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贝壳,为何古人曾用来当作货币?

百科   2024-09-27 19:20   四川  

“宝贝”是我们最心爱的、最珍奇的人或物。既然叫“贝”,证明贝壳在古代的确是宝物。贝壳不仅宝贵,古人还曾将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为何如今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被当宝?还用来当钱使?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不同时代的货币形式也大不相同。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时常交换物品都是以物换物,也就是用相同价值的物品与对方交换。这样各取所需,互受其利。

比如在当时较为普遍的食物、猎物或是陶器,都充当过“货币”的角色。

不过这些物品不方便储存,而且不易携带,在交换时难以衡量价值,所以贝壳就逐渐成为了等价交换的媒介。

可贝壳在沿海地区很容易找到,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们岂不是可以衣食无忧了?

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贝壳作为原始货币诞生于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因贝壳的形状在母系社会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最早用它来制作项链等首饰。

但贝壳也并不是随便捡来就与别人交换的,在等价交换的时代,交换物首先得有它本身的价值。

如果想要将漂亮的贝壳戴在脖子上,你就得先收集到足够的贝壳,将其打磨,然后钻孔,再用绳子串起来。

在现在看来也不难,可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缺乏制作工具,贝壳本身质地还坚硬,这一套流程下来也是相当耗费时间的,这就要放弃很多寻找食物和生活物资的机会。

所以,贝壳的价值就在这儿诞生了。比如我花时间制作成串的贝壳,你有时间打猎,那么你想戴上漂亮的“贝壳项链”就要用相同时间所打的猎物与我交换,这样就谁也不吃亏了。

正因为贝壳所包含的劳动价值,贝壳才会被当作原始货币。

除此之外,贝壳做成的“项链”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它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人人都崇拜的图腾,是硬通货。

再者贝壳有容易保存、小巧轻便、易于计数以及永远都不会腐烂和变质等特点。所以一直到夏商时期,天然贝币作为物品交换的原始货币一直流通。如今与钱财有关的字都能看到“贝”的身影,比如“财、贩、购、贵、贫”等等。

商代的贝币使用的“齿贝”,将其背部磨平,为了方便携带,依旧保留着作为劳动价值的打孔习惯。贝币以“朋”为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可是随着社会劳动的发展,海贝的供应就跟不上了,于是人们用其他材料代替贝壳,比如兽骨、石头或是玉等,但依旧打磨成海贝的形状。

如1985年都吉台遗址的春秋墓中出土的“骨贝币”,形状模仿贝壳,正面中间刻一条缝,依然保持打孔的习惯。

商周铜贝

后来生产技术的提高,贝币的制作也变得来越容易,于是在当时比较稀有的金属就成了货币的原材料。

如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金属“铜贝”,但依旧还是贝壳形状。

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冶炼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货币不再使用贝壳模样,形状也多样,如似铲的布币、似刀的刀币。

后来秦统一之后,“天圆地方”的铜币才出现,正式代替了刀币、布币以及贝币。

所以呀,贝壳本身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人们赋予的劳动价值。



更多冷知识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每晚19:20咱们不见不散

扫描二维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趣冷知识
好玩、有趣、涨姿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