们也讨论了医药市场并购事件较少的原因,并围绕BD交易,尤其是NewCo这一新退出路径进行交流。而在投后管理上,上述投资人指出,对管线等资产的自我审视和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节奏,以及如何建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共赢的关系等,均是他们考虑的重点范畴。


2025CHDC暨医药魔方10周年,期待再相聚

“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关注医药产业链条上各类企业和机构日常运营中的重要决策场景,汇聚监管、产业、临床、学术、投资各界专业人士,针对行业痛点问题进行碰撞讨论,以求厘清发展难题,达成共识或形成解决方案,共同助力行业创新升级。我们期待2025CHDC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与您再相聚!
2025年也将是医药魔方提供医药产业服务的第10个年头,我们会以魔方十年为时间脉络,为大家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行业数据分析、洞察报告和媒体内容报道。敬请期待。
如有任何问题、建议和想法,请联系我们!(微信号:pharmcube)

医药魔方Pro
聚焦生物医药前沿,洞察研发投资风向!医药魔方Pro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医药新技术、新靶点、新疗法,主要跟踪早期项目投融资事件和临床数据,邀请一线专家对重磅研究成果和行业事件进行解读,提示生物医药的研发投资风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