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科项目申报中,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社科项目的价值核心,在于其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倘若申报课题时,仅将目光锁定在申报成功的表象,而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挖掘与解决,那么无疑将偏离正确的轨道。正确的起点,应是聚焦于问题本身及其解决之道。
若由我来准备、申请社科项目,我会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以下六点:
第一是现实性。客观事实与现实问题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唯有紧密贴合现实,才能使研究具备实际意义和精准的针对性。
第二是理论性。研究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元问题框架,并进行精准的概念提炼,为深入探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是创新性。与既有研究相比,项目应能有力推进对问题的认识边界,提出新的观点、方法或理论,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第四是价值性。要深入探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观点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明确研究对社会、学术领域的重要贡献。
第五是内容性。问题与假说以及问题分解,均需具备具体、明确的内容,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第六是对应性。具体涵盖本研究与既有研究、问题与假说、总问题与子问题三个关键维度的精准对应,这是确保研究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关键。
具体而言:
1.现实问题敏感性。现实问题通常表现为政策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或者是困境与预期之间的差距。敏感性体现在能够敏锐地觉察到现象背后理论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新理论。一项社科研究,必须要有新理论的支撑,否则无法更有效解决或解释问题。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核心功能是提出问题与假说。工作重点应聚焦围绕研究主题(问题),揭示既有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论证所研究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难点是要发现既有理论的不足之处。清晰地撰写文献综述是基本功,也是证明自己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3.选题依据。选题依据本质上是证据,需要明确其目标、内容,以及如何使这些证据起到有力的论证作用,为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坚实的支撑。
4.题目。问题及其解决型题目是当下的主流。添加限定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限定语是理论精华的体现及其贯彻,需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使题目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
5.构思。在构思环节,相较计量实证倾向于因素,案例研究更侧重于机制。一项社科项目,应将因素构思和机制构思综合起来考虑,以全面、深入地探讨问题。
6.研究范式。在当前的社科项目申报浪潮中,管理学的“要素-结构-机制-目标”范式备受追捧。其中,要素是指理论要素,目标不可或缺,二者均是衡量机制的标准和导向。
7.研究对象。可从因素角度切入,如精确地选取同时表征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观测样本。亦可从机制视角出发,如包含可比较的机制的案例或模式等,为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基础。
8.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清晰勾勒研究问题,以及问题攻克后的预期认识图景。预期认识要从观点层面深入剖析,为研究指明方向。
9.理论运用。社科项目的核心在于理论研究。回避理论或对理论避而不谈,是申报大忌。应精心构建理论框架图,将目标、要素和机制等内容巧妙纳入,使理论运用贯穿研究始终。同时,注重理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白马非马”,凸显本研究的“个性”。
10.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基于特定理论对问题进行分解,每个子问题化作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都应紧扣问题导向,围绕解决问题的假说及其逻辑展开。
11.研究价值。研究价值需从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两个维度来阐释研究结论的作用,关键在于讲透问题、结论及其紧密关联,明确研究对理论发展和现实实践的重要意义。
12.写作方式。写作时应摒弃按思考路径顺写的“顺手”模式,转而采用倒序写作法。以结果为导向,按总分展开,写干条条,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我的申报特点在于紧密贴近当下现实,回归学术传统正道,在已知世界中虚心向先贤前辈取经,汲取他们智慧与经验,坚信这是扎实、稳妥的研究态度。
/ 文心雕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