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2025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文摘   2025-01-25 23:22   浙江  
目录

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刘红 陈红 王飞(5)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政策启示

…………………………………………………郑阳阳 梅林峰 刘瑞峰(18)


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

——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

………………………………………………吴彬 李林烨 董维倩 等(31)


国内外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兼论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破解路径

……………………………………………………李冬梅 牛拗 王雪娇(44)


互促共振:“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黄建红 刘世杰(56)


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胡哲鹏 司伟(67)


VUCA情境下关系网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孙艳华 李若鑫 蒋黾(79)


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

………………………………………………………………张燕 潘亚楠(92)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

——基于“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

……………………………………………………王子豪 贾铖 赵伟(103)


01
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刘红 陈红 王飞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简称“民生三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8年、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匹配数据,利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民生三感”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民“民生三感”。这种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农民获得感的提升,而对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存在着客观获得和主观感知背离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四个分维度的提升效应也存在差异性,其中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改善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务工型”非农就业水平和消费水平影响农民的“民生三感”。数字乡村建设的上述提升效应对处于西部地区、高密度社会网络、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民生三感”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更为明显。为此应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丰富农民融资渠道,差异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民生三感”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数字乡村;“民生三感”; 数字素养;非农就业;消费
文章刊发:刘红,陈红,王飞.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提升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J]. 世界农业, 20245(1):5-17.

02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政策启示

郑阳阳 梅林峰 刘瑞峰

1.温州大学商学院;
2.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化、高效化生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农业数字化发展中,欧盟以“共享”的信息传递系统建设、“开放”的区域集群构建以及“绿色”要素的反向驱动为主,美国以集约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方式、市场机制引入和社会资本引导以及数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主,日本以发展精细化数字农业、政府和农协协同推进以及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主。中国摸索出了“政府主导+多主体融合”“农业龙头企业主导+政策扶持”“科研机构主导+产学研融合”和“能人带动+示范引领”4种适合中国农情的发展路径,但也面临政府主导的数字化项目缺乏可持续性、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潜力与功能、农业规模化程度低和绿色消费市场信任缺失等问题。为此,应构建各地区的数据信息获取的联动机制、制定市场普遍严格遵循的绿色生产监管机制、推动农业组织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科研机构市场化运营以及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数字化转型;国际经验;本土实践;政策启示

文章刊发:郑阳阳,梅林峰,刘瑞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本土实践和政策启示[J]. 世界农业, 2025(1):18-30.


03
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
——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

吴彬1 李林烨1 董维倩2 徐旭初1,3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
2.奉化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3.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渐成趋势。本文基于浙江的乡村数字治理实践,以“治理动力治理功能治理方案治理效能”为逻辑框架,选取德清、龙游、萧山和建德四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比较研究,提炼总结了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的典型模式并揭示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基本路径。研究发现,浙江四个县域案例的实践分别代表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四类模式,分别包括以德清为代表的全域整体智治模式、以龙游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模式、以萧山为代表的智能综治模式和以建德为代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模式。同时,乡村数字治理呈现资源数据化、管控精准化、服务在线化、决策科学化、参与全民化、监督线上化、积分激励化七条基本路径,并体现出管控性、服务性、参与性、回应性、智能性五大基本特征。

关键词:乡村治理;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治理;数字技术

文章刊发:吴彬,李林烨,董维倩,等.乡村数字治理的逻辑、模式及路径探析:基于浙江实践的多案例考察[J]. 世界农业, 2025(1):31-43.


04
国内外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兼论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破解路径
李冬梅1 牛拗2 王雪娇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总结国内外农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为云南持续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基于云南和其他地区的共性和差异,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山东、新疆和广东三个中国省份以及日本和欧盟两个发达经济体在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和可取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农业对外开放共同之处在于注重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全产业链,其中生产端改进上推行标准化生产、优化资本投入结构、延长产业链长度,而出口端改进上加强国际宣传、降低出口风险;第二,国内外地区注重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具体做法,如新疆注重构建高质量差异化初级产品,日本则更注重发展高质量农产品加工业。云南应基于自身独特的资源和区位特征,将发展目标集中在优质特色的产品上,并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通经济发展的堵点,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力。
关键词:全产业链;对外开放;附加值;农业
文章刊发:李冬梅,牛拗,王雪娇.国内外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做法、经验与启示:兼论云南农业对外开放的破解路径[J]. 世界农业, 2025(1):44-55.

05
互促共振:  “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黄建红 刘世杰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以新内源发展理论为指引,着眼主体、资源、空间三维度,选取浙江省顺鑫村和湖南省翁草村、小河乡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并将其产业发展路径分别归纳为主体协同互动、资源整合互利和空间交流互融。研究发现可通过互促共振的“内外链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机制:一是“内外主体链接”,基层政府和企业的外部推力以及村组织、村民和乡村精英的内部拉力共同作用,促进内外部主体的协同互动;二是“内外资源链接”,资源下乡的直接助力以及资源内生的潜在引力共同作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互利;三是“内外空间链接”,现实空间的内部重塑和数字空间的外部接入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内外空间的交流互融。“内外链接”三维度互相促进,整合内外要素共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内外链接”;产业振兴;新内源发展理论;多案例研究 

文章刊发:黄建红,刘世杰.互促共振:  “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56-66.


06
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胡哲鹏 司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大豆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大豆产业振兴的关键途径,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重要实践。本文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内涵,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框架。根据该框架,本文梳理了美国、巴西及国际粮商构建可持续大豆产业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结果表明,上述国家及企业可持续大豆产业链的建立,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理念为基本遵循,展现出了政策规划系统性强、绿色创新引领作用突出、协同治理国际化程度高、出口竞争力提升明显等特征。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推广绿色技术、优化贸易方式、发展绿色金融和建立追溯体系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文章刊发:胡哲鹏,司伟.大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世界农业, 2025(1):67-78.


07
VUCA情境下关系网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孙艳华 李若鑫 蒋黾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摘要:全球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多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为特征的VUCA情境已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常态,合作社组织韧性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合作社能否有效增强组织韧性,关键在于其所嵌入的关系网络及其组织学习能力。本文基于305家合作社的调研数据,构建了关系网络、组织学习与合作社组织韧性的理论模型,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关系网络对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机制和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关系网络(组织内关系网络和组织间关系网络)对合作社组织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学习(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在其中起部分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在中介效应模型中,组织内关系网络比组织间关系网络影响更为显著,探索式学习比利用式学习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22个观测指标中合作社服务种类、成员知识经验交流频率、销售渠道、注重总结技术经验和注重引进全新技术等指标更为重要。研究结论对在VUCA情境下提升合作社组织韧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合作社;关系网络;组织学习;组织韧性

文章刊发:孙艳华,李若鑫,蒋黾.VUCA情境下关系网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韧性的影响: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世界农业, 2025(1):79-91.


08
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

张燕 潘亚楠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企业数字化背景下,本文利用纵向案例方法剖析北大荒集团的“工具化—智能化—生态化”变革路径,提炼出“资源—能力—价值创造”的逻辑框架,研究数字时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创造机理。其中在工具化向智能化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由生产流程标准化向产线自动化过渡,纳入人的主观价值,以积累式资源结构为主,通过丰富资源能力形成稳定性资源以实现资源调动,利用平台优势汇集流量,协同各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创造;由智能化向生态化转换的过程中,构建了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产业链智能化生态,以获取资源结构为主,通过开拓性资源形成协调能力,利用技术优势联结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创造过程,进而嵌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数实融合;资源编排理论;农业产业化企业;价值创造

文章刊发:张燕,潘亚楠.数实融合下农业产业化价值创造机理:基于资源编排的案例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92-102.


09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
——基于“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

王子豪 贾铖 赵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08—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视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缓解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机制在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加强政府数字治理的方式促进共同富裕。拓展研究还发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备时间累积效应和强外部性的双重特征,运行时间越长对所在地区产生的福利价值越高,而且由于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也产生了促进作用,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据此,本文提出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化赋能共同富裕跨越式发展,加快补齐短板;统筹多方力量,推广数字化教育,深化数字化治理的应用,实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时空布局,构建城乡协同发展网络,推动发展成果共享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富裕;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时空效应

文章刊发:王子豪,贾铖,赵伟.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共同富裕:基于“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J]. 世界农业, 2025(1):103-115.

10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刘南 孔军 马子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农高区)是一种借鉴高新区发展模式,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创建的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高级形态,在解决区域农业共性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国家农高区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农高区设立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①国家农高区设立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约10%,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政策效应具有持久性,且随着时间推移存在强化趋势。②国家农高区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③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低农业产值和高化肥施用强度的国家农高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政策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国家农高区建设布局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国家农高区;农业经济;双重差分法;科技创新

文章刊发:刘南,孔军,马子帆.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世界农业, 2025(1):116-128.

《世界农业》
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130


《世界农业》投稿须知




本刊投稿网址:
https://sjny.cbpt.cnki.net/

农地和乡村
传播更加新鲜的“三农”信息资讯,推送更具价值的“三农”理论文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