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1月1日,吉利控股发布2024年度业绩数据,全年总销量达2176567辆,同比增长32%以上,不仅创下品牌历史新高,也是吉利首次达成200万辆成绩。在强劲增长的同时,吉利新能源版块表现突出,全年销量达888235辆,同比增长近92%,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2024年吉利销售目标原本是190万台,一二季度表现均高于预期,鉴于此,2024年中,吉利管理层将年度目标上调至200万辆,这是吉利迈过的一道标志性门槛。但数字只是表象,背后的增长逻辑更值得我们关注,答案则藏在每一个爆款车型的背后。吉利银河E5、吉利星愿凭借爆款效应持续拉动销量;吉利银河星舰7EM-i在12月6日上市即热销,13天交付破1万,截至12月31日总销量破2万;极氪稳居高端新能源赛道头部,单月交付接近3万辆;领克品牌多线发力,混动EM-P持续热销,纯电表现同样亮眼,Z20上市10天下线10000辆;全年出口总量超过40万辆。吉利2024年的成绩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深思熟虑后的必然结果。面对2025,吉利定下了271万辆的整体目标,以及150万辆的新能源目标。那么,吉利到底做对了什么?吉利的底气在哪?回应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三个关键里:一是重新定义了15万级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则,彻底摘掉了“低质低价”的标签;二是通过整车架构、三电系统与智能化的垂直整合,掌握了新能源时代的技术话语权;三是以聚焦战略为核心,集中资源打造标杆产品。
01
摘掉新能源市场“低质低价”的帽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规模接近1300万辆。过去,高端车型比潮流,低端车型拼价格,而中端市场则往往被忽视。如今,20万元以内的产品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市场从两极分化走向纺锤形格局,意味着10~20万元的价区正在成为新能源产品的核心竞争带。
在这个价区,品牌的规模化效应尤其凸显,“看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什么”的趋势裹挟着消费者决策变得从众且单一。头部品牌一家独大,看似简化了选择,却也让市场陷入了“没得选”的困局。消费者想要的,已不仅是价格的平衡点,更是品质与创新的结合点。以往提起10万元以下的A0级小车,很多人直观印象就是“简单代步”,满足基础性需求即可,因此衍生出了很多无设计、小空间、低安全、零操控、零智能等“下线造车”的产物,面对市场中大量的低质产品,消费者也逐渐接受了A0级的各种不足,但这也导致了消费者对A0市场高品质无需求的现象,只要是A0级小车,便从低价优先排列。
6.98万元的吉利星愿在此过程中,做到了85%空间利用率、70L前备箱等特征,但更重要的是,吉利星愿上还有11合一电驱、后驱、多连杆独立悬挂、Flyme Auto车载系统、L2级智能驾驶辅助、神盾电池。如果说,吉利星愿改变了10万元小车市场的价值,那么纯电的银河E5和插混的银河星舰7EM-i彻底摘掉了15万新能源低质低价的帽子。15万元所对应的新能源市场,既是规模化市场,又是“品质、体验、价格”难协同的市场。针对这一市场,吉利的GEA架构通过领先的空间布局、轻量化设计、高扩展性让吉利能够快速推出从A0级到B级,从家用轿车到SUV的多种车型。
吉利银河E5、银河星舰7EM-i等产品搭载的自研神盾短刀电池,解决了铁电池组的稳定性,同时也解决了充放电的活力;吉利推出的11合1混动电驱和碳化硅升压模块,不仅让整车更加轻量化,也带来了出色的电能效率和响应速度;针对智能体验,吉利通过Flyme Auto智能座舱的全面布局,让过去市场的智能体验从有和没有的标准,向好与不好迈进。透过吉利的新能源产品阵容,我们可以看到11合1电驱系统正在被搭载到10万以下车型,起售价6.98万元的吉利星愿也有Flyme Auto车机系统,首搭新一代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的银河星舰7EM-i起步价只要9.98万元。在吉利的新能源策略中,规模化的答案不是削弱品质,而是用技术与创新让用户都能感受到企业的真诚。不仅如此,神盾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11合一电驱、Flyme Auto智能座舱等领先技术的持续加持,也将为每一款车型提供全维度的技术支撑。可以说,吉利新能源摘掉了中端新能源“低质低价”的标签,10~20万的新能源不再是凑合的选择,而是理性的决定,也让消费者终于有了更好的答案。
02
新能源技术整合闭环 产品快速裂变
过去几年里,我们见证了行业从追求单一指标到全面竞争力的转型。2025年,更拼的是“深度”与“厚度”。深度,代表的是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动力电池、芯片算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技术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表现。没有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技术更新,未来的竞争将无从谈起。厚度,则是生态链的整合能力。车企必须能够将供应链牢牢掌控在手,既要有成本控制的硬实力,也要有合作伙伴的信任度。尤其在经济环境波动的当下,谁能做到平稳过渡,谁就更有底气。
新能源时代,单点突破已不足以应对竞争,技术整合闭环成为制胜之道。吉利已经完成了从技术孵化到全面产出的跨越,以架构、三电、智能技术的垂直整合,为新能源产品的快速裂变提供了强大支撑。整车架构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吉利以e-CMA、SEA、GEA等多元新能源架构,打破传统设计束缚,创新实现了空间、安全与多能源形式的全面兼容。特别是GEA新能源架构,将硬件、系统、生态和AI融为一体,为行业树立了智能化架构的新标杆。
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命脉,而安全是无法逾越的红线。神盾短刀电池,通过“8针同刺”极限测试,也是全球首个通过5.8mm真弹枪击贯穿试验的电池,从结构设计到防爆泄压技术,再到高倍率充电与长循环寿命,电池在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打磨,确保极端条件下依然安全稳定。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中,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5%,配合E-DHT电驱,综合效率达92.5%,电机效率高达98.02%。在实际体验中,星舰7提供了1430公里的综合续航,亏电油耗低至3.2L/100km。另外,配合着11合1电驱系统将能量高效转换,11合1的高度集成设计,不仅让整车更加轻量化,也带来了出色的电能效率和响应速度。
为新能源序列量身定制的Flyme Auto智能座舱,通过自研7nm芯片“龍鷹一号”实现了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将智能化体验提升到全新高度。车机端、手机端和云端无缝融合,导航、娱乐、操控等功能皆流畅自然。L2级辅助驾驶功能结合540度全景影像,让智能驾驶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从2023年到2024年,汽车行业已经完成了从起跑线到分水岭的跨越,而站在2025年,几乎每一天都是一场新的竞赛。对于用户来说,谁的产品能在技术、成本、服务三者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谁的品牌将会被用户铭记。对于企业来说,谁能构建起深厚的技术体系,谁能掌控从核心零部件到用户体验的每一环节,谁才能在这场竞速中抢占先机。胜负的最终裁判,不是技术噱头,也不是营销策略,而是那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长久竞争力。
03
变中谋定,定中破局
2007年的宁波宣言,吉利以“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道德战”五大战役,带领中国汽车告别低成本竞争,;2018年的龙湾论坛,吉利又以“汽车是移动智能终端”这一理念,引领行业进入智能化新纪元。随着技术与产品序列进入产出上升期,2024年的台州宣言则在全球竞争与经济复杂性加剧的背景下,为吉利勾勒出一条全新战略路径。
台州宣言的本质是“聚焦”,从技术到管理,从资源到目标,吉利以五大聚焦,全面深化战略逻辑:聚焦主业,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可持续性。在规模化市场,吉利银河E5、银河星舰7EM-i等产品搭载的自研神盾短刀电池,解决了铁电池组的稳定性,同时也解决了充放电的活力;吉利推出的11合1混动电驱和碳化硅升压模块,不仅让整车更加轻量化,也带来了出色的电能效率和响应速度;针对智能体验,吉利通过Flyme Auto智能座舱的全面布局,让过去市场的智能体验从有和没有的标准,向好与不好迈进。在高端化市场,极氪通过金砖电池、高性能碳化硅电驱、800V架构、ZEEKR OS 4.0 系统以及品质服务体系,成为30万以上市场的电动化第一,单车价格超过奥迪。领克通过EM-p成为25万以上插混市场第一。双第一表现,意味着吉利已经在高端和规模两个市场上有了快速发展基盘。
现阶段,从纯电到电混,吉利旗下的所有新能源产品序列都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做精品。通过银河、星愿等车型吉利新能源的15万辆月销规模已经初现轮廓。针对2025年,极氪与领克还将对纯电和大电混两大驱动市场推出自己的战略性展品,预计在两年内成为一家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企业。乐观估计,极氪+领克+吉利在整个新能源高端与规模市场将形成一个战略商业模式,单月新能源规模有望触及20万辆。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提到了“四个不”。“不玩小聪明,不搞投机取巧,不搞大跃进式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既划定了划定了吉利的边界,也标明了吉利的底线,如此的清醒与自律,为吉利在2025年的全面出击奠定了基石。2025年,吉利不仅仅是销量的竞争者,更可能是新能源市场上“最不客气”的大厂。不客气的技术,从动力总成到智能系统,每一项创新都直击行业痛点;不客气的规模,让对手在生产成本和供应链效率上难以匹敌。技术深度将决定上限,市场广度将决定空间,品牌厚度则决定未来。在这三条赛道上,吉利早已铺好了跑道。现在,它的目标,不是跑赢别人,而是跑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路,直面跨国豪华车企掰掰手腕。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