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什么会出现“躺平”这个词?

文摘   2024-11-15 10:42   山东  
大学里为什么会出现“躺平”这个词?
一提到大学,一提到大学生,给人的直接感觉,就是象牙塔、知识的摇篮,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努力奋斗、百舸争流,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2021年,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躺平”均跻身其中。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躺平”不仅在网络中广泛流布,而且在日常交际中也被频繁使用。

与“慢就业”“佛系”“丧”等青年亚文化现象相似,“躺平”是指面对社会和行业竞争“内卷化”,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选择不竞争、不奋斗,以“低欲望”态度面对生活。这种“退缩型”的心理状态不利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

从文化的历史性演变来看,“躺平文化”是“丧文化”的延续,具有复杂的内在生成机理。

关于“丧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2008年的“囧文化”。“囧文化”的本意指社交中出现的尴尬现象,但随着在社交中的频繁使用,逐渐被赋予了自嘲的内涵。2016年,“葛优躺”刷爆网络,将“丧文化”推向了高潮。

2018年,“佛系文化”作为“丧文化”的延续继续引领网络文化。

2019年,“我太难/南了”成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2020年,“内卷”一词风靡网络,“躺平”也开始频繁出现在青年学生的社交词汇中。

可见,“躺平文化”的出现及其在青年中的盛行绝非偶然,而是与“丧文化”“佛系文化”等青年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凡事还是要从时代背景的高度开始看。

今天的中国,正在和曾经的日本越来越像。甚至有人断言,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从经济说起。(下面部分改编自刘润老师的文章《刘润:如果老龄化必然到来,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日本的经济,从1956-1973年的平均9.1%的高速增长,逐渐降为1974-1996年的3.5%的中速增长,再进一步降为1997-2019年的0.62%。

在这张图片里,你能很明显地看到,日本的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到中速,再到低速的三级台阶。甚至,你还能透过这张图,依稀看见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影响经济的事件。
那么,中国呢?
中国,也在经历一轮“增长收敛”,从1978-2018的平均9.5%,逐渐放缓到2023年的5.2%。
如果说,所有高速增长的国家,都最终必然经历收敛带来的阵痛。那么,日本确实经历得比我们早很多。
所以,他们是怎么止痛的?
别急。我们再来看看人口。
日本年轻人口,也就是15-64岁的劳动力,在1996年触顶,然后开始快速减少。日本总人口,也在2008年时触顶,然后也不断减少。但是,年轻人减少得比总人口更快,所以老龄化不断加剧。
1980年,日本老龄人口(65岁以上)只占总人口的7%。1995年,老龄人口占15%。2023年,占29%。差不多每10个人中,就有3位老人。而根据预测,2060年,日本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40%。
如果也用一张图片来展示,那么这张图片大概长成这样。

这是日本的人口。那中国呢?

先不看数字。只看形状。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所以,从老龄化的角度说,日本的今天,确实就是中国的明天。只是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个十几年的时差。
那么,从增长收敛,和人口老化的角度看,去日本,就会像坐时光机一样,能去到十几年后的中国,看看那时会发生什么。
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今天的日本财政,大约有50%都花在老人身上了。而花在年轻人身上的,还不到3%。
这个数字也许夸张了。但是,根据nippon的数据:
(https://www.nippon.com/en/japan-data/h01873/)
日本2024年的财政预算中,社保支出(主要用于老年人)就占到了34%。非常高。而用于年轻人的支出,要少得多。
可是,这么大的差距,年轻人能同意吗?
不得不同意。因为老年人(以及正在老去的人)更多。他们会投票选出倾向老年人的首相。
是的。今天的日本,是一个老人统治的社会。
那年轻人怎么办?

年轻人,则选择了“低欲望”

《第四消费时代》和《孤独社会》的作者三浦展说,日本的年轻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低欲望。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躺平。
同时,三浦展给出了一组数据。

(数据来源:三浦展)
1982年,在奋斗和躺平当中,63%的中学生选择了奋斗。选择躺平的只有34%。但是40年后,到了2022年,选择躺平的中学生,从34%增加到了60%。而选择躺平的高校生,从49%,增加到了73%。
这像极了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抱怨机会都被老一辈分光了。然后,开始整顿职场。并,早早选择了养生。
还真是有点像。

“躺平”与丧文化、佛系等分享着同一个原因,也是我们平时常常讨论的——它不只是青年心态的问题,而是社会结构的结果。年轻人放弃上进,本质上是因为即使上进,仍然没有出路,他们追求成功而不得。
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后,阶层固化严重,年轻人实现阶层流动的难度系数加大,很多人便选择松松垮垮、吊儿郎当地活着。下流社会》反映的是阶层流动困难导致人心的普遍挫败。
这样的挫败心理,也存在于当下的中国青年身上。最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做大蛋糕的速度变慢了,和他们的前辈70后80后相比,年轻人能够分到的时代红利变少了,城市不再是遍地机会的梦想之地。
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均衡,依靠人口红利、低成本红利、低人权红利的情形仍然普遍,很多年轻人虽然非常努力地工作,在户籍、高房价等天堑面前,却依然难以获得体面的生活。
《半月谈》那篇报道底下,有一则评论就很典型,“大学毕业后,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在某一线城市,每天早上起床赶车去上班,中午吃饭,下午吃饭回住的地方,晚上刷视频,玩手机。日日月月年年如此,走在大街上,高高的楼房,车水马龙的人流,行尸走肉般的自己,啊,我还是个人?”
就如《大西洋月刊》那一段广为引用的话说的:“对于大部分的中国青年而言,在高速增长、急速前进的中国,成功的公式仍然未变:刻苦学习、努力赚钱、成为‘房奴’、尽早结婚,最后生养子女。然后看着这个循环重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目标难以实现,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也许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办法。”成为局外人,不再执迷于似乎遥不可及的成功,选择“躺平”,变成一种流行的选择。
但而今“躺平学”向大城市的知识精英蔓延,就不仅仅是成功而不得的问题了。对于很多精英来说,他们仍然拥有不低的成功几率。但他们却放弃成功的可能,自愿“躺平”,其揭示的是对成功的倦怠。
倦怠成功,本质上是倦怠了“内卷”。“内卷”是每个人与每个人的“军备竞赛”,不仅是竞争在加剧,而且是陷入一种零和博弈思维——不存在共赢和共存的发展,要做的是把资源从你这里抢过来。无论我之前投入多少,一旦结果我输了你一点,那么我就彻底输了,而赢家也只是惨胜。每个人都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却没有获得更多的收益,人人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更可怕的是,“内卷”在成为一种时代症候,成为每一个想要成功的普通青年逃不过的“噩运”,“内卷”在不断低龄化。电视剧《小舍得》,让观众直观看到,幼升小也在“内卷”了。
新一代的年轻人,从幼升小“内卷”到工作后的“996”,都快成了《摩登时代》里永不停歇在拧螺丝的工人。他们太累了。而在“内卷”时代里,成功又如何?不过是成为“卷王”。惨胜了也不能停歇,否则轻易就会被拉下来。
“内卷”在成为一种时代症候,成为每一个想要成功的普通青年逃不过的“噩运”,“内卷”在不断低龄化。图为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鸡血妈妈”要求孩子给众人表演背诵圆周率。 © 《小舍得》
成功的体验太差了,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德国韩裔学者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指出,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功绩社会”,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自我剥削,不断给自己寻找“应当要完成”的目标,不断给自己增加KPI。
置换到中国的语境里,功绩社会是“内卷”的表征,我们都被一种单一的、同质化的成功观和价值观绑架了,每个人被灌输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奋斗哲学,成功就成为一种自我剥削和自我压榨。“躺平”就是对这种自我压榨说”不“。
四 退出竞争有效吗?
“躺平学”构成对“内卷”的一种抵抗。它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仍参与竞争,但反对没有增长的徒劳竞争。或者说,当事人从以往那种单一的成功学指标中挣脱出来,比如“临床躺学”。
当更多人愿意且能够接纳自己的平凡,也可以安然地选择一种平凡的人生,他们就能如约瑟夫·坎贝尔所说:“如果你循着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你就走上了一条早已等待着你的轨道,你应该过的生活,就是你正在过的生活。”他们会走向属于自己的辽阔。
更具社会学意义、或许也更普遍的是另一种“躺平学”,他们彻底放弃了竞争,比如“三和大神”“蹲族”。一直以来,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自我放逐的“躺平”是一种消极抵抗,并认为这些心态与犬儒暗通款曲,因为它们指向的都是自身,而非对社会结构的真正反叛。
不过,如果对照日韩社会,当这种自我放逐的“躺平学”在年轻人中流行,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它恰恰也构成一种抵抗的力量,对社会结构按原样继续稳定运转形成严峻挑战。
这让人联想到韩国社会“X抛世代”的说法。韩国也是一个“内卷”程度非常高的国家,韩国年轻人自称韩国是“地狱高丽”:阶层固化如同封建高丽,社会竞争之惨烈犹如地狱。年轻人的日子苦哈哈,纷纷选择“躺平”,纷纷抛弃恋爱、抛弃结婚、抛弃生育,这就是所谓的“三抛世代”。后来连住房、人际关系都抛弃,于是就叫“五抛世代”。更有甚者自称“七抛世代”,连梦想和希望都要抛弃。
“X抛世代”的本质其实就是,“不跟这个社会玩了”。这击中了“内卷”时代的命门。谁是“内卷”时代的真正受益者?掌握生产资料的人,稳定的社会秩序背后的权力。员工们都更努力了、更卖命了,剩余劳动增加了,但支付的薪水并没有增加,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每个人都乖乖地自我压榨,在房贷等压力的约束下规规矩矩,也就失去任何反叛权力的动力和勇气。
可一旦年轻人选择自我放逐的“躺平”,它比丧、佛系、摸鱼等更“极端”了,当人们不愿意卖命工作了,首当其冲的是大资本家,他们可压榨的劳动力变少了;当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育了,日韩社会纷纷发出“亡国灭种”的担忧,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年轻人也成为一种“不稳定”因素,这是权力所畏惧的。
从这个层面上看,“躺平学”的自我放逐,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放逐,一种“弱者的反抗”,这会倒逼掌握资源和权力的人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善劳动环境、改善生育环境等),年人的整体生存处境可能也会得到改善。
然而,年轻人不管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社会与其耳提面命地要求年轻人“要积极”“要奋斗”“要乐观”,毋宁真正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让年轻人对未来有盼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来都是相互的,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青年,社会给了年轻人怎样的预期,他们可以抵达怎样的未来,也决定着年轻人有怎样的心境。(上面部分采编自“躺平学”:当“内卷”令人倦怠,那我就退出竞争

五 好消息

凡事都要一分为三的看,都要长远的看,虽然立足当下,但要未雨绸缪。

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达到1800多万,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00多万,直接降了一半左右。虽然国家正在研究如果鼓励生育,但是对2022年以后的孩子来说,几乎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就业机会会更多,应该不会像我们这几代人这么内卷吧。。。他们应该可以被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辅导员涛哥
我们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 但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