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渚书院①
《嘉靖澧州志》载:“州东三十里。一名萤渚,即晋车胤囊萤读书之处,其傍有墓。
宋 王齐舆 诗
儒生骨朽名犹在,高冢相看已乱真。只认夜深萤聚处,便应泉下读书人。
元 教授 李寓 记
故晋吏部尚书车公胤,澧产也。囊萤照书,用博雅,位通显。晋渡江诸贤,得与清流之列。考《图志》,可见其受姓犹有存者。故诸以车得名。又曰“萤渚”云者贵之也。异时,澧移治,此地阡陌、署舍略具亡,何复旧所庙学。在车渚者,固无恙,犹别曰“新州文庙”。有年数矣,芜废弗治。大德丁酉(1297),肃政恒庄李公廉治鼎、李,因省亲过之,乃谋于长官杨君曰:吾亲倦官,辄敞梅轩,复税驾渚之上,君亦此土之长人者,畴非甘棠,而不一封植之,况庙学耶?杨君即奉命梅轩公,率士人咸相其后,然仑奂仅美。越明年李公为御史,一再至,则殿堂、门虎、甓甃䆳坚、绘素炳明,弃免俨穆,虽支郡下州,曾莫敢雁行齿列。自庚子(1300)冬,迄明年夏五月即工,耆者为御史言,相是者,盖无几人。绩用新美,则皆梅公之劝,使杨君孤立一意之所就也。那别驾焦公鹏翼、推官薛公发谅,议以遭既徙旧治,更立学在新洲清,乃以那称,千义无谓,当用安乡范文正读书堂故事,扁以“车渚书院”,而奉武子相于讲堂之西偏。崇德象贤,一时媚学好修之士,得于感慨而兴起,此院名之所以始也御火公喜曰:吾有以寿,吾亲矣!乃举酒以,并落杨公之成而谢之目,为星贤植名教,为宇宙培人才,子之功甚茂,而子非食其职者,所为乃晶落,懂人意事可缓,而勇于为,与当为而息焉者,亦少愧矣。于是郡文学李富记,御史所以谢杨公、者老所告兴作之由,以侯方来。庶几息者进于勇,而使当为者不敢缓,其不朽庸可冀也。杨君青社人,名国祯:梅杆李公,晋山人,名患。其长子则御史、恒庄公庭咏也。大德五年辛丑(1301)立石
国朝 郡人梁宝记
书院崇晋吏部尚书车先生也。渚名因美姓,而书院以地名,仍旧号也。按先生讳胤,字武子,南平人(澧在晋,号南平郡也),幼好学,家贫不常得油,囊萤照书夜读。多懿行,乡誉之,桓温引为主簿。孝武时,为国子博士;安帝时,为护军至位冢宰;位之通显,其苦学中来耶。旧书院在州东三十里,唐李泌所筑新城内,毁于兵,遗址仅存。百余年,竟无一兴废举坠者,足为太息。近侍御李国宝内艰家居,刻先生官衔字于碑表、于通衢。适御史高公按澧,见之日:有是哉!“囊萤故事”世虽五尺童子犹乐称之,为其处贫䆧而向道义也。而故土无祠,大为缺典。咨诹之事,急孰甚兹。乃以事属有司。时贰守欧阳公署郡,毅然任为之,即其旧所崇台辟址。经始于是岁季冬,明年春落成矣。是役也,几百所需,非赎罪人,则捐已俸。民不知有兴作,财不动夫公帑。但见崇门揭扁,朶翰惊龙,庙貌深严,肖像俨若;缭垣墙以植松竹,甃(车瓦)石以除草莽,严关键以远秽浊;渝已湮之井,辟未广之衢;丹青绚目,橡角悸心。先贤灵神,乐于是栖;后人崇奉,得于是展,骑与休哉。古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礼经》谓:以劳定国,以死从事者祀之。夷考先生不独少焉,苦节励行,其立乎本朝也。既力拒奸邪,加道子以殊礼,孝武嘉其有守。又以时望昼计,慑王国宝解职待罪,及元显骄恣,欲禁抑之,竟以身殒。大节凛凛,犹有生气。崇祀先生,于礼无不宜者。由兹,聚生徒以考德问业,时祭祀以崇德象贤。吾乡后进拜瞻,眄仰之余,论世尚友。其所以感发兴起,励先生之志节,以驯造夫孔孟之醇全。亦行高升远之渐,不犹愈于置里闬之先哲,于度外而躐等,欲速以为贤哉!夫顽懦廉而立志,固风化之所及。一讴歌哭泣之善,尚能感人动物。孰谓先生高风硕节,不为后学模范,一方具瞻耶?二侍御、二守公高识远见,所为超出人表,乃如此。书院事竣,咸谓予密迩先生故宅,命书事于石,以垂不朽,更为俚词,使歌以祀先生慕:
古道兮洋洋,奋钻研兮精详
驹过隙兮昼短,寂沉沉兮霄长。
四壁立兮乏膏油,流萤来兮聚绣囊。
德业进兮俊义,推行能修兮声名扬。
矩度兮重乡间,群召兮求贤良。
捧檄喜兮动颜色,崇阶历兮登庙廊。
嫉邪兮切齿,直气兮凌霜。
居位宁知爵禄丰,捐生惟欲邦家昌、
幼而学兮壮而行,生而顺兮死而康
增嘉山之崔崽兮渚水明光,激后学之志节兮仰止门墙
岁时崇顺兮缛礼仪,容俨穆兮高堂。
牲陈兮系与羊,乐奏兮宫与商。
涧革沼芷荐芬芳,芯香椒馨奠瑶筋。
灵兮忻忻来故乡,些招何必溪巫阳。
涔涯 诗
进取关心学业勤,立朝节义更凌云。半窗萤火随衰草,千古书台伴落醺。
青史尚堪寻往事,荒丘何处扫遗坟。尚书雅望兰江重,景仰高山属后人。
又:
百年书院喜重开,车诸文光照草菜。藻芷新增崇德祀,衣冠再睹济时才。
不须宰木寻芳蹋,犹有流萤绕故台。发隐敢言余预力,表章深赖巨卿来。”
注释:
①墓指晋车允墓。州东三十里萤诸,即武子囊萤处。宋王齐与诗:“儒生骨朽名犹在,高家相望已乱真。只认夜深萤聚处,便应家冢读书人。”
二、天门书院①
《嘉靖澧州志》载:“天门书院
元·余阙② 记
皇上稽古明道,饬躬建极,孜孜于治者十有四年。慨然念生民之未遂,徽化之未洽。遂诏大臣严守令之选,更考绩之法,使之务农桑,兴学校,以其殿最而进退之。维时贯候阿思兰海牙来监慈利,乃均赋疏讼,剔除奸强,期月之间,民志丕应。州有庙学,既敞且坏,侯与同知州事杨公雄伟、判官李君伯颜、焦君克忠,劝其邑人万文绶悉修完之。天门书院者,国初时,州民田公著作之山中;傍邻缭峒,职教罕至;椽栋摧腐,神用弗宁;租入单寡,士无以养;名存实废,靡所为教。于是山长张德明以请于侯,侯益大惧,不任以隳教本。民有田怀德诣侯曰:昔吾父荣孙,尝为州作三皇庙,乡邦称之。今仁侯幸导宣德意,惠教遐坏.愿输财力,迁而大之。乃度地于澧水之阳,天门之麓;揆日程事,百工并作,期月而学成。宫庙闲敞,阶序整峻,讲肆厝爨,具治弗遗,称其所谓诸侯泮宫者。民士怀道鼓箧而至,敬业乐群,惟侯之教。侯复为之据经引史,开折疑义。欣欣颙颙,有如邹鲁。邑人杨侯舟、张侯兑皆以豪俊登名天府,有政有文,候又尊而礼之,以表民励俗,其于教思亦云勤矣。然不自以为功,使使来鄂,愿有纪述。曰:俾吾民获闻道德仁义之言,君之赐也。昔我祖宗已笃于教,武宗、仁宗亦大劝。至于皇上,同符往哲,法古之中,万几之暇,惟先王简册卧起与俱,以古治德礼是首。乃着吏课,俾民兴学,荒遐所任,非贤不使。故尔民得贤侯以治,以教俾尔游乎诗书之渊,而息乎礼之圃。其小人服礼,以事其上;其君子力学,以待用。则上之德与民之幸,其视于古,岂不侈且大哉!宜有铭诗,以昭化志功,章于无穷。前侯野仙海牙君之昆季、世系勋阀具见州学之碑。
铭曰:
帝笃保惠,惟守惟比。询于台衡,命以六事。贯侯振振,慈利是监。
去其螟蟊,使民耕蚕。既纲既纪,于学有事。民谁子来,惟此田氏。
惟此田氏,訾长厥里。相侯有作,丕应厥志。厥初玄圣,越处在阿。
乐是侯兴,式迁于嘉。嵩梁有佳,并给所委。凌黔轹溆,为望于澧。
山有松柏,是斫是削。是髹是艧,为梁为桶。陟其在筵,龙章朱延。
临尔炳然,降观于宇。秩秩有序,作配在下。笙磬祝敔,牲齐维旅。
侯入即事,其义伊诩。坎坎击鼓,有士如再。书陈其书,以教以语。
以酬以酢,以论以报。执爵与酱,以事老父。理融于中,和畅于肤。
有顽弗即,亦来在隅。有简有秩,惟帝训勑。惠于天常,于帝之极。
昔弗课吏。只事以文。今着孔严,民章聿兴。楚公之孙,兄弟先后。
克广帝心,道民于厚。天门之嗟,新庙有仪。侈兹侯功,俾民遂歌。”
注释:
①余阙(1303-1358)字延心,一字天心,自号青阳先生。庐州合肥(今肥东长临河)人。元统元年(1333)赐进士,援同知泗州。后转入翰林文学、中书刑部主事。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监察御吏、中书礼部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九年迁翰林侍制、出佥浙东廉访司事。至正十三年(1353)出守安庆,任都元帅,迁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冬,为陈友谅部围困,次年城破身死。为政严明,治军与士卒同甘苦。元朝延以其忠,赠为淮南行省平章。著有《五经传注》、《青阳山房集》。
②天门书院位于今张家界市三岔山乡水洋村天门山麓。清乾隆慈利拔贡皇甫如森在所纂嘉庆《慈利县志》中写道:“书院之名,肇于唐,盛于宋,而浸广于元明……旧邑有书院六:天门、聚奎、环溪并建于元代,清溪、月川、羊山建于明世。”元朝时永定属慈利辖,天门书院居慈利州六书院之首。书院多为民办,供奉文昌帝君,不供奉孔子;州学、县学称学庙或文庙、孔庙,系官办,供奉孔子,而不供奉文昌帝君。天门书院由隐士田希吕于元大德七年(1303)创建。此前有一位从四川来的“义不臣元”的官吏王申,征得长老和尚的同意,在天门山开馆办学,讲授孔孟之道。“先世蜀人,徙居天门山下”的田希吕闻王申在山上开馆办学,以老乡身份,说服父亲和几个叔叔上山“受教,乐闻其说,思结屋以馆公。会大德七年癸卯改慈为州学”,“乃请于官,建学宫,立礼殿讲堂,具祭器,置学田二百亩。提学官闻于朝,名之曰天门书院”,有礼殿、讲堂、门庑、庖库等,朝廷赐额,聘其为山长讲学。他“据经引史,开析疑义,断断禺禺,有如邹鲁”,对开启山民之智多有贡献。书院始建在天门山中,“傍邻獠峒,职教罕至”,因年久失修而“摧腐”,后由田怀德“输财力”,“度地于澧水之阳,天门之麓”而另修。永定卫“士民怀道,鼓箧而至”。至正年间,慈利周监阿思南海牙修葺。建院18年时,山麓杨中进士,擢升待制翰林。建院47年时,县人张兑又中进士,授翰林国史编修,受到皇帝接见。当时,一个县出了两个翰林,世人刮目。元至正十二年(1352),书院毁于战火。近年于天门书院原址重建。
相传,张兑原名张悦。授翰林国史编修,受到皇帝接见。皇帝见他饱读诗书,文质彬彬,很是高兴。问他叫什么名,他说叫张悦,皇帝要他把名字写出来看看。皇帝见了他写的张悦,再又看看他长的几个凸牙齿,便说:“砍去多于的,就叫张兑好”。众人心领神会,此后就更名张兑。
三、文山书院①
《嘉靖澧州志》载:“州南一里,地名仙眠洲。唐李群玉读书之所,正德初,同知欧阳席重建。
李如圭 记
澧州治南江水中,有洲名仙眠洲。之东有书院,曰文山者,乃祝唐校书郎李公之作也。公讳群玉,字文山。吾澧人。考之《传》《志》《纪》公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诗自适。诗笔妍丽,才力迈健;好吹笙,美笔翰。亲友强赴举,一上而止。裴休观察湖南,厚延致。大中八年(854),来京师,进诗三百篇。时休为相,复以诗论荐。制词有云:群玉放怀丘壑,吟咏性情。吐妍词于丽则,动清律于风骚。冥鸿不归,羽翰自逸;雾豹远迹,文采愈奇。诏授弘文馆校书郎。郡乘载公居澧,读书于仙眠洲上。观《诗集》中有:长爱沙洲水竹居,暮江春树绿阴初。浪翻新月金波浅,风损轻云玉叶踈。半浦夜歌闻荡浆,一星幽火照叉鱼。二年此处寻住句,景物常输楚客书。今数百载之下,徐览仙眠风景,宛然当时。则此洲为公读书地,无疑矣。元时,好古之士,仰止高风,即洲上建书院,以祀之。扁曰“文山”者,重之也。惜其创置本末无所考稽。而院宇沦没,莫能振作者,已百有余年矣。余忝公卿后进,倾飨颇深,尝记昔年登第后,为吊公诗有“兰浦英灵知未散,余愿巧丐二三分”之句。每欲兴复书院,第以奔走名区,弗获偿愿为恨。正德甲戌(1514),以守制归。又三年为丁丑(1517),是年冬十月,清戎监察御史、凤阳高君越按至,余以兴复事托之;高君乃属澧州同知、泰和欧阳君席。访寻故址,无能辨识之者,卒之州东尽处,有观澜亭,则前知州丰都向君子俊之所建也。其地向阳,背昧一水夹流;林木幽深,尘嚣隔绝,且门堂完整,气象雄爽。佥谓:可以栖公之神矣。欧阳君复为之展拓基址,构堂四楹于前,以为礼拜之地。绘饰焕然,乃肖公像于中;专人司香烛,供洒扫,无致亵渎。为澧中一胜景也。己卯(1519)春三月,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禄来澧州政,祗谒之余,惧其久而无征,请余纪其事。余惟豪杰之生,必得于山川清淑之气,而人才之出,必赖于国家作养之功。唐以诗赋取士,公生于其时,故极力吟咏,追踪李、杜、并驱元、白。诗集流布,为后世师,真一代豪杰也!谓不有彭山之高,澧水之长,其何以钟灵毓秀,而有斯人出于其间?是澧虽足以产公,而公之名则足以光于澧也!后之议公者,每以“湘妃庙”绝句“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为言。尝考《尤遂初诗话》载公经湘妃庙题诗云:“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不知精爽落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公疑春空逐至秋色,欲易之。恍若有物告以二年之兆,时段成式志其事。后二年,公果没。段以诗哭之有“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摧”之句。以此证之,则“湘妃庙”绝句,无乃一时纪事之词。而公性度疏旷,不意至此,未足多累。澧自公去后,为今代礼部左侍郎易英,得公之糟粕,以诗文擅名,余不敢望。而公之精灵在澧,诗章在集。今书院之复,澧之后进,登其堂、瞻其像、诵其诗,安知无神会心得,继公而起,以名世传后者乎?
刘延誥 诗
仙渚幽兰畔,文山古木祠。上公征制日,弘馆校书时。
赤汉凌鸿羽,青云隐豹姿。至今词赋客,传诵百篇诗。”
注释:
①李群玉,字文山。书院以文山之名,是为纪念他在唐诗中的成就和影响,激励后人。
作者简介:高家协,笔名高老木,道河人。中文专业毕业后,曾任一中高中部语文教师、县《工农兵文艺》主编及文化体育局长等。1984年加入湖南省文艺家协会,现任湖南作家协会会员。
他热爱写作,早期有文艺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退休后,见澧水流域各县所用志书为清朝同治年间所编《直隶澧州志》。为搜寻明朝《嘉靖澧州志》资料,与人花几年时间进行整理。先从湖南图书馆整理残缺的手抄稿、再到宁波天一阁图书馆核对。他还去台湾,通过亲戚找傅斯年图书馆,分次手抄大陆残缺的章节。资料完善后,他为执行副主编,并自费于2015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澧水流域各县提供更早的历史记载做出了贡献。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