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校史》|历史沿革篇:唐代诗人李群玉“水竹居”及文山书院

文摘   2024-11-30 23:37   湖南  




  唐代诗人李群玉“水竹居”

李群玉(约813~约860 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在仙眠洲结庐“水竹居”,长读于此。他经常放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得还”。他纵情仙洲秀水,坐卧吟唱,旨酒名葩,逸兴遄飞,文思泉涌,怡然自得,其乐陶陶。他“宗绪凋沦”,出身寒门,虽“师宗屈宋”,名播桑梓,却年过不惑也未步入仕途,所幸其诗“花红玉白”,被羁旅澧州的杜牧奉为知己。后来,杜牧拜托官居相位的姻叔裴休荐举了这位知己。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李群玉从平生所做诗歌中挑选三百首集成一册,负诗进京呈献当朝皇帝宣宗李忱。唐宣宗阅后宣敕:“李群玉放怀丘壑,吟咏性情,孤云无心,浮磐有韵,吐妍词于丽则,动清律于风骚……可授弘文馆校书郎”。

弘文馆校书郎品秩虽不算高,却是没经科举而由皇帝量才录用、破格擢拔的,以致于唐末诗人周朴艳羡不矣:“群玉才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穷有幽兰隔岸香。”李群玉在弘文馆做了三年校书郎,因“讦直上书”、“傲尽公卿”及“世喧喧”之故,被迫乞假辞官。“归去来兮”后,李群玉奢望超然世外,独享桃园。尽管生活困厄,他还是一路笙歌徙旅,两年后溺于江西洪井,走完了他人生的悲剧之旅。

李群玉著有《李群玉诗集》 3卷,《后集》 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他一生所留佳作260余首,从晚唐一直传诵至今。那凝韵的墨香,书写浮生聚散,涤落心灵尘埃,浸染一江春水,诠释百味人生。



   文山书院(约830年~1226年)

据《直隶澧州志》记载:“文山书院在城南仙眠洲上,唐李群玉读书处,今废。”澧水和栗河中间曾是宽宽的沙洲,少有历史风云的浸染,不带素尘世俗的瑕疵,是马儿寻觅夜草的风水宝地,大号“牧马洲”。传说吕洞宾宿眠过于此,也是钟离祖师传吕祖水火丹法处,洲上暑夜无蚊,《图经》号为神仙窟宅;因整个洲一幅神仙在卧的样子,故称“仙眠洲”。洲上满是慧质兰草,舒展了蛰居的勇气,将根须与水土融合,汲取阳光雨露的精华。幽兰俨然谦谦君子,“叶摇高雅,香压千红”,绝不逊色于“众芳摇落独媗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素梅。屈子大夫一喟“沅有芷兮澧有兰”,使“仙洲芳草”与“兰江绣水”双双平添了“澧州外八景”的盛誉。

文山书院是唐代有史可查的49所书院之一。文山书院经历了近400年,屡有兴废。在仙眠洲“水竹居”边,曾修有一座亭子以供人凭吊纪念李群玉。明正德初(1506-1521),同知欧阳席在此重建了文山书院,再度负笈云集,人文丕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腾飞,城市人口增长,澧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一所完全中学。1983年,经反复踏勘,选址于古城南郊、兰江之畔的唐代诗人李群玉之故居“水竹居”及文山书院故址,始称“澧县城关镇兰江中学”。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城头山视窗
易宗明,先后供职多家媒体,2011年始主编期刊《城头山视窗》。先后获《人民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青海湖》等散文大赛奖;报告文学集《牧马天涯》、散文集《废墟之上》先后获丁玲文学奖。执行主编了《走进澧州》、《魅力津市》等地方文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