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呀,我是四月南风!一个爱生活、爱读书的70后,今天是我写的第159篇原创文章。
01.
在这个秋阳暖暖、秋色浓浓的日子,我把女儿送到了机场。
她不舍,可依旧毅然转身,与我挥手告别;我不舍,可依旧目光远送,祝她一路平安。
女儿是到异国他乡求学的。
常有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在这个处处漫卷、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平头百姓的孩子,只能不断学习,努力攀岩,才能有一条通向罗马的路。
所以,抱怨无用,焦虑无用。在现实面前,无需多言,还是实力说话。
希望女儿也能摈弃一切烦恼和忧虑,在无涯学海中坚守初心,找到一条通往罗马的路,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02.
记得之前读过一则关于王阳明的故事。
公元1506年,王阳明得罪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
当时的龙场,偏远落后,荆棘丛生,瘴气弥漫,野兽横行,一般人很难在这里生存。
此刻的王阳明官场被贬,心境郁闷,到了这里,他更是寝食难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恰巧还有另一位被贬的京官,带着全家来到这里,这个官员脸上同样写满了忧愁,且愤恨难平。
由于长途爬涉,心情苦闷,又吸入不少瘴气,官员全家都不幸感染了风寒,没几天,就相继去世了。
这件事对王阳明触动很大,他忽然就意识到:环境的苦难并不能夺人之命,而郁闷情绪积压在心头,才会令人命悬一线。
于是,他决定沉下心来,抛弃一切焦虑烦恼,专心研习儒家经典。
平静下来的王阳明,全心沉浸在自己的研学领域中。
人一旦摈弃杂念,专注于一件事,痛苦焦虑就会渐渐远离。
王阳明就是在这种艰难困境中磨练着自己的意志,于是,著名的“阳明心学”由此诞生,王阳明也成为一代圣人。
人生在世,艰难困苦常在。若能静心沉淀,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方可守得云开见天日,柳暗花明又一村。
03.
前段时间,我读了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也陆陆续续写了一些读书感悟。
在我的公众号文章《再读《活着》:所谓活着,就是体验一切,包括悲伤和痛苦》中,我也曾引用过瑞士籍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那句名言:
“活着就是体验一切,包括悲伤和痛苦,因为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使我们完整和真实的力量。”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有那么一段灰暗的时刻。也许是求学时的迷茫,也许是工作时的无助,也许是家庭中的厄运。
每一次变故,都会令我们感到迷茫和彷徨。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清楚:不是所有的痛苦都一成不变,不是所有的迷茫都没有出路。
如果生活给我们倒了一腕苦水,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这碗苦水加颗糖。
这颗糖,可以是触手可及的小确幸,比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自己动手为自己做的一顿可口的饭菜,甚至可以换上漂亮的衣服去逛一逛自己想去的商店。
太阳会温暖早起的人,月亮会陪伴熬夜的人。当你给自己的生活中投进一颗糖时,甜蜜的味道会驱散所有的苦涩,你也会成为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苦中有甜的人。
END
往期推荐:
再读《平凡的世界》⑥:读书,不一定让你前程似锦,但能在你的生活陷入泥潭时,给你内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