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石磨

文化   2024-11-04 20:02   福建  



老家的石磨

文丨刘清仙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在我魂牵梦绕的老家,老屋后门屋檐之下,一座笨重的石磨静静地伫立。岁月在石磨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些许蛛网覆盖其上。望着它孤独的身影,记忆的闸门悄然开启,过往岁月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关于石磨的记忆,如同被尘封的老照片,一桢桢在脑海中清晰呈现。

我家的石磨有点与众不同,它的构造,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底部由三根圆石柱稳稳支撑,仿佛是大地的根基,给予石磨坚实的支撑。上方则是一块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的底盘,圆润而厚重,前端出口形成一个葫芦口形状,微微向下倾斜,宛如一只蓄势待发的巨兽,等待着将投入的粮食化为细腻的浆液。底盘四周环绕着一条圆形小沟,宛如细流潺潺,引导着磨出的浆液缓缓流淌。底盘内部凹凸不平,恰到好处地承载着石磨的使命。

磨心,一根短短的坚实的木柱,牢牢顶住上磨盘的凹处,就像卯榫结构,确保了石磨的正常运转。上磨盘同样厚重,青石雕琢,中间开凿出一个磨眼,如同慧眼一般,洞察着投入其中的每一粒粮食。底面同样凹凸不平,上下两面咬合整齐。磨盘一侧,一只木耳朵静静守候,向外延伸出一根“丁”字形木棒,两端系着粗麻绳,悬挂在横梁之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石磨世界。那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完美结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座石磨始终如影随形,它是陪伴我成长的忠实伙伴。那些年,物质并不充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先进的机器,没有精致的粮食,只有田间地头辛勤耕耘换来的麦子、黄豆与水稻。然而,勤劳智慧的乡亲们却凭借石磨,将平凡的日子点缀得丰富多彩。每当晨曦初露,或是夕阳西下,总能看到乡亲们或站或坐,在石磨旁忙碌的身影。馒头、年糕、米糕、汤圆、葱饼、豆浆、千层糕、锅边糊、卤水豆腐……这些传统美食,都是石磨无私奉献的成果,它们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身体,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磨物之时,一人手持瓢勺,将粮食缓缓倒入磨眼,那粮食如同跳动的音符,“吱吱呀呀”在石磨的旋转中奏响了生活的乐章。另一人则用力推动磨盘,一圈又一圈,一放一推间,食材便在这石磨的旋转中完成了华丽的蜕变。我家的石磨体积庞大,有时磨制浆状食物,因为特别粘稠,需得两人合力才能拉动。那时候,我和父亲常常一起推磨,父亲的大手握住木棒,我的小手搭在他的手上,我们一边推磨一边聊天,其乐融融,不知不觉我就长高了。如果是磨淀粉或糯米粉,则比较轻巧,只需一人拉磨即可。可是,那粉尘常常会飞扬起来,弄得人的手、脸与头发都白了,大人就会对小孩子戏称:“家里多了个白发老爷爷咯。”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至今仍然让我怀念。

往昔时光,我家门口的石磨总是热闹非凡。前来磨物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或带着自家的粮食,或带着对美食的向往,聚集在石磨旁。大人们一边推磨一边闲聊家常,欢声笑语中传递着生活的温暖与乐趣。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嬉笑打闹,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有时,我们还会根据推石磨发明出“摸石磨”的游戏,一人坐庄守磨数数,其他人则四处躲藏,待坐庄者寻找时,谁第一个被发现便为输家,而能成功占领石磨者则为赢家。这样的游戏,虽简单却充满了乐趣,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然而,岁月如梭,时过境迁。如今,食品种类繁多且便捷易得,石磨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无数日夜的石磨,如今大多已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年轻一代对于石磨的了解越来越少,他们或许只能在博物馆中遥望那些古老的器具,而无法感受到那份亲手推磨的亲切与喜悦。幸运的是,我老家的石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母亲回忆,几年前,曾有两个小偷打算偷走老家的石磨。可惜那石磨实在太重,他们最终只能放弃。

现在,母亲仍会时不时地用它来磨制食物。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放下手中的忙碌,回到老家,陪母亲一起推磨。那熟悉的旋转声,那飞扬的粉尘,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粮食香气,都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我也会偶尔带着孩子一起体验推磨的乐趣,让他们感受那份来自祖辈的辛勤与智慧。看着孩子们好奇而兴奋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那份对石磨的敬畏与热爱,也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石磨制品因其无添加、保留食材原味的特性,可能会成为更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而且在街上会经常看到店铺门口的广告语写着“石磨炝粉”“石磨豆浆”等。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石磨制品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与营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石磨,这一古老而质朴的工具,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智慧。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最初的农耕社会到如今的现代社会,石磨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关于简单生活的真谛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的本质,追求着物质上的满足与享受。然而,石磨却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之中。

石磨,虽显笨重粗拙,但它所承载的却是祖辈们收获的欢欣与希望。在我心中,老家的石磨愈发显得典雅别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家族的传承。从那个石磨时代走过来的人,谁的心头不铭记着一段关于石磨的记忆呢?

-END-


△作者简介:刘清仙,莆田市作协会员,仙游县作协会员,福建省优秀教师。闲暇之余,喜欢涂鸦几行小字,记录生活的美好。


本期责编踏浪排版: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莆田作家
《莆田作家》系莆田本土纯文学公众平台,每天推送原创精彩文章,欢迎莆田作家、文学爱好者赐稿。作品体裁不限,原创首发优先。投稿请附个人简介及照片。投稿邮箱:ptzj2014@163.com。联系电话:1805959283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