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艺术节第一期工作坊,行走在桦墅村的山野中
这篇文章来自起风了艺术节核心成员姜馨楠,这是她上周日第一期工作坊结束后的记录,她写的真切坦诚,我觉得很值得分享。这次艺术节原本计划招募的对象是全职妈妈,或在家庭中承担照护工作的人,但这次来的参与者几乎大部分是更加年轻的朋友,有些是哲学、心理学读研的学生,有些是刚进入工作的职场新人,陆陆续续报名而来的也几乎都是年轻人,我有些意外,对于照护、村庄、劳动这些话题,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感兴趣。看着她们每个人时,我感觉身上几乎都透着一股清澈的渴望,希望寻找到一些新的东西,可能她们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姜姜这篇文章或许可以为这个说不清的东西,提供一些有效的描述。
/
工作坊早上的抛娃娃介绍环节,中间粉色衣服是本文作者姜馨楠
早上八点半,艰难起床,心想昨晚为了能精力充沛地参加第一次工作坊而拒绝和女友晚上多呆一会完全是白搭,再次感觉到从出生就被钢筋混泥土包裹到成人的城市体质是多么脆弱和失活。但好在听障者有助听器,身体凝滞者有拔火罐,脆皮研究生也有咖啡,从学校带上一杯稀里哗啦的瑞幸美式,一路喝着抵达桦墅村,精神也活络过来了。
本以为向来精准踩点的我到达时,艺函的工作室里应该多少围坐了几人,而事实证明我还是没有认清大多数文艺从业者或爱好者的时钟和普通人是有差异的,我竟然是第一个签到者。艺函笑着让我可以先参观一下工作室,看着一排排形状各异的非常规陶瓷,艺术不通的我只有觉得美,以及想象双手护住湿润的黄色泥土,塑一个结节或一座肉身的满足,这种满足只属于身体下场的工匠。即使没有亲眼看见艺函制作陶件的过程,似乎也能在已成的作品中看见手掌的纹理与力度。比起艺术工作室,我更喜欢的对这里的第一感知:这是一个劳作的地方。摆着器物的工作室客厅
接下来,成员们陆续到场,下午还有丽丽姐带着弟弟大海,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孩子,“熟客”们随机而自然地加入,一切交谈自然发生,我又感知到:这是一个联结的地方。来工作室的年轻夫妇
丽丽和她的弟弟大海
大海给我们演示他小时候的游戏——用枫杨树的翅果拼大雁
在最初相互认识的正式交谈中,我略去一些在其他地方进行自我介绍会为自己贴上的标签,比如南京大学,比如哲学系,比如学术研究。于是我分享了自己的家乡和名字的由来,大家都对当时“不允许起二字名字”政策的存在感到惊讶,以及一些写作和作为实习编辑的经历,算是小小的毛遂自荐。印象深刻的内容,大概是57聊到如何照顾“不让人省心”的妈妈,联想到小朱前几天发的去医院看外婆的朋友圈。作为一个家中没什么关系亲密的老人,母亲也还正值壮年的独生女,照护老人或病患似乎从来没有成为过我生活中的必要事项。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总会收到耐心、细致和靠谱的夸赞,但如果进入到对他人的照护之中,我还会有这些品质吗?首先会让我在心中小小皱眉的困难,与对老人或病患的身体照护相关:擦拭尿便失禁的老人的身体,靠近一个散发着不那么好闻的气味的卧床者。想到这些,多少仍是有些露怯。似乎过去我的耐心、细致和靠谱都是利己趋向的,而我对这一狭隘的阶段并不满足。参与这次工作坊并且希望无论如何坚持下来的原因,就像最近出于兴趣翻译的一篇有关植物的论文所说的那样:渴望寻找一个比封闭的自我更大,比全球市场更小的生存锚点。社区,联结,像植物生长根系一样工作,或许是一个方向。
当天酷热,大家围坐在村口树下休息
看起来很腼腆的小黄"搭讪"起来很主动,看到奶奶手上的垃圾主动要去帮忙拎
而这样的想法在下午走出工作室,在村里行走和攀谈的环节中就碰了壁,行动并不容易。三点的日头正毒,村头村尾走了一个来回便觉得有些中暑。更不知道该如何跟那些神情苦涩,显然同样也在辛苦忍耐高温的菜摊、玩具摊阿姨们聊传单上的“艺术”和“伺候人的活”。如果是抱着宣传或采访者的心态来接近她们,显然她们并不需要我,更无法产生真正的交流。提出困惑后,艺函的一个解答或许有益:试着作为孩子、作为求助者去与村民们交流,向他们寻求帮助,提问,比如“如何恋爱啊,现在年轻人谈个恋爱好难”,或者“怎么挑菜,出去买菜回来老被妈妈说买得不新鲜”。不要凝视他们,不要将他们当成需要抚慰或解救的弱者,不要轻易向她们传达判断式的偏见(即便是责备她们不帮忙家务的丈夫),即三点:感知、看见和尊重。了了和小黄“搭讪”村口卖冰棍的摊主左起小高、亚丽、阿狗尝试搭讪村民
早上阿狗带来一束百合花,几个人在釉房用小朱做的棕色花器插花
里面插花,外面小朱在泡咖啡,小黄在旁边学
小黄从拎垃圾的奶奶家里获赠了三根黄瓜,并且观察到家里有很多人,但是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做家务
早上在工作室的围坐讨论
女性/有照护经验或对照护课题感兴趣的男性
(可以带自己正在照护的孩子、老人、残障人士、植物)
由女性共创
物料由自家、或村庄内废弃材料手工改造
节日场地在整个村庄内,比如村民的小卖铺、自家院子
节日中所有的互动都基于我们的身体自身的生活技能
(包括但不限于:编辫子、按摩、买菜经验分享、讲故事)
第一期(6月16日 ):工作坊介绍、讨论、村庄行走第二期(6月23日):分组行动,进入村庄观察,寻找节日物料和场地空间,拜访村民第六期(7月21日):轮流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素材、物料的使用、分组完成第七期(7月28日):节日内容确定,物料制作,节目准备参与人数:
12位核心成员 + 空降成员人数不限
*核心成员需能够完整线下参与全部十期工作坊
核心成员参与方式:
姓名+联系方式+为什么想参与活动
发送邮件至qflyishupeiban@163.com
空降成员参与方式:
公众号后台留言注明“申请空降艺术节+姓名”,我们将发送工作坊群二维码给您费用:免费 (本次工作坊由“未来星社区资助计划”赞助)*2023年,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携手恩派公益共同发起“未来星社区资助计划”。该项目关注社区,策略性地聚焦女性友好、残障友好、动物友好和老龄友好四大领域,全力支持扎根社区的公益行动者们,发现社区中的真问题并找到一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方案,持续且有效地回应本地社区需求,助力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