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刘红 陈红 王飞(5)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政策启示
…………………………………………………郑阳阳 梅林峰 刘瑞峰(18)
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
——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
………………………………………………吴彬 李林烨 董维倩 等(31)
国内外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兼论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破解路径
……………………………………………………李冬梅 牛拗 王雪娇(44)
互促共振:“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黄建红 刘世杰(56)
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胡哲鹏 司伟(67)
VUCA情境下关系网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孙艳华 李若鑫 蒋黾(79)
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
………………………………………………………………张燕 潘亚楠(92)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
——基于“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
……………………………………………………王子豪 贾铖 赵伟(103)
刘红 陈红 王飞
郑阳阳 梅林峰 刘瑞峰
关键词:农业数字化转型;国际经验;本土实践;政策启示
文章刊发:郑阳阳,梅林峰,刘瑞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政策启示[J]. 世界农业, 2025(1):18-30.
吴彬1 李林烨1 董维倩2 徐旭初1,3
关键词:乡村治理;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治理;数字技术
文章刊发:吴彬,李林烨,董维倩,等.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J]. 世界农业, 2025(1):31-43.
黄建红 刘世杰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以新内源发展理论为指引,着眼主体、资源、空间三维度,选取浙江省顺鑫村和湖南省翁草村、小河乡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并将其产业发展路径分别归纳为主体协同互动、资源整合互利和空间交流互融。研究发现可通过互促共振的“内外链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机制:一是“内外主体链接”,基层政府和企业的外部推力以及村组织、村民和乡村精英的内部拉力共同作用,促进内外部主体的协同互动;二是“内外资源链接”,资源下乡的直接助力以及资源内生的潜在引力共同作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互利;三是“内外空间链接”,现实空间的内部重塑和数字空间的外部接入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内外空间的交流互融。“内外链接”三维度互相促进,整合内外要素共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内外链接”;产业振兴;新内源发展理论;多案例研究
文章刊发:黄建红,刘世杰.互促共振: “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56-66.
胡哲鹏 司伟
摘要:大豆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大豆产业振兴的关键途径,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重要实践。本文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内涵,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框架。根据该框架,本文梳理了美国、巴西及国际粮商构建可持续大豆产业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结果表明,上述国家及企业可持续大豆产业链的建立,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理念为基本遵循,展现出了政策规划系统性强、绿色创新引领作用突出、协同治理国际化程度高、出口竞争力提升明显等特征。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推广绿色技术、优化贸易方式、发展绿色金融和建立追溯体系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文章刊发:胡哲鹏,司伟.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25(1):67-78.
摘要:全球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多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为特征的VUCA情境已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常态,合作社组织韧性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合作社能否有效增强组织韧性,关键在于其所嵌入的关系网络及其组织学习能力。本文基于305家合作社的调研数据,构建了关系网络、组织学习与合作社组织韧性的理论模型,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关系网络对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机制和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关系网络(组织内关系网络和组织间关系网络)对合作社组织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学习(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其中起部分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在中介效应模型中,组织内关系网络比组织间关系网络影响更为显著,探索式学习比利用式学习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22个观测指标中合作社服务种类、成员知识经验交流频率、销售渠道、注重总结技术经验和注重引进全新技术等指标更为重要。研究结论对在VUCA情境下提升合作社组织韧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合作社;关系网络;组织学习;组织韧性
文章刊发:孙艳华,李若鑫,蒋黾.VUCA情境下关系网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世界农业, 2025(1):79-91.
张燕 潘亚楠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企业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利用纵向案例方法剖析北大荒集团的“工具化—智能化—生态化”变革路径,提炼出“资源—能力—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研究数字时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创造机理。其中在工具化向智能化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由生产流程标准化向产线自动化过渡,纳入人的主观价值,以积累式资源结构为主,通过丰富资源能力形成稳定性资源以实现资源调动,利用平台优势汇集流量,协同各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创造;由智能化向生态化转换的过程中,构建了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产业链智能化生态,以获取资源结构为主,通过开拓性资源形成协调能力,利用技术优势联结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创造过程,进而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数实融合;资源编排理论;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创造
文章刊发:张燕,潘亚楠.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92-102.
王子豪 贾铖 赵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08—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视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缓解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机制在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加强政府数字治理的方式促进共同富裕。拓展研究还发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时间累积效应和强外部性的双重特征,运行时间越长对所在地区产生的福利价值越高,而且由于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也产生了促进作用,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据此,本文提出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化赋能共同富裕跨越式发展,加快补齐短板;统筹多方力量,推广数字化教育,深化数字化治理的应用,实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时空布局,构建城乡协同发展网络,推动发展成果共享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富裕;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时空效应
文章刊发:王子豪,贾铖,赵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基于“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J]. 世界农业, 2025(1):103-115.
刘南 孔军 马子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农高区)是一种借鉴高新区发展模式,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创建的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高级形态,在解决区域农业共性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国家农高区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农高区设立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①国家农高区设立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约10%,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政策效应具有持久性,且随着时间推移存在强化趋势。②国家农高区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③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低农业产值和高化肥施用强度的国家农高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政策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国家农高区建设布局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国家农高区;农业经济;双重差分法;科技创新
文章刊发:刘南,孔军,马子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116-128.
https://sjny.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