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音”未改“乡愁”永驻

文化   2024-10-22 11:59   北京  

方言保护


近年来,鲤城区大力推进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着力恢复闽南方言传承生态,在线上搭建了闽南方言公益自学平台,在线下积极打造闽南方言公益自助学习空间——闽南方言角。目前,首批已建成投用29个。在方言逐渐式微的当下,建设方言角无疑是一项积极的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文化,还能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值得肯定和推广。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方言是更为独特的存在。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蕴含着该地区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是连接人们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纽带。闽南方言是北方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因逃避战乱、灾荒等原因多次向南迁徙进入闽南地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随先人“下南洋”的脚步传遍天下。闽南方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闽南乡愁的主要内容。如今,全世界有7000多万人使用闽南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群。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对方言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方言逐渐被边缘化,方言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遏制,其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要知道方言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就拿泉州来说,不论是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音,还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梨园戏、高甲戏和木偶戏,都离不开闽南方言。如果闽南方言消亡,那么这些地方戏的传承就会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此外,方言还是不少海外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纽带,他们的故土情结和寻根意识体现方式之一,正是乡音寻根。如果方言消亡,也不利于海外游子家国情怀的延续。
方言的濒危态势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用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出台不少政策文件,为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泉州也越来越注重闽南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近年来,鲤城区积极开展闽南方言相关文化、研学活动,恢复闽南方言传承生态。就在不久前,“鲤承文化”闽南方言保护传承“九个一”项目发布,旨在进一步丰富传承载体,创新传播形式和路径。而方言角的建立也是对闽南方言保护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有助于增强人们对闽南方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保护闽南方言,就是保护闽南文化的根脉。方言是活态的文化,活态传承式保护是根本,要让方言“落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将方言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比如通过影视作品、歌曲民谣、短视频、游戏等媒介以及“云游”、VR参观等数字化形式传播方言,巧妙地运用方言热词来盘活地域文化、带火地方文旅,因地制宜打造方言旅游线路。同时用好地域优势,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可以通过贸易往来让闽南乡音沿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走出去”,扩大闽南文化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当然,提倡保护和传承方言,并非排斥普通话,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如果说普通话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那方言则能让我们能记住,我们是从哪里出发。我们通过普通话融入城市,同时又通过方言回归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于大多数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方言就是记忆深处那一抹最浓的乡愁,是与生俱来的生命胎记与基因密码,让每个人都自觉成为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一分子。

文章来源:泉州文明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投稿邮箱:yuyanbaohu@163.com

重点推荐

△方言魅力碰撞荧屏火花:张新成《舍不得星星》荆州话演绎引热议

传承方言,这群绍兴孩子有一套

“鲤承文化”闽南话保护传承“九个一”项目正式发布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语宝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系国家语委科研中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北京语言大学共建共管,依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进行建设。目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