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中如灯

文化   2024-10-11 20:00   福建  



锦中如灯

文丨关宋陵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金秋十月,秋阳普照,秋风习习,丹桂飘香,正逢国庆佳节,神州大地上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在与亲朋好友团聚传递祝福之际,也迎来了我的母校——莆田锦江中学八十周年华诞。
莆田锦江中学创建于1944年,素有“闽中第一侨校”之誉,可以称得上是江口人的知识殿堂。从创办伊始到被评为福建省省二级达标校,母校历经80年的风风雨雨,几经易名,在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和慷慨解囊下,尤其是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锦中面貌焕然一新。锦中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办学经验丰富,创造了一个个高考奇迹,帮助学生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迎来了一个个春华秋实的季节。如今,锦中学子遍布世界各地,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在自己的本行中放飞梦想,大显身手,成绩斐然。锦中成为江口侨乡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巍然矗立在兴化湾畔。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不经意间,我离开母校已经整整四十五周年了。美丽的少年时光犹如流光溢彩的画卷,时常在脑海里涌现。蓦然回首,让我回味无穷,久久无法平静。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各行各业的年青人,也在心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左邻右舍的初中生、高中生都在挑灯夜读,读书声此起彼伏,备战高考的情形四处可见,“鲤鱼跳龙门”的愿景拨动着年青人的心弦。他们奋发读书,想着跳出农门,到城镇、城市工作。
于是,1977年夏季,我通过了高中考试,进入锦江中学高中部学习。
收到锦江中学录取通知书,我欣喜若狂。村里人的嘲笑和戏谑,曾经一度如阴霾般盘绕在我心,而此时,阴云竟然像被海风吹散,预言我回村拿“锄头箍”成为一句无稽之谈。
其实,我考入锦江中学高中部,算是“肚里无墨,脑中无文”。我的基础比别人差一点,而且家里经济又比较困难,这样让我的求学生涯更显艰难。得知我家里的窘状后,学校给我一等助学金(每月5元)以及额外每月十斤大米的资助。
两年的高中生活稍纵即逝,那时的我总是奔跑在求学的路上。每天凌晨赶到玳瑁山腰,在田敦山顶上讨薪柴,还要忙完田中的劳作,尔后才是我的自由求学时间。匆匆从家里趿拖凉鞋,奔跑在江口备战桥324国道,横穿海堤坝面,任凭海堤旁的木麻黄在身后沙沙作响。泛黄的木麻黄树叶,海风一吹,挥挥洒洒,迎风飞舞。这样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也无心去欣赏,踩着千年古镇江口顶街长板石,迅速穿过一条小巷,从马埕到达罗山顶上的锦中,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
祥瑞楼的教室里,锦江书院的阅览室内,一字楼下的操场上,我们总是不知疲倦穿梭其中,孜孜不倦地求知,锦中的老师们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惑,辅导。
四十五年过去了。回想那段在锦中求学的情形,有太多感概和怀念!感恩母校给我的一切,入团、评上三好生,获得数理化知识竞赛优胜奖等荣誉,都是我今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感谢老师的精心培育,谆谆教诲。锦中老师是一群心中有爱,灵魂有家的长者。因为一边求学一边务农,我经常迟到,也会上课打盹甚至旷课,老师们从不批评我。
在母校八十周年华诞之际,深情怀念我的语文老师:吴文桐,陈昌华,陈振夏,黄瑞良等四位良师。
锦中如灯,照亮了在黑暗中摸索的莘莘学子。
锦中如灯,那一束“学会求,学会做人”的光芒如一股暖流,注入了无数锦中学子生命血液中。

-END-

△作者简介:关宋陵,男,莆田锦江中学79届校友,祖籍涵江区江口镇下村。


本期责编踏浪排版:朴佐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莆田作家
《莆田作家》系莆田本土纯文学公众平台,每天推送原创精彩文章,欢迎莆田作家、文学爱好者赐稿。作品体裁不限,原创首发优先。投稿请附个人简介及照片。投稿邮箱:ptzj2014@163.com。联系电话:1805959283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