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六期目录

文摘   2025-01-19 14:00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法人农业: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改革路径

高强,丘棫清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框架、难点阻点与制度构建

魏广成,孔祥智∗

城乡双向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融合

改革路径

邹一南,彭晓静,张焕


【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

<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主持人语:

要理解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必须要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并联式”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的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是综合的,不是单一因素推进的;在现代化过程中,各个因素是相互依存,互为目的和手段。比如新型城镇化不仅肩负着推动工业化的作用,而且要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更要促进人的发展,这与早期西方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截然不同。从这个角度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化要兼顾城乡,既要促进城市发展,也要带动乡村振兴,所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也就是加速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新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无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但仅仅从城镇的角度去看待城镇化还不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全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兼顾城乡,以促进城乡居民的动态流动为目的。如果说传统农业社会是静止的社会,居民很少流动,那么工业化以后的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口由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城镇化水平成为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并联式”的现代化过程中,新型城镇化要创造城乡之间新的平衡,促进城乡之间包括人口在内的资源双向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促进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更是构筑良好的城乡环境以促进人的发展。《人本视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群体关怀及实践路径》一文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关注不同群体需求,强调城乡的共同发展,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于构建微观的社区环境。

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大城市往往成为吸引资源的中心,并且创造了更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不仅富人和中等收入群体向大城市集中,穷人也在向大城市集中。但是在中国,随着交通物流条件改善、信息技术发展、城乡差距缩小,以及特别是国家政策支持,连接城乡的县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就在于县域经济发展。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与培育路径》一文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当前的困难和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新型城镇化要满足农民不断变化的城镇化需求。中国的城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从政策层面看,过去的40年是城市不断开放的过程,从允许农民进城务工到允许农民可以在城市购房、落户、上学,以及享有社会保障,城市不断向农民开放。而从农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断富裕、不断发展且有更多选择机会的过程。从单纯的进城打工挣钱到子女进城上学,从挣钱后回乡盖房到融入城市生活,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有了更为多样的需求。新型城镇化需要满足农民新的需求,不管是进城的农民,还是留在乡村的农民。《城乡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基于农民需求的视角》从农民需求的角度,分析从就业到公共服务的农民需求对城乡融合差异化模式的影响。

王晓毅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专题(3篇)


城乡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王晓毅,刘齐

城乡融合背景下我国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与培育路径

涂圣伟

人本视角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群体关怀及实践路径

苏海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

王飞,骆小春

过渡期后欠发达地区的识别方式及帮扶机制研究

——基于县域数据的分析

张琦,宋志杰,李璐


农村社会发展

组织再造: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机制

李博,贺子娟,李卓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演化与适应性发展研究

——以浙江诸葛村为例

叶洁楠,濮依

土地问题

集体土地征收中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否定论

黄忠,魏夏珍

农田整治对农户撂荒行为的影响

——基于“农田整治—要素市场—作物布局”治理策略的分析

庄健,罗必良∗


【农业经济】

数字农业专题(3篇)


数字农业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及优化路径

——基于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的讨论

王海侠,屈林婧

农业要素配置结构、配置效率与数字农业发展

刘欢,钱巍,阮俊虎∗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郭珍,曾悦


学报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1年创刊,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目前已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常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民问题”“农业经济”“土地问题”等栏目。主要关注农村社会发展与转型、乡村治理、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生计与保障、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贫困与精准扶贫、农村组织与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生态经济与环境治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农村政治与文化等具有政策性、现实性并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高度的研究。

投稿网址:http://njnydxxbskb.paperonce.org/


扫码关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咨询电话:025-84396306

微信号:njauxbsk2001


农地和乡村
传播更加新鲜的“三农”信息资讯,推送更具价值的“三农”理论文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