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肿瘤临床诊疗进展日新月异,随着神经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临床探索不断涌现,基于分子病理诊断下的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往往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MET基因异常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靶向价值的致癌驱动基因,其对多种肿瘤的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24年4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伯瑞替尼脑胶质瘤的适应症,这是我国在脑胶质瘤领域首个完全获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2024年11月28日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中,伯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和脑胶质瘤适应症首次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
在《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1]的更新中,伯瑞替尼被纳入指南,成为指南所推荐的针对MET异常患者的靶向药物。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开启了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新篇章。
本期“MET新视界”栏目,脑医汇-神外资讯特别邀请《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编写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裕教授接受专访,分享《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要点,探讨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MET抑制剂伯瑞替尼的应用与展望。
问题一
王教授您好!您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编写组组长,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在2024版指南中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检测指标有哪些更新?这些更新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何重要意义?
王裕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我们根据2021年WHO CNS5最新脑肿瘤分类标准,更新了流行病学统计条目。同时,我们对脑胶质瘤的分子病理检测指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检测指标由21种更新至27种,着重强调了分子分型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更加关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IDH突变状态、少突胶质细胞瘤的1p/19q联合缺失情况,以及胶质母细胞瘤的IDH野生型等关键分子特征。指南更新了目前常规推荐用于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及治疗指导的分子标记物,在这次更新中,MET基因的异常形式,包括MET基因融合、突变、扩增、过表达四种,都被纳入了指南推荐的胶质瘤常用分子病理学检测指标。
问题二
针对脑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2024版指南是否纳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或临床实践,您认为这些更新对患者有哪些实际影响?
王裕教授:
在《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中,我们确实纳入了针对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分子特征,结合患者的基础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首先,我们新增了对MET抑制剂伯瑞替尼的推荐,对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可考虑伯瑞替尼治疗。中国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4月批准了伯瑞替尼肠溶胶囊脑胶质瘤的适应症,这是我国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治疗希望。
其次,指南还更新了IDH抑制剂的最新进展,我们在指南编写的过程中也与时俱进,将IDH的靶向抑制剂纳入了指南的推荐当中。
问题三
伯瑞替尼被纳入《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中,您认为这对于脑胶质瘤靶向治疗领域有何意义?伯瑞替尼在治疗脑胶质瘤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以及疗效如何?
王裕教授:
伯瑞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凭借其优秀的数据与安全性被纳入《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不仅实现了我国脑胶质瘤靶向治疗零的突破,我们也希望通过2024版CACA脑胶质瘤诊治指南的纳入,能够带动国际其他有影响力的脑胶质瘤诊疗指南,把中国的创新研发成果纳入国际指南之中,引领国际的诊疗新趋势。
伯瑞替尼Ⅱ/Ⅲ期临床研究(FUGEN研究)[2]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相较于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伯瑞替尼单药方案mOS为6.31个月,而对照组仅为3.38个月,降低了48%的死亡风险;同时,在基线病灶最大直径≤3cm的亚组患者中,使用伯瑞替尼的中位OS可达32.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生存期延长了约8倍。在疗效方面,伯瑞替尼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安全耐受,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且可通过临床管理恢复。
问题四
请您展望一下伯瑞替尼在未来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方面有哪些潜力?
王裕教授:
在个体化治疗方面,伯瑞替尼的精准靶向性使其能够针对特定基因型的脑胶质瘤患者发挥疗效,为那些经过传统治疗后复发或不可耐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患者能够通过MET靶点的检测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伯瑞替尼,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联合治疗方面,伯瑞替尼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已有初步的研究显示,伯瑞替尼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放疗、化疗和贝伐珠单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使用,或可增强疗效,作为潜在的治疗选择[3-5]。这种联合治疗模式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对伯瑞替尼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探索和优化,相信将有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脑胶质瘤中MET异常发生率高,存在多种异常形式,包括MET融合、MET ex14跳突、MET扩增及MET蛋白过表达等,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6-7]。伯瑞替尼作为能透过血脑屏障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对MET有极高的抑制性[7],在抗MET治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效果,可在多种MET异常患者中发挥作用[8]。未来针对各类MET异常患者,期待伯瑞替尼更多的真实世界用药经验积累,进一步拓宽应用边界。
扫码查看MET新视界专栏
专家简介
王裕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胶质瘤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分子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脑转移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学组委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委会委员;
主持及参与课题10项,作为执行研究者参与20项临床试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6篇,总IF 302分,其中Q1区9篇,IF>20分1篇(IF=28.5),IF>10分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获2022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识别二维码,前往王裕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仅作医学信息交流,不包含企业观点。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