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2025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文摘   2025-01-17 16:19   浙江  
  
目录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陈晓华(4)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黄祖辉(7)


承包地“二轮延包”:关于政策指南的思考

......罗必良,米运生(16)


乡村数字金融的共性规律、发展逻辑与障碍突破

——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多案例研究

......温涛,刘渊博(27)


数字乡村建设:国内研究动态与展望

......李丽莉,邱亚娟,曾亿武(44)


差异化整合: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的有效策略

......张健培,向玉琼,温瑜(58)


城乡中国背景下村庄保护型经纪的返场逻辑

——基于P县L村老人会的个案研究

......李仲宇,罗建章,李晓彤,周立(69)


如何防范农地规模化流转中的违约风险

——基于江苏省金湖县的案例分析

......王顺然,石晓平,马贤磊,饶芳萍(82)


跨地流动与属地管理:新制度主义下流动人口治理悖论

......高飞(94)


农业转型时期劳动力农内配置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效应

——基于中西部传统农村的实践

......苏会,曹冉,刘华,王琳(107)


从机会公平到结果公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逻辑

......储怡菲,吴方卫(119)


如何联动内生多元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基于G村农家乐协会的纵向案例研究

......吴茂英,李毅,王龙杰(132)


1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陈晓华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摘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本文认为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面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需求、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趋势,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需要认真研究思考,如何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效、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拓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思路等理论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适度规模经营


2

面向新征程和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

黄祖辉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中国“三农”的发展及其走向,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键,又是中国能否妥善应对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基石。本文阐述了新征程与“大变局”的内涵特征和机遇挑战,重点分析了新征程与大变局对中国“三农”发展的挑战。本文提出面向新征程与大变局的中国“三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牢牢把握发展时局,冷静谋动、创新领动、改革驱动、实践推动。对外,着眼打开多极化、多边化、多态化的外交和外贸新格局;对内,着力建构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行业有能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新体制。本文提出五个重要发展关键,即把握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点,推进公共保障制度与集体产权制度的互动改革,推进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共富发展和解决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农发展问题。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大变局;“三农”问题


3

承包地二轮延包:关于政策指南的思考

罗必良,米运生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实验室)


摘要:为规范和指导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承包地“二轮延包”工作,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南。“二轮延包”工作的政策指南既要强调承包关系的长久不变,以延续保障农户土地权利的既有政策;也要根据人地关系的新特征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指引农地制度的改革之路。基于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针对“四个松弛”人地关系的新特征,为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农地的配置与利用效率,“二轮延包”政策的核心基调宜为:以自动顺延承包期限为主;严格程序和限定条件的小调整;保持农地流转关系的稳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承包地;“二轮延包”;政策架构


4

乡村数字金融的共性规律、发展逻辑与障碍突破

——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多案例研究

温涛

(西南大学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刘渊博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系统剖析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模式的逻辑规律。通过对比分析4个地区乡村数字金融的改革成效,本文提出“协同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智慧服务模式”4种乡村数字金融典型模式,并凝练出每个模式的特征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逻辑,为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但乡村数字金融发展仍面临亟待突破的现实障碍,据此,本文提出乡村数字金融要从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平台层面、产品层面、村站层面和风控层面实现突破,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文研究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数字金融;改革成效;特征属性;发展逻辑;现实障碍;突破方向


5

数字乡村建设:国内研究动态与展望

李丽莉,邱亚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曾亿武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研究文献逐年快速增加,发表于不同学科属性期刊,研究方法以定性演绎为主,研究主题集中在数字乡村建设整体性研究和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领域研究两大方向上,前者包括数字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数字乡村建设的定量测度与影响效应、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梗阻与推进路径,后者针对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治理进行研究。未来应深化对经典理论的演绎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展现有理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问卷调查,全面准确阐释作用机理、科学严谨进行效应评估、拓展影响效应研究视角,引入民族志、社会网络分析、随机试验、选择实验、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加强数字农业的适农性创新研究、农民数字贫困治理研究和农民数字生活质量研究。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治理;研究动态


6

差异化整合: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的有效策略

张健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向玉琼(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温瑜(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中国科层体系中,县级政府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聚焦于特定场景的执行策略,忽视了复杂政策的场景多样性与策略差异性。本文基于政策整合的理论视角,根据整合界面与整合方式的不同,区分了县级政府政策执行的四种策略:统领式整合、嵌入式整合、互惠式整合与吸纳式整合,进而以W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例,分析县级政府如何通过差异化整合提升政策执行效能。研究发现,政策整合的本质是对政策关系的调适,决策者基于不同的互动场域,灵活选择合适的整合策略,提升了政策执行的集体认同感、资源配置力与组织适应性。不同的整合策略不分优劣,是县级政府根据具体情境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了党政统合与共同创造的双重逻辑。提升政策执行效能,县级政府需要根据问题场景,合理选择执行策略,调适多元主体关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关键词:政策整合;政策执行;县级政府;垃圾治理


7

城乡中国背景下村庄保护型经纪的返场逻辑

——基于PL村老人会的个案研究

李仲宇,罗建章,李晓彤,周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能否实现由退场自保到主动“返场”?若放在乡土中国背景下,只能提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不可能论,但在城乡中国背景下,可以发现返场不可知论,这需要找到返场条件和返场逻辑。本文基于东南某省P县L村的老人会个案研究,提出了村庄保护型经纪返场的“必要且可能论”,并论证了返场逻辑:一是城镇化推动了乡土中国转入城乡中国的宏观背景变迁,乡村治理现代化促使保护型经纪的角色定位转变,带来返场的必要性。二是老龄化、人口外流及村庄发展话语被外部主体攫取,为保护型经纪的“返场”提供了可能性。三是与新经纪博弈—互动过程中,保护型经纪塑造了新老村民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弥合了治理张力,实现了返场。本文发现老人会作为乡土中国一种普通的保护型经纪,在城乡中国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特殊作用。本文对话并拓展了国家经纪理论中的保护型经纪“退场”说,提出了城乡中国背景下保护型经纪“返场”说,有助于理解乡村治理中村庄权力结构的变迁逻辑。

关键词:保护型经纪;村庄权力结构;老人会;乡土中国;城乡中国;乡村治理


8

如何防范农地规模化流转中的违约风险

——基于江苏省金湖县的案例分析

王顺然(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石晓平,马贤磊(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饶芳萍(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地规模化流转市场的发展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农地规模化流转面临日益严峻的违约问题。本文基于机会主义行为治理视角分析了农地流转违约风险来源与防范机制,重点阐释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在农地规模化流转违约风险防范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金湖县的违约风险防范案例进行了诠释。结果表明:在防范农地规模化流转违约风险的过程中,村委会基于关系治理发挥着抑制流转双方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进而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约行为,但是由于自身能力限制且存在过度代理风险,导致其在违约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有限。地方政府通过创设产权交易平台和纠纷仲裁机构,既缓解了事前、事后的机会主义,也激活了村委会治理动机并抑制村委会代理风险,有效弥补村委在违约风险防范中的不足,最终与村委会共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违约风险防范体系。研究揭示了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协同防范农地规模化流转违约风险的实现路径,从违约风险防范机制的角度丰富了农地流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也体现了中国集体所有土地资源治理的特色。

关键词:农地流转市场;违约风险;村委会;地方政府;案例研究


9

跨地流动与属地管理:新制度主义下流动人口治理悖论

高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系)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就业形态的持续变化,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跨地区流动性也日益增强。然而,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权利保护和社会融合方面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执行和变迁等方面,而很少关注制度的内在特性,例如制度惯性和供应等因素。本研究采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以Q省H区为例,深入探讨了属地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改革方向。研究发现,属地管理体现了明显的制度惯性和锁定效应,其法律和合法性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政府在制度供应方面显得不足,面临制度创新的困境。这些因素导致了属地管理的治理悖论,阻碍了流动人口的权利保护和社会融入。为突破这一困境,需要转变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明确、多方参与的新机制,以提高属地管理的适应性、公平性和创新性。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属地管理制度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优化流动人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属地管理;流动人口;新制度主义


10

农业转型时期劳动力农内配置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效应

——基于中西部传统农村的实践

苏会曹冉刘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琳(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本文以晋南S镇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农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实现农内就业的内在逻辑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环节分工深化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就业空间,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多样化生产延长了农忙时间,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全年的大多时期得以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工作搜寻效率以及与雇主的议价能力,雇工内部开始出现合作,同时雇工从“参与分工”走向“参与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生计策略,实现了农内就业收入的极大化。最后,研究发现农业转型带来的农内就业增加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一方面,产业发展使原先呈现“原子化”的个体得以连接,乡村治理结构得以重塑;另一方面,农业转型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的良性互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农业转型发展对乡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拓宽农内就业空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农业转型;环节分工;农内就业;社会效应


11

从机会公平到结果公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逻辑

储怡菲(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吴方卫(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


摘要:随着共同富裕远景目标的确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从“全民医保”转向“公平医保”。鉴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存在争议,有必要重新审视该制度调节医疗资源再分配的机制发挥。本文基于公平的定义和公平的内部关系,梳理中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改革路径发现:从机会公平到结果公平,既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改革的演进逻辑,也是医保再分配功能的实现路径,契合共同富裕的价值观选择。当前,以形式的机会公平为主导的城乡居民医保统筹降低了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相对获得,在城乡居民起点不公平的情况下,不但不能改善反而会加重城乡居民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受到损害,威胁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医保制度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应当着力于缩小城乡居民的起点不公平,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倾斜力度,助力“人人享有健康”。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会公平;结果公平

12


如何联动内生多元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基于G村农家乐协会的纵向案例研究

吴茂英,李毅,王龙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构建内生主体合作网络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实践中内生主体间存在多元分化趋向,致使其难以被组织联动。本文整合制度逻辑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对G 村农家乐协会这一典型案例的纵向分析,深入剖析构建内生多元主体合作网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协调内生主体多元分化且动态变迁的制度逻辑,是构建其合作网络的关键。乡村产业组织需要结合现实境况,通过转译过程调用内生多元主体的多重制度逻辑,转换“统一运营—监管帮扶—资源中介”三种组织模式,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实现从突破资源限制,到稳固行业秩序,再到产业跨越升级的产业振兴过程。研究发现既拓展了以往激发乡村内生力量研究的理论视野,又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现实启示。

关键词:乡村行业协会;乡村产业振兴;内生主体;制度逻辑;行动者网络理论



往期阅读


樊胜根 张玉梅: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低碳转型战略思考

张红宇:中国农业运行的底层逻辑——准确把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胡向东: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困境及解决思路



公告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过刊免费赠阅通知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连续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Q1区

喜讯:《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双双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和《农业技术经济》是国内农业经济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4版)》数据,《农业经济问题》复合影响因子为12.876,较上年增加2.794,增长幅度为27.7%,在57种农业经济学术期刊学科排序中排名第2位。《农业技术经济》复合影响因子为10.695,较上年增加3.522,增长幅度达49.1%,在57种农业经济学术期刊学科排序中排名第3位。

官网:https://www.iaecn.cn/





农地和乡村
传播更加新鲜的“三农”信息资讯,推送更具价值的“三农”理论文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