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禹|诗忆黄梅

文摘   2024-09-07 00:00   湖北  

 点击蓝字“黄梅雨竹轩”关注我们

挖掘传统文化  贴近百姓生活

关注民情民意  记住乡音乡愁

欢迎投稿,来稿请寄:2253327253@QQ.COM


黄梅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作为一个走南闯北多年的“老记”,到过许多美丽的地方,然而去过还想去的并不多,位于鄂赣皖交界处的“吴头楚尾”,与九江长江大桥相接的湖北黄梅县,便是我去过又去、今天还想去的地方。


第一次踏上黄梅的土地,肯定是最难忘的。那是2007年的10月金秋,北京日报社组织首都30余位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画家,赴黄梅参加采风笔会。邀请各位艺术家时,几乎遇到同一问:黄梅在哪儿?哦,黄梅戏的故乡,咱们是去安徽吗?当时同样对黄梅知之甚少的我,回答也是支支吾吾,只好让大家去问从黄梅走出来的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作家王谨。说实话,我是带着一支文化大咖队伍出发的。在从北京飞往九江的航班上,我曾弱弱地问王谨兄:黄梅不会让大家失望吧?不会没的可写吧?王总笑了,他回我一句:你和各位作家都是第一次来黄梅,看看是不是来了还想来?



飞机落地九江国际机场,作家采风团乘大客车穿越长江,来到与江西九江市一江之隔的湖北黄梅县。


没想到,第一天这里的美和神奇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把采风团的大咖们全“震”了: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张胜友感叹:作家们来黄梅,就是掉到“富矿”里了。北京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庆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剧作家梁秉堃,文学评论家孙郁,军旅作家沉石等,都连连说“我们来得太晚了,知道黄梅太晚啦!”作家们回京后热情书写黄梅,名家名作,精彩纷呈,《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不仅推出了“黄梅专版”,并陆续刊发了多篇作家们写黄梅的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年82岁的漫画泰斗李滨声先生,观看了县剧团演出的黄梅戏《祭棒槌》《赶会》等折子戏后,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水墨国画,在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旁,滨老题写了一句诗:“祖寺黄梅一地当,禅味戏味此无双。”


黄梅山清水秀,生态和谐,人文荟萃。它是中国佛教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故里,位于南北山的五祖寺是其创立“东山法门”的弘法道场;它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然而,黄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还是闻名全国的诗词之乡。


在诗意盈盈的黄梅,首先撞入我胸怀的是一千多年前的“问梅”。传说无尽藏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好朋友,他曾向六祖请教开悟大法。慧能大师说,如果你到处寻找开悟法门,就像到处寻找春天。当你不再四处寻找,静下心来安居当下,回归自性,拈花一笑,佛就在那里,春已在眼前了。无尽藏顿悟,遂有一首《悟道诗》流传下来,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天,黄梅县东山的问梅村仍在,依稀的古道尚存。黄梅客纷至沓来,路上,若有不相识的村童相问一句:“为甚到此?”你只道:“来得正好。”相视一笑,已成故人。


黄梅自然有梅,而且梅花是黄梅人最喜欢的“县花”、当家花。据史料记载,黄梅的县名正是取自梅花之意。隋开皇初年,此地更名为新蔡县,公元598年改称黄梅县,以县西黄梅山多梅而得名。在黄梅县蔡山镇的江心寺,即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作《夜宿山寺》的不远处,至今还保留了一棵晋代的“二度梅”。观赏这棵珍贵的晋梅,不禁想起当年李白畅游浔阳、蕲州一带的情景。诗仙登上雄峙于新蔡高地江心岛的寺顶,俯瞰三面江水和远处棋盘般的田园,心潮澎湃,当即吟诵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宋人王之道的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诗意客栈的名字——黄梅驿馆。王之道曾多次到四祖寺、五祖寺游历,并小住于黄梅驿馆。这位宋代诗人留有五言律诗《题黄梅驿舍壁间》,诗曰:“石润占梅雨,山寒应麦秋。清风鸣翠篠,疏雨湿红榴。古驿苔封砌,芒城柳映楼。高吟一瓯茗,聊为故人留。”黄梅的专家介绍说,翻阅中国典籍,可追寻到鲍照、李白、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文坛巨擘在黄梅留下的大量诗文遗墨。


诗忆黄梅,不能不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或许终身受益的两首禅诗。



此次来到庄严神圣的黄梅五祖寺,迎面看到了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为争衣钵所写的偈子,刻在石碑上的原文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学习刻苦,文化甚高,此诗一出,人都觉得五祖的传人非神秀莫属了。然而,从未显山露水的另一弟子惠能出现了,他的故事已精致传神地镌刻在寺院内长长的墙壁上。惠能三岁丧父,随母亲在岭南艰难度日,大字不识。24岁那年,他在街上卖柴,听到有人在诵读《金刚经》,他被打动,便问在哪里可以学此经典,那人说黄梅弘忍处。惠能便跋山涉水来到黄梅拜弘忍为师。没想到,他在五祖寺被安排劈柴扫地舂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度十个寒暑。惠能舂米时在腰间捆上一块重重的石头,借助石头的重力来舂米。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及神秀写的偈子,他当然知道。其时,惠能也早有了自己的偈子,只是他不会写字,待到一个读书人来庙里,惠能请他把自己的偈子也写在墙上,这就是被称为禅诗中的“绝品”,流传千年的经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与惠能,高下立见。当天夜里,弘忍就把衣钵传给了惠能。大字不识,劈柴扫地舂米的惠能,就这样继承了五祖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


在黄梅,不经意间你就能听到黄梅戏中的采茶诗:“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那天,在五祖寺品黄梅禅茶,热情的主人备下纸笔,北京来的艺术家们诗兴大发,诗人彭俐、王谨,作家梁秉堃、张雨生、陈援、张兴军,画家陈士奎等纷纷登场,吟诵、书写自己的诗作。我也不揣浅陋,即兴赋诗一首《敬题五祖寺》:“菩提明镜意朦胧,千里来寻一米舂。今日欣得禅茶饮,始知发轫黄梅中。”


素材来源:中国艺术报

往期推荐

1. 陈慧萍对黄梅戏艺术的追寻

2. 90年代安庆市志和各县志均载:黄梅戏(黄梅采茶调)由湖北黄梅传入

3. 江西南昌、赣东、九江、武宁、景德镇采茶戏(受湖北黄梅戏发育)

4.江西非遗戏曲:瑞昌采茶戏(逃避洪荒的湖北黄梅采茶戏来到瑞昌)

投稿须知

《黄梅雨竹轩》面向全社会常年征集散文、诗歌、小说、摄影、美术等各类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鉴于本刊创办无经费来源,凡来自读者的赞赏款,五十元以内的部分用于平台维护与采编费用开支,五十元以上的部分与作者分享,分享比例是70%归作者,30%留作平台,特定对象点名赞赏除外。

书讯:《黄梅雨竹轩》编辑部还有少量作品集,价格48元,欢迎各位朋友订阅收藏。联系电话13907255060江主编。

扫码关注《黄梅雨竹轩》

微信及电话 : 13907255060

顾      问:江沈红

主      编:江尊华

执行主编:王石磊

责任编辑:汪洋大海  


黄梅雨竹轩
关注民情民意,记住乡音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