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世,少不了文字的浸润与熏陶,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长期读书的人,有着与他人明显区别的特质: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从小我们便读了很多书,现在想来可能已记不起其中末节,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经长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人生必读的“三本书”
人一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曾有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固然重要,却也不要忘掉了“心灵之书”的研读。万卷书、万里路是读书人生的基础,有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丰富积淀,才能升华到研读“心灵之书”的高度。唯有将这三本大书研究透彻,才不枉此生,读书即读人生。
01
读“有字之书”认知生活
杨绛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读的愈少,想的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麻烦。”读书是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无法通过亲身经历去感知世界的纷繁芜杂,研读前人著述高效便捷,尤为重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我们通过读书就是感受自己和别人的人生,向别人和曾经的自己学习。
读书经世少,浅尝辄止,却自认为已经懂得很多,带着这种自大的态度去生活,必然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而越是广采博览,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浅薄,带着这种谦虚的态度去生活,自然能过好自己的“清欢”人生。
民国才女张爱玲,尽管从幼年开始便饱受打击与挫折,但她依然泰然处之,遗世独立。无论是童年时期父母离异,被后母虐待,还是青年时期被爱人背叛,受尽他人指责,抑或是晚年在美国居无定所,她的知识和教养一直在告诫她淡然生活。香港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她躲在防空洞看书,因为她知道,她的人生,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也唯有读书,能让她保持一颗安宁的心去生活。人的一辈子,追求的不是“无谓的麻烦”,而是“清欢之喜”,读“有字之书”让我们离“清欢之喜”近到咫尺。
图 | 炎樱(左)与张爱玲(右)
02
读“无字之书”认知世界
村上春树说:“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认知世界如读一本厚重的“无字之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不畏艰苦地研读。世界美与丑、善与恶,存乎一念,贵在坚持。
图 |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史泰龙的成名作《洛奇》,曾被500家电影公司拒绝了1885次。这样的经历,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绝望的,但史泰龙从不相信世界会从彩色变成黑白。因为坚信世界的美好,他在第1886次取得了成功并一举成名。世界上有荆棘,但荆棘上开满了艳丽的玫瑰;世界上有冰川,但冰川下的海洋也是孕育生命的天堂;世界上有泥沼,但泥沼的远方是青葱的树林。
读“无字之书”即读人生浮沉,谁也不能肯定下一秒会被时间的浪花拍到哪里,而坚守和信念,就是人生之舟的压舱石,虽然难免遭受困厄,但一定要坚信,下一秒的世界会“千树万树梨花开”。研读“无字之书”,是人生最斑斓多姿的体验。
03
读“心灵之书”认知内心
常常听人说,要做“自己世界里的主人”,揣测人心固然很难,而读懂自己的内心——那本“心灵之书”,更是需要清醒和勇气。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片无边的沼泽,无边尽头的那片森林,才是“心灵之书”的精髓所在。
1941年出生的薇薇安·伍斯特伍德是全球顶级设计师,她诠释的时尚,常常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但是却一次次刷新人们的审美。她敢于突破常规,用女人的眼光琢磨女人,也用男人的视线欣赏女人。她读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狂野、大胆与解放,她读懂了自己的心灵之书,所以能无畏地推陈出新、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读懂“心灵之书”,就是了解了那个更为复杂、更加难以认识的自己,从此告别了懵懂。
图 | 薇薇安·伍斯特伍德
功利性读书与非功利性读书
读书会带上功利性,这是由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我并不否认读书会带来这些功利性价值, 但如果只是定睛于读书的功利性价值, 那未免太可惜了。
01
能够重新站起来才是真正的成功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 为了成功, 你可以不择手段, 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
在电影《魔鬼代言人》中年轻有为的律师凯文经不住高薪豪宅的诱惑, 带着妻子从家乡来到纽约发展, 在一个又一个成功中迷失了自己, 为了追求利益和打赢官司, 他放弃了律师操守; 为了追逐胜诉, 不惜隐瞒证据;他为了事业也牺牲了家庭, 甚至放弃了家庭, 导致妻子自杀。最后他才发现, 他其实是魔鬼的私生子, 成功全都来源于魔鬼的操控。魔鬼正是试图通过成功让我们放弃自己安身立命的美好价值。在影片的结尾, 魔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虚荣, 无疑是我最爱的罪。”
图 | 电影《魔鬼代言人》剧照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 无法接受失败。如若只是这样,你很难说这个人是真的成功。事实上,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 而是在挫折中, 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来。只有非功利性阅读, 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 主人公的失败、 困苦、 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 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 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跌倒?
02
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
功利性的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 而忽视了内心的丰富。孔门七十二贤, 不乏博学多能, 高官厚禄者,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确实单纯的颜回,称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并且说他“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颜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注重德行。而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不可能习得。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育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就是如此。因此, 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 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价值。
03
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追求智慧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 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知识是无限的, 在求知的过程中, 必须对知识的无限性保持足够的谦卑。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正是因为人类有智慧, 不同于其他生物, 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然后更加认识到宇宙的奇妙, 以避免人类的狂妄自大。
写在最后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杭州睿达培训中心
了解更多教育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