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毛以林:头侧、后、前部经络辨证及案例讲解
健康
2024-09-10 20:33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第5讲 头侧、后、前部经络辨证
一 头侧部
头侧部循行的主要经脉有手足少阳经脉。
《灵枢·经脉》说:“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图5-1)
关于手少阳的主病,《灵枢·经脉》记载:“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灵枢·经脉》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足少阳胆经所发生的病候,《灵枢·经脉》记载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
《素问·厥论》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
因此,少阳经脉在头面部的主要病候为:
耳聋,耳鸣,目外眦痛,颊痛,耳后及经脉所过部疼痛。
病案1 少阳郁火偏头痛
蒋某,女,45岁。2003年7月26日初诊。右耳前面部疼痛五载,经多家医院诊治,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服用各种药物和射频治疗,未能根治,改诊中医。症见右耳前面部疼痛难忍,痛及同侧牙齿、牙龈,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乃胆经郁火上冲,经络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治拟清泻肝胆郁火,搜剔经络瘀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处方:牡丹皮、焦栀子、柴胡、当归、黄芩、地龙、龙胆草各10g,茯苓15g,薄荷(后下)5g,白芍30g,全蝎3g,生甘草5g。水煎服。连服14剂,疼痛大减,再服半个月,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加减又服1个月,至今已3年未见复发。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评析:《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所以患者耳前疼痛、面肌痉挛主要从肝胆经考虑,兼见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断为少阳经郁火上冲,经络瘀阻。治拟清泻肝与少阳郁火。
古云: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三叉神经痛一般病程长且难愈,其病亦与瘀血在络有关,佐以搜剔经络瘀血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芍药甘草汤加全蝎而愈。在临床上,头痛不仅表现为一经之病,也常常数经并病,治疗上当全面兼顾,接着看下面的病案。
病案2 少阳、阳明经并病头痛
李某,女,45岁,干部。左侧头痛反复发作七八年,经某省级医院X线正侧位摄片、C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神经科拟诊血管神经性头痛,屡用中西药治疗未愈,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左侧头痛剧烈,痛如针刺,痛时牵连左侧太阳穴并绕耳前后,头额胀痛,眉棱骨亦觉疼痛,且伴有头晕欲呕,痛时夜间难以入眠。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纳谷一般,月经来潮时经色紫暗,夹有小血块,经量少,2~3天即净,二便正常。脉弦细,重按无力,舌红苔薄。
证属气血亏虚,血行不畅,瘀阻少阳、阳明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治宜益气养血,通络止痛。处方:生黄芪30g,党参20g,赤白芍各10g,鸡血藤30g,川芎、丹参各15g,白芷10g,全蝎3g(研粉冲服),田七粉3g(冲服)。
二诊。服上方3剂,头痛大减,药中病机,守方再进5剂。
三诊。服5剂后,头痛基本解除。嘱用黄芪、党参各5g,枸杞子、当归各10g,水煎冲服。正天丸,每次1包,每日2次,服1周,嗣后间断。经服正天丸2盒,停药观察,同时嘱保持心情舒畅,并间断内服丹栀逍遥丸。随访年余,一切正常。
[戴锦成.经络学说临床应用浅谈.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8(1):12-13]
评析:用经脉循行分布理论为指导,同部位的头痛可分属不同的经脉。
头痛牵连太阳穴并绕耳前后,属少阳头痛,头痛牵连眉棱骨属阳明经头痛,故该患者属足少阳、足阳明两经病变。
再从病程和症状来看是气虚血瘀,因为病程已七八年,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加之患者4年前丧夫,情绪悲伤,肝气不舒,气滞血瘀,脉络不畅。月经色暗夹有血块也支持这一诊断。
另一方面,患者神疲乏力,脉弦细重按无力,为气虚之象。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也可致瘀。综观上述,证属气血亏虚,血行不畅,瘀阻少阳、阳明经脉,治从益气养血、通络止痛而获功。
二 前额部
前额部位主要分布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并与足厥阴肝经相关,额属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督脉交会之所。
(一)胃足阳明经
额者,发际之前,阙庭之上也。《灵枢·经脉》说:“胃足阳明之脉……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图5-2)
前额之病,一般认为多属足阳明胃经病,其用药选方多从阳明入手。
张洁古说,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及诸风通用。
我们先看裘黎明先生所治一病例,从中我们可体会到前额痛属阳明的临床指导意义。
病案3 胃火上冲前额痛
王某,女,62岁。2005年8月7日初诊。前额头痛2年,无休无止,因不堪其苦,多处就诊,经头颅CT、经颅多普勒等多项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诊断为神经性头痛。阅其所服方,均守“身半之上,风之中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选用祛风止痛之剂,未收寸功。常用止痛片暂缓一时之窘,而难收久远之效。
症见:头痛不止,痛在前额,胸闷纳差,便秘难通,舌苔黄腻,脉沉滑实。此乃胃腑积滞,中焦壅塞,腑气不通,久郁化火,循经上逆而致病。其病在内,与风无涉,风药升提,与理相悖,不效必也。治拟攻积导滞,通腑止痛。处方:生大黄16g,白芷10g。水煎服。急服1剂,解下褐色粪便甚多,头痛减轻。连服3剂,头痛若失,大便畅通。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评析:前额乃阳明胃经分布之处,该处疼痛多因胃腑积滞壅阻,失其通顺之故,故应从胃腑论治。“胃宜降则和”,胃腑不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郁久化火,循经上逆,发为头痛。治宜攻积导滞,通腑止痛。方用大黄入胃经,取其攻积导滞通腑之功;白芷为引经药,通胃经,取其芳香化浊、通窍止痛之功。胃腑得通,浊气下行,则无上逆之变,此乃上病下治也。
病例4 日出前额痛
王某,男,农民。2004年6月10日初诊。患者前额部及眉棱骨处疼痛剧烈,但有规律,早上和晚上不痛,早上八九点钟,太阳出得很高时开始发作,不能在太阳下活动,否则就疼痛难忍,眼睛畏光难睁,眉棱骨部有酸困沉重感。面色红赤,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洪滑有力。
余诊后,拟用清解阳明、行气化痰,方用白虎汤加味治之。处方:知母12g,石膏20g,葛根15g,黄芩10g,茯苓12g,白芷10g,半夏9g,天麻6g,陈皮9g,甘草6g,3剂。水煎服。3天后患者来诊,病情大为好转,已基本不痛,能在太阳下劳动了。照前方稍事加减,继服3剂,病已愈3年,从未再发。
[赵月盛,裴海泉.治病必明脏腑经络.光明中医,2007(10):4-5]
评析:
早上八九点正当气血流注足阳明胃经之时,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日出之时即阳升之时,阳明胃热循经上冲,则发为前额痛,故治以白虎汤清降阳明胃热而取效。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手触前额嗳气怪症案,此案若不从经络辨证入手,可能很难把握好其病机。
病案5 手触前额嗳气怪症案
蔡某,女,68岁。自述1年前因病后体弱,饮食过量,脘腹胀闷,继之干呕食臭,嗳气泛酸,不思饮食,胃中泛酸难受。随之有手触前额即嗳气,久无解大便。经多方诊治后,感干呕食臭、胃中泛酸已无,但仍食少,腹中胀满,四肢懈怠,精神欠佳,尤不能以手触摸前额,触及嗳气即发,以右手触摸更为敏感,他人摸则毫无反应。
详察病症,见病者面色憔悴,面黄肌瘦,步履艰难,脘腹胀满,按之稍硬。令其手触前额,嗳气频频,果如其然。医者触摸却无此反应。
反复思考,联系古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言。此患乃年老体弱之人,复因食伤及脾胃失和降而见嗳气泛酸、不思饮食。遂处仲景旋覆代赭汤3剂。方中人参改为太子参,并加黄芪20g,枳实15g,柿蒂6个。服后顿觉胃中舒畅,腹满已无,能进中等量饮食,大便量多,不成形,令触其前额嗳气减少。
按同法用,再投3剂,但仍觉有物从胃中冲至心下,且伴胃中痞闷不舒感。令再服上方加沉香6g,香附10g。进6剂,患者右手触其前额,嗳气已无。嘱服补中益气汤12剂,调其机体,巩固疗效。5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吴雪华.疑难杂症治验2则.吉林中医,1999(11):39-40]
评析:
手触前额即发嗳气怪症,医者认为其病机与足阳明胃经流注有关,此说确有道理。
患者年老体弱,复伤脾胃,致胃失和降,虚气上逆。久经调治,胃气渐复,嗳气发作症状暂减。脏腑得平,但经络未复。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故手触额,则胃气失和,嗳气发作。
旋覆代赭汤是《伤寒论》方,功效益气和胃,降逆消痰,用治胃虚肝乘、虚阴上逆,以补虚清热、重镇降逆。在杂病范围内,如胃气不和,痞满噫气,或胃虚气逆所致的呕吐、反胃、呃逆等症,均可使用。
现临床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出现的嗳气、呃逆,神经性反胃等疾病,皆有一定疗效。其病在治愈后再用补中益气汤调整机体,收到卓效。
(二)膀胱
足太阳经《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外邪侵袭,邪客膀胱经脉,经气不利,亦可出现前额痛。
此类病案,临床尤为多见,多以疏风解表或辛温发散治之,不再收录。
(三)肝足厥阴经
《灵枢·营气》云:“足厥阴……其支别者,上额,循巅顶,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且额属足太阳膀胱经、厥阴肝经、督脉交会之所。
故前额疾病尚与足太阳经、督脉、足厥阴经相关。
临证又当根据病位之经脉所循行部位,结合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细加辨别。
病案6 眉额部定时疼痛案
田某,男,70岁。2000年8月10日初诊。其家人前来告之,患者疼痛约1个月不愈,每天从太阳升起时开始发作,整个白天疼痛不休,直至日落黄昏时头痛即停止。1个月来,不仅头痛未止,而且视力下降。
去医院诊治,结论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伴老年性白内障。
由于天气炎热,患者畏惧阳光,余遂乘车前往视之,见患者躺于卧榻,正用冷水毛巾敷头额部。
询其疼痛部位,答曰:
“头额部连及目眶,尤以眉额部为甚,其他处均不见疼痛。
”
每日定时发作,头痛准时停止。
疼痛难忍,初服索米痛片(去痛片)尚可控制少许,久服却不能取效,每日只得用冷水毛巾频频敷之,以求痛势缓解。
头额疼痛时伴有目胀,且头额疼痛1个月来,视力明显下降,畏光,目蒙,目中有干涩感,口中微苦,夜寐欠安,其他正常。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辨证为肝血不足,虚热头痛。
治以养肝血,清虚热。
方以生熟地黄汤加减,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当归身15g,白芍15g,柴胡10g,黄芩10g,黄连3g,天冬15g,地骨皮10g,枳壳6g,菊花10g,葛根20g,五味子6g,甘草6g,10剂,水煎服。
8月20日二诊。诉头额部痛仍定时发作,但痛势减半,目胀显减,目中尚有蒙涩感,视力仍未改善。舌脉如前,仍拟上方,再进10剂。
9月9日三诊。患者自己来门诊就诊,头痛全止,头部昏沉感亦解除,睡眠转佳,惟视力未见明显改善。舌苔薄黄,脉细。拟补肝汤善后,并嘱服1个月的明目地黄丸,同时嘱其近日用餐时可多食一点鸡肝,以期改善视力。处方: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生地黄20g,炒酸枣仁20g,木瓜10g,麦冬15g,草决明2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一名真正的名中医: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
评析:《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颃颡:鼻咽部,喉头以上至鼻后窍之间,又写作“吭嗓”),连目系,上出额……”患者病症主要为头额疼痛时伴有目胀、视力明显下降,畏光,目蒙,正合足厥阴肝经所循行部位(见图5-3)。兼见目中有干涩感,口中微苦,苔薄黄,脉细,当断为肝之阴血不足,目睛失养。
白日定时头额部疼痛,《审视瑶函》称为阴邪风症,谓:“此症专言额角板骨及眉棱骨之病也,发则多为六阳用事之时。”
又云:“生熟地黄汤(熟地黄、甘草、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酒黄芩、枳壳、地骨皮、天冬、人参、柴胡、川黄连。上锉剂,白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治目不光明,眉骨痛甚,此系肝虚,法当养血凉血益血……”本案用之,其效卓然。
三 头后部
分布于头后颈项部的经脉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两侧有手、足少阳经循行,所以头后颈项部疾病主要与这几经有关。
(一)督脉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灵枢·经脉》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夹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其络脉之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二十九难》作“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督脉病候主要表现为头重头痛、神志失常及腰脊强痛。另外,髓海不足,脑转耳鸣,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嗜睡,也多责之督脉。
临床上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慢性腰肌劳损、脊髓空洞症等疾病,也每每从督脉着手诊治。
督脉经气不利引起的头部病症,常常与脊椎症状同见是其特点。
病案7 颈椎病头项痛
陈某,男,55岁。2005年1月8日初诊。患颈椎病8年,反复发作,病程长难愈。颈椎CT检查:椎间隙狭窄。经多家医院治疗均未见改善。症见颈项强直疼痛,头痛头晕,上肢麻木,腰脊酸痛,甚则颈项活动不利,四肢不温。舌质淡,边有瘀斑,脉弦细。
证乃寒凝督脉,经络痹阻。治宜温通督脉,散寒止痛,祛瘀通络。处方:制川草乌(先煎)各6g,桂枝、附子(先煎)各9g,细辛3g,白芍、红花、桃仁各10g,狗脊、鸡血藤、葛根各30g,当归、僵蚕各12g,全蝎3g。水煎服。服用7剂,项背强直疼痛、手指麻木、头痛头晕等症减轻。原方加减续服半月,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发。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评析:久病必虚必瘀。《素问·骨空论》说:“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症见颈项强直疼痛,头痛头晕,腰脊酸痛,甚则颈项活动不利等症外,尚见四肢不温,舌质淡,边有瘀斑,脉弦细。当断为阳虚寒凝督脉,经气不利。故方用制川乌、制草乌、桂枝、附子、细辛温督祛寒;红花、桃仁、鸡血藤、当归活血通络;僵蚕、全蝎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温督散寒、通络止痛之效。
(二)膀胱足太阳经
头后痛也常与太阳经脉有密切关系。
《灵枢·经脉》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足太阳经别“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
足太阳经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
其经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是主筋所生病者……头囟项痛”,其络脉病“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其经筋病可见“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
太阳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经气不利出现头痛时,可伴有项背僵滞不舒,或颈部肌筋拘挛,同时可出现流涕、鼻衄等病症。
有关太阳经脉经气不利的机制,一般从事中医者都比较清楚,这类的临床验案尤多,最有名的方剂当为《伤寒论》中的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前一讲有详论,在此不再赘述。
(三)胆足少阳经
《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在外感头痛中常常要考虑到少阳经气不利的问题,请参看第3讲“引经报使药简说”相关“太阳、少阳两经并病”医案。
摘自:步入中医之门3
分部经络辨证理论与实践
作者:毛以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点击可阅读原文:
风火痰虚综合为患,头晕目眩,耳鸣呕恶者,息风清火,健脾化痰,靖眩汤主之。
毛以林:谈谈分部经络辨证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
//////////
【 阅读往期精彩 】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
伤寒名医验案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
四君子汤
#
病因赋
#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
医学三字经
#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
中医连载合集
-EN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A1NjQwNg==&mid=2657070276&idx=4&sn=5ec50ac920d440cdde6986635f841604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
一个中成药,竟是意想不到的减肥良药!
六经视角下,如何理解这首“偏头痛”名方
缓解疲劳,这5种食物很管用
甘草泻心汤新用,可治疗十一种皮肤病,太有用了!
补冬不如补霜降
一张排毒方,解决寒、湿、气、血、痰等多个方面问题!
赵绍琴:厥证论治(五法)
分享一份中医五脏养生“套餐”
不补身体虚,一补就上火?教你如何温补去燥,让气血“活”起来!
刘家骅:总结伤寒论仲景药对方41则
汪栋材、姚荷生:从内经解析小便的形成过程
山楂配一宝,疏通血管、延缓衰老
一个中成药,给心脏加足马力,心气足,工作才有劲!
朱曾柏:论中医痰病学,痰病的症状、体征特点和化痰药介绍
姚荷生:大便的诊断意义
粳米为益气养阴佳品,这么吃更健康
一个中成药,可清虚热,上焦火,下焦湿热,均可用它滋阴泻火!
治疗牙痛、牙龈肿痛的一首经方
一味中药:桂枝
要想脾胃好,“十忌”须记牢
张仲景留下的止麻方,化解手麻、脚麻、腿麻!
姚荷生:小便的诊断意义(图片版)
经方中“里急”指的是什么?
调理卵巢早衰,中医推荐这样做
想要改善阴虚体质,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一个食疗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从肝论治,两则医案分享~
赵绍琴:癫、狂、痫证论治(五法)
它被誉为千古补肾第一方,医圣张仲景所创,可惜至今很多人用错了!
赵绍琴:郁证论治(十一法)
肾为先天之本,养生首应养肾,这些方法学起来
长期失眠,分享一个千古名方,把过亢的阳气降下去,就能让你一夜好眠!
三味妙药解崩漏:地榆、贯众、白头翁
为什么说百菜不如白菜?
六味中药,透出内热,可治色斑、痤疮、口臭、口腔溃疡等!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
秋冬季多吃这6种食物,暖身又暖胃,有助御寒
一个畅通心血管的名方,让胸中舒畅无比!
为肩周炎而设的一张专方,好用!
毛以林:脏腑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想要补足气血,试试这3个经典方子
一个补脾的方子,脾胃补得好,秋冬不烦恼!
国医大师治前列腺增生,用的都是这些方法!
毛以林:背部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一味中药可消各种炎症,上到咽炎、扁桃体炎,下到肺炎、膀胱炎、尿道炎,皆可用!
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及十六方证
毛以林:胸腹部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秋食酸,病不沾!五种食材七道汤方请收下
气血两虚莫惊慌,一个妙方全搞定!
清代医家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思维导图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