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目前给大家的建议的复习进度:21|当前备考2025执考的规划,目前应该以进入中医基础5/4门为主(执业是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经典,助理不考经典)。在报名和审核结束前的复习,这几门可以作为第一轮的前期准备轮,也可以作为正式第一轮复习的基础科目复习轮,根据自己的时间做规划。我们现在复习的第一遍,并不要求一定要90%掌握或者多少掌握,要看你之前大学的基础,现在复习,有没有一种更进一步的感觉,有的话,就说明达到了目的,我们第一遍以熟悉为主,到时候第二轮复习就会轻松一些,对临床科目复习的帮助也很大。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在进入复习前对笔试各科有整体的把握,接下来更新几篇文章,主要是帮助大家提纲挈领地认识这几门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科的重点方向,把握学科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科复习的效率!以下谈中医执业5门临床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这几门科目。
关于2025年可能的大纲变化,我在文章:02|2025年中医/中西医大纲大变吗?怎么变?中写过,不管怎么说,大纲要改,每年大纲改革的重心是在临床科目上(内外妇儿和西医内科),删减一些不常见疾病,增加一些最近5-20年的多发病趋势疾病。基础科目绝大多数保持现状,有可能在一些细节上丰富,这也是教材越来越厚的原因。如2024年西医临床大纲变化的形式:大纲整体变动约30%以上,整体大纲变动以增加为主:增加了技能病史采集等内容,笔试增加了中医基础知识,临床部分执业增加了25个以上疾病。其实还是对临床科目变动为主,在考核形式。归纳上的一些变动,剩下的就是细节上的变动。
中医内科学分值90分,是考试14门科目中分数最多,是最重要的科目。和中基、中诊、方剂有着直接关系,中药、方剂也有很多间接考题,所以说中基基础4门一直在强调重点重点。中内考查侧重点一定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执业考试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病的核心,难点在于A2、A3型题,其中A3题型考了9道题,也就是27问,27分。考查病例题,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判断,做到会辨病,能辨证,懂治法,知方药。这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考察,所以说前面的四大基础重要。中医内科学的编排逻辑,是按系统分类,再按疾病分条,每个疾病分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等叙述,其中考点最多最集中的是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是每个疾病中最重要的,其他的几个叙述视情况,考点不多。中医内科学分八个系统的病证,包括肺系8、心系4、脑系6、脾胃9、肝胆7、肾系4、气血津液病9、肢体经络病4,每个系统病的具体病数量如后缀数字所示,共51个病,都是有题目涉及的,并且基本没有重点病与非重点病的区分。关于中医内科学的复习建议:还是以模块化复习为主,在章节编排上,肺系8、心系4、脑系6、脾胃9、肝胆7、肾系4、气血津液病9、肢体经络病4,八大板块。每个疾病要从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护6个方面掌握,其中是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是重点,考试的主要题目就是这两个板块挖考点内容。概念是对疾病的基本描述,同时要注意和其他疾病的鉴别,其实就是个疾病概念不要混淆,鉴别点要注意挑出来对比记忆。病因病机是重点和难点,是中医掌握疾病特点疾病发展变化的主要依据,不要嫌麻烦,对照视频补充分析是有必要的。辨证论治的复习上,主要是每个证型的名称的证素构成,证素的命名其实是有规律的,一般是病因+作用动词+病位。在分析证型的时候,要分析“虚还是实”、“寒还是热”、“痰还是瘀”等等证素,然后证素在对应脏腑会产生什么病机病理变化,比如一个咳嗽的证型痰热郁肺,证素其实是“痰”、“热”作用在病位“肺”,其中“郁”是作用动词,郁写成蕴、犯、侵都不能算错,只是“郁”可以最准确地表达痰热对病位“肺”的作用。这个时候如何去分析,其实就是痰有什么特点,热有什么特点,肺有什么特点,“咳嗽气息急促”是痰阻热又加重痰阻,“或喉中有痰声”是痰为主,“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是热对痰的负担加重对肺的影响,同理其他的症状如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解释,最后舌脉“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再做一次验证,做题的时候可以用舌脉去检查自己诊断的证型是否有问题。舌脉其实可以读到非常多的信息,是虚是实,是寒是热,是真是假,是瘀是痰,一目了然。当有相似的证型时,要相互鉴别好,对比学习可以巩固对这个证型的认识。一个疾病的证型有多个,是代表病情的不同阶段或者是不同病因侵犯下的阶段表现,要掌握这么多证型,单纯的默写记忆当然可以,最好是能够从疾病本身推断出病情进展下可能出现的证型变化,不同可能病因对这个疾病的影响产生的证型,这个才能更好的对每个疾病的证型做完整的掌握。中内每个病的要求掌握的有,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病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护,非重点病的预防调护没有要求,一般来说预防调护也不是考试的重点,重点是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是最最重要的。每年中医外科学的考试情况,第四单元分别是考中外、中妇、中儿,外妇儿的分值都是50分。A3型题也在这三门临床科目中出现,A3题型在外妇儿各5大题,1大题3小题,各课共15题。要注意各科目重点病的A3题出现。
中医外科学有其自己的学科特色,面对西医的发展和其他的综合因素,中医对临床外科的贡献越来越缩小了,但不可否认,中医外科有其自己的特色,独到的地方,甚至有家传一招鲜,吃遍天靠的就是中医外科特色法。中外考试主要要求掌握的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中医内外治法。关于中医外科学的学科概况及编排逻辑:外科学的学科特点是辨病为主,重病轻证,兼顾外科的特色中医外治法,尤其是近三年考的外科治法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很多病的外科外治法也是特色,相对于辨证内治,外治法也更加体现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外科强调辨病为主的同时,中医外科也强调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作为中医外科特色治疗,重点病的外治法和特殊外治疗效好的方法要求掌握,如外治法膏药、油膏等的选择,切开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具体含义和代表疾病,要特别注意。中医外科学一共十二个单元,前三单元是总论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内外治法),后9单元是具体的疾病分类,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其中疮疡、乳房疾病、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等属于重点章节。关于中医外科学的复习策略:总的来说,中医外科更加强调辨病,辨病就是重概念,重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辨病是重点考察对象。辨证却不那么重要,辨证题偏简单。辨病的复习策略是熟悉病的概念,没有辨证的技巧可言,如中医的肉瘤、脂瘤的概念,白秃疮和黄疮的特点,牛皮癣和白匕的特点,几乎都是每年的可以考到的考点。考试时是中医的概念,一些重要的概念我在笔记中也着重强调,在选方上湿疮、肠痈、痔、脱疽等是易考点,其他的稍微注意就行,不少病的辨证分型也是不做要求的。(重点辨证论治选方是中医治疗有优势的外科病,要注意选方)。中医外科特点最突出,外科最重要一定要学会诊断疾病,每个疾病都有各自的临床特点,要把握特点、突出的临床表现,如疖、疔、痈、发各自的特点、临床表现的描述,其中脐痈属于什么,臀痈属于什么,乳癖、乳核如何区分,黄癣、白癣如何区分,等等,都是重概念重临床特点的。考试主要以病例题出现,也是难点,要求我们对每个疾病的突出特点把握要过关。另外,毕竟是中医外科学,中医有突出效果的外科疾病,会重点考察其中医内治(辨证论治)和外治法,内治如湿疮、肠痈、痔、脱疽等,在临床是哪个中医内治效果良好,其辨证论治就要重点掌握。还有一些疾病用传统中医外治法,也有很好临床效果(也包括西医临床互通常用的),也会重点考察,如肛漏、子痈、子痰、毒蛇咬伤等,也要重点掌握。把握学科特点,才能更好地复习应对。
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学科概况和编写逻辑:中医妇科学的学科特点突出妇科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考试特点是辨证型(简单)和选方(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中医外科的特点我在之前一篇说的是重病轻证。妇科有点和外科完全相反,辨病概念相对容易,除了个别证型需要注意,辨证也容易,无怪乎涉及阴阳虚实寒热的区分,但在选方却完全是懵逼,妇科专方多,我们之前都没有涉及过,而且不同的病相同的病证却不同的方子。编排的大概内容是,一共十四个单元,按照6/5/3的分割,前六单元为总论部分,分别讲述绪论、生殖解剖和生理、病因病机、诊断和辨证及论治,从第七单元开始讲经(月经病)、带(带下病)、胎(妊娠病)、产(产后病)、杂(妇科杂病)五类,这五类是重点中的重点。最后三个单元讲计划生育、生殖功能调节和妇科检查三单元。考试的主要特点是:中医妇科的证型在辨虚、实、寒、热、瘀、痰,特点都更突出,病位不离肝、肾,所以辨证简单。在妇科用方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病相似证要用不同的方,容易混淆,如气虚、瘀血的证型,且妇科多数方在复习执考前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方子也要现学现背,所以整体而言选方是难点。中医妇科学的选方比其他几门临床学科的选方占比明显多很多。中医妇科学掌握的重点主要是疾病的定义和临床特点,各类似病的鉴别,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症候治法和代表方,还要求掌握重点方的组成,在妇科大纲有要求,一般在考试涉及妇科方组成在1-2分,如两地汤。不作重点掌握。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复习策略:再谈中医妇科学如何复习,中医妇科考试特点是辨证型(简单)和选方剂(新、难)为主,并且突出辨证易选方难。如果要拿高分,妇科的用方要记得东西很多,妇科病主要考察章节是月经病前几章,带下病、妊娠病也不要忽略,妇科杂病稍多一点题。总之妇科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应该要把重心放在选方的记忆上。
关于中医儿科学的学科概况及编排情况:外科辨病、妇科选方是各自的特色,相对而言,儿科病和内科病较类似。儿科是外妇儿中复习起来较为容易上手的,儿科学的选方和一些疾病其实和内科病很像,在儿科的考试中,要突出儿科病的特点,所以包括其中儿科学基础是重点,包括涉及到儿科特色的章节:新生儿疾病、儿科传染病和儿科其他疾病,其中儿科传染病是重点。科目的重点还是肺、脾、心肝、肾系儿科相关病证,这几单元,和中医内科病相似的,可以对比记忆。同时需要抓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选方上小儿和内科学中病证相同时,有的并不是内科的方,需要照顾小儿脏腑娇嫩、病变迅速等特点而选用别的方。儿科的编排体例包括,前两个单元总论的基础、儿科保健,3~10为各论的具体疾病单元,包括肺、脾、心肝、肾(四个单元是类内科的,也有儿科特色疾病)、传染病(儿科特色)、虫证(儿科特色)、其他疾病(儿科特色)。中医儿科学的编写逻辑,具体而言,儿科每个疾病的两个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疾病的病因病机还是疾病的辨证论治,比如肺系的感冒、咳嗽;脾系的泄泻、便秘,心肝的汗证、痫证,肾系的水肿等代表疾病,可以和内科对比学习,当然要注意儿科的特点,比如感冒,因为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火易亢的生理特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脾胃系泄泻,除了常证和内科很相似,因为小儿脾常不足,会出现变证,气阴两伤和阴竭阳脱的情况等等情况。总之是常(对比内科)+变(小儿特点)的情况,这样复习起来就轻松一些。中医儿科学的冲刺复习,要抓住儿科概述儿科特点+儿科特色病的辨证论治+儿科重点病特别是传染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小儿生理常数、生理病理特点、喂养及诊断治疗方法外,肺系的哮喘,肺炎喘嗽,脾系的小儿泄泻,肾系的水肿,肝系的惊风,传染病的丹痧,手足口病都是历年来考试的热点,需要重点学习。
关于针灸学的学科概况:针灸学,分值为60分左右,在所有的科目中是第二高的,对于非针灸专业的人复习针灸是很痛苦的,基础不牢固,该背诵的东西都没有背,以前上学那会背了现在也忘光了。针灸考试知识点很多,考试的话重题率少,但考试都是最基本的内容,特别是辨证配穴。针灸学共32单元,看起来很多章节,如果分得模糊一点,大概可以分经络总论、正经腧穴、刺灸法等其他、针灸治疗各论。我统计过几套模拟卷和押题卷,分值对应分别为13、8、9、30,各论占了一半的分数。也就是说,其中针灸治疗各论分值在30分左右,其中主穴、治法(包括选经)在6~10分,辨证配穴在18~24分,辨证配穴占到了1/3的分数,所以无论不能掉太多分。在笔记中,我笔记针灸后附录了配穴歌诀技巧。一般记30分钟就可以把配穴80%的题目搞定,一定要学会。虽然2021年总论及腧穴定位主治部分的分值有一些提升,但是配穴依然是重中之重。关于针灸学的复习策略:关于针灸复习的问题,其实我建议是要以分段、分模块复习为主:经络总论、正经腧穴、刺灸法等其他、针灸治疗各论几个板块。是经络(面)——腧穴(点)——刺灸(技)——治疗(用)的完整体系,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就要按照学科的节奏带入复习,先要建立起这个学科的体系。首先整个经络(面)系统要熟悉,其实在中基里面有个别内容涉及,但是这里更加全面和完整。对组成整个经络的名称、分布、临床意义要全方位掌握,都是概念性的东西,需要背诵,而且没有中药方剂那么复习和易混淆,难度不大。在正经腧穴内容中,要掌握腧穴包括什么,怎么分类,有什么特点和规律,该如何定位,最重要的内容其实是特定穴,是针灸的一个精华部分,虽然考试直接考核的分数不多,但是后面具体经络腧穴的复习和辨证选穴都很重要。特定穴即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每一类先背诵好歌诀,再学会联系后面的十四条经络找各个腧穴的定位和理解该类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上到底特殊在哪里,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特定穴的原因。接下来是涉及到腧穴(点)的问题,其实是线和点一起的,首先要掌握十四经的走向和主治特点,再细到需要掌握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复习可以定目标,一个晚上解决12条经络腧穴的问题,复习完了一条,就对应做题,把知识点迅速加深并且通过做题了解腧穴考察的重点在哪里,特别是临床常见的腧穴有哪些特殊的定位,特别的功效,都要通过这次复习消化,比如痰证用丰隆,清热用曲池、大椎,水湿用阴陵泉,少乳用少泽,瘀血用血海、膈俞,胆道蛔虫证用迎香,特殊而且多用,其实在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中也会提到,重点是这些腧穴。在刺灸拔罐等(技)治法中,涉及的内容简单,而且临床应用多,知识点不会混淆,最容易掌握,整个这几类的治法加一起一天就可以全部吸收消化。最后针灸治疗(用)的总论和内外妇儿五官具体针灸治疗的各论复习中,还是我一直强调的以辨证选择配穴为主,辨证是第一步,体现在中诊的复习功底上,再者选择组合腧穴,是特定穴、十四经腧穴的掌握上,其实不管是主穴还是辨证配穴,都有规律可循,如果是针灸专业的,通过针灸的治法就可以出来处方,辨证配伍就主要考对腧穴的理解,如膈俞和血海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肾俞和关元体现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的治法,还是在考中医辨证,辨证论治在针灸也有非常重要的体现,不能忽略。当然在笔记的编排中,会有一些技巧加入进去,丰富大家的考试技巧,如辨证为胃火必选内庭,辨证为肝火必选太冲或行间。针灸科目分值重,学科特点突出,不能忽略,对于非针灸专业的要求复习的时间不能比中医基础任何一个科目少,这是硬性要求。此篇文章,大家应在复习对应科目开始前先看,先了解科目的特点,考试的重点,复习的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5年中医/中西医执考全程班(有猿群)已经开群。新报2025年有猿班的考友,现在先发2024全套资料(笔记4本+卡片1盒),到时候再发2025年全套资料(笔记4本+卡片1盒)+习题+掌中宝等材料。需要报班咨询以下老师之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