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恰噶”、“依思八贴”、“福气妥妥”……这些南昌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全国首个南昌方言脱口秀赛事:“南昌话·说新建”——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总决赛于10月20日晚在新建区心怡广场举行。
在这场大赛上,选手们的南昌方言金句不断。方言以“脱口秀”这样的时髦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注意。“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南昌人饭桌上变成了宝,喷喷香咯日子,红火火咯过哟……”2005年,江西省第一部赣语方言连续剧《松柏巷里万家人》首播,作为这部连续剧的片头曲,《藜蒿炒腊肉》用地道的南昌话哼唱出南昌菜名。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南昌方言是豫章文化的根基,是南昌人民共同的乡音记忆。“赣方言至今仍然保存着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语言发展的脉络,体现了宋元时代的语言概貌。按大类分,南昌市乃至全省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都是赣方言。从小类来看,目前南昌的方言大概可以分为南昌话、新建话、进贤话、安义话四种。”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评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黎传绪告诉记者,他在前几年还整理了一部分具有南昌本地特色的“四字成语”。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南昌人的交流中,普通话的含量也越来越高。但说好普通话的同时,也别遗忘方言。对长居家乡的李戌宇来说,南昌话是证明自己来历的符号;对在他乡打拼的李俊伟来说,南昌话是割舍不下的乡愁;对四处求学的广大游子来说,南昌话是在人群中辨别同乡的触角……“方言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有很多词只能意会,而无法用普通话转译。这就成为我们这地区的人独有的默契和记忆。”黎传绪表示,每一种方言都或多或少跟普通话存在着区别,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俚语,且大都不为“外人”所知。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石’这个字,南昌话的读音是‘sa’,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知名学者、语言学达人郑子宁说。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解读不同“文化密码”的钥匙。“伏羲吔,天上金鸡叫哇,地下凤凰啼哟,洞房花烛夜呀,正是贺郎时哦……”用南昌方言演唱的《塘南贺郎歌》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通过抖音平台向全国展示南昌方言的魅力。
《塘南贺郎歌》演唱及介绍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南昌民俗专家和工作者就开始记录和整理南昌方言民间艺术资料和作品。除此之外,也开始有民间艺术家继承和保护南昌方言艺术。成立于2011年的贵林社是江西首家方言相声剧团。负责人小筱贵林(本名万新明)最初的目的是传承父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自成立以来,贵林社坚持用南昌方言演出。“我们想用南昌方言讲好我们的南昌故事。比如,我们会在相声里说‘结棍’,然后和观众解释这是什么意思。我们也会讲滕王阁、万寿宫的来源,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南昌的历史。”万新明的徒弟徐志(阿志)说,南昌话不仅是南昌的地域特色,还是南昌人的根。2016年,为保护和传承南昌方言,东湖区与贵林社合作建起了南昌方言保护传承基地,成立南昌方言研究工作室,并改造原东湖区文化馆,建立“贵林社老茶馆”惠民剧场。“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有条件传承南昌方言相声这门技艺。”筱贵林老茶馆的掌门人万新明说,贵林社依然坚持着方言表演的方式,将方言融入一个又一个“包袱”中,逗笑无数观众,让方言相声传承下来的同时,也留住了乡音。方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的留存形式,在方言大背景之下,南昌话是南昌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催化出共同的文化情感,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指向。人们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的方式可以共同寻找、留存和传播独属于南昌的文化记忆。如今,打开任意一个短视频平台,可以发现采用南昌话的方言段子大量涌入各类影视作品——即便在普通话早已普及的前提下,方言依然嵌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南昌方言对我来说,就是心灵最深处的乡情,它能让你知道你从何处来。”国家一级词曲作家、资深音乐制作人吴颂今说。“保护和传承南昌话,需要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学校、家长等共同努力,强化方言意识。”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评委、江西省民俗专家协会会长梅联华说,在乡愁记忆嵌入公共文化生活的当下,方言的传承自然不可忽视。要想延续方言的生命力,则需要更多人有意识地把方言“种”回故乡。经过长达1个月的海选、复赛,全国首个南昌方言脱口秀赛事“南昌话·说新建”——首届南昌话方言大赛迎来了总决赛。“大赛前期海选时,就吸引了上百名市民报名参赛。”新建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熊玉宝说,方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有时候轻重发音的不同都能传递微妙的情感变化,对声音表达技巧和地方文化的要求更高。方言脱口秀新赛道的开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也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情感。“不管你走到哪,和你说一样方言的人,永远是最懂你的那群人。方言、乡音,是家乡的标志、乡情的寄托,更是亲情的纽带。新建区内部语音的差异,方言有上、下类别之分。”熊玉宝说,通过开展南昌话方言大赛,用“最南昌”的声音珍视方言、留下乡音、记住乡愁,用“最南昌”的方式唱响新建文旅品牌,保护好传承好南昌话,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就是“留住我们的根”。文字来源:南昌日报2024年10月19日02版(内容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