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呀!我是四月南风。今天是我写的第169篇原创文章,喜欢就请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慢慢向上~~
临近春节,“我”跟随单位领导去一个乡镇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离镇驻地较远。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只有年底才会回家呆上一天两天;也有部分年轻人干脆在城里买了房,平日里把老人孩子接到了身边,没有特殊情况,一年到头也基本不回家。车子在一个崭新的院落前停下,村支书说:到了,这就是张桂花的家。听村支书说:张桂花今年86岁了,她和老伴王德发是姨娘亲(意思就是他们是姨表兄妹结成的夫妻),在上个世纪是五、六十年代,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大儿子王一明,先天性聋哑,当时已经62岁了,光棍一条;二儿子王一亮是个健康人,可当年因为忍受不了村里人对他家的歧视,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后来就杳无音讯了,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去外地当了上门女婿;三儿子王一光,是个智力不健全的人,平时看见陌生人就只知道傻笑,什么也干不了。老伴王德发有病死的早,目前张桂花就和大儿子和小儿子一块住。说是老人和两个儿子一块住,其实,是86岁的老娘,在照顾两个残疾的儿子。之前,镇有关部门也曾考虑把他们母子三人一块接到镇敬老院居住,但张桂花老人坚持在自己家住,说在家里住好,能照顾两个儿子,到敬老院照顾起来不方便。其实村书记给我们说:“唉,哪里是不方便,她呀,是怕二儿子回来后找不到家门。”就这样,当地镇有关部门就暂时尊重了老人的意见,给他们娘仨办理了低保,修建了房屋,母子三人倒也吃穿住都不愁。这是一个裹着小脚的老人,面容清瘦,虽然衣服有点旧,但很干净。一进屋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摞高高的崭新的棉衣服,足足有几十件,用透明塑料布盖着。“不是,”村书记说,“那是张桂花给她的二儿子做的棉衣。”“唉,是啊,可是每年冬天,她都要给家里的两个儿子做棉服,每次她都做三件,说,三个儿子,每人都得有份儿!等二儿子回来了,再穿!”
1.小小说:今年流行蓝衬衫
2.小小说:偷窥
3.小小说:提拔
4.小小说:扶贫
5.小小说:电话
6.小小说:厕所工
7.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8.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能受得了
9.再读《人生》⑥:宁得罪君子一群,莫得罪小人一名
10.夜读: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