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话是无锡的文化瑰宝,蕴含无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无锡话的“出圈”不是偶然,无锡话在创新性保护和传承中“扩圈”也要成为必然。新时代,如何创新性保护和传承无锡话?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探寻无锡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提出的良方良策。
推广:民间爱好者不遗余力
王骏轩说,目前,无锡话的注音主要是用的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汉语拼音不能完全覆盖无锡话的发音,国际音标则太过专业和复杂。为此,他将无锡话的常用字从“形、意、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整理,编写了一本超30万字的字典,还开发了60个音标,录制成视频,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无锡话。
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沉浸式感受
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内,古朴的石砖上,隐藏着只有地道无锡人才能破译的“密码”——“搞七廿三”、“拆烂污”、“做人家”……充满地方特色的俚语,仿佛一封封写给过往行人的信件,邀请他们通过语言“打开无锡”。游客们漫步其间,不时被这些石砖上的刻字吸引,好奇地停下脚步,有人轻声念读,有人则眉头紧锁,试图从字面上捕捉其中的含义。“‘搞七廿三’嘛,就是说做事情不按常理出牌;‘拆烂污’是说这个人敷衍了事;‘做人家’则是勤俭持家的意思”,碰上热心的无锡市民经过,会主动上前将这些俚语的意思娓娓道来。
“今天,我学会用无锡话说‘小笼包’、‘酱排骨’、‘开洋馄饨’啦!”为推广无锡话,无锡市图书馆推出了“吴语声声·无锡味道”方言系列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趣味十足的“方言课堂”中感悟吴语音韵之美。
无锡话也在校园中传播。一些幼儿园、小学开设了“方言小课堂”、“讲讲倷伲无锡话”等特色课程。还有些中小学开设了“锡剧课堂”、“表演小戏班”,在课堂上教授传唱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锡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下一代了解、学习和准确掌握无锡话。
保护:无锡话已完整“留根”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明明担任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江苏汉语方言调查”的主要负责人。“我们做的是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方言。这样,过了数百上千年之后,通过数字化的档案和科学的标注,人们仍然可以知道无锡话怎么说。”黄明明带领团队,从声母、韵母、声调到字、词、句、段、篇,耗时两年才将无锡话的资料收集完成。
建言:开发校本课程、打造文创品牌
无锡的政协委员们也在为无锡话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建言献策。去年,农工党无锡市委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编写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文本及影音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的卡通动画,别具特色的童谣、儿歌来激发青少年学习无锡话的热情。同时,编制具有无锡地域文化内涵的校本教材,推广到幼儿园、中小学日常课程中去。
今年,市政协委员夏吉平、许立新、吴磊等21人联名提案《关于启动“保护传承无锡市地方方言(无锡话)工程”》。该提案指出,滑稽戏、锡剧等地方曲艺和戏剧都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的,失去了方言也就失去了这些宝贵艺术,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出无锡话应用场景模拟、无锡话网络微电影,吸引青少年群体加入无锡方言爱好者的行列。此外,还要开发无锡话文创品牌,设计无锡话游戏、无锡话桌游等有形产品,也可以培养例如“无锡话脱口秀”、“扯老空”这样的“无形品牌”。
图文来源:《江南晚报》2024年11月2日第A04版
题图来源:“中国无锡”公众号
重点推荐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