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次万颖老师来老秦直播间时,一位家长的“真情表白”。
万颖是位浑身上下散发着“安全感”和“淡定感”的妈妈。
儿子宝儿被诊断为中度孤独症时,智力测试只有53分,经过多年努力,智力测试分数提升到117分,并且在2018年顺利参加高考,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如今已步入职场。
这一路,走过弯路踩过坑,也有希望的曙光。万颖老师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开创了孤独症【生活教育体系】,成立星知光培训学校,并在全国进行公益讲座,帮助数千家庭走出孤独症的“泥潭”。
即使现在是明星家长,又是特教大咖,影响了上万家庭,但也是在摇摇晃晃中成长的。
谁又不是一路摇摇晃晃走来的?
摇摇晃晃的人生,需要不断找到凝视点来平衡。
万颖明天做客暖星直播间谈普校融合,关于ASD儿童融合必备十大能力、暑期家长如何做好融合准备、如何训练ASD安坐等课堂常规三个方面。大家不要错过。
“不经历,不甘心”
儿子宝儿被诊断之前,万老师的生活按部就班,一路顺遂。师范毕业,成了一名中学生物教师。
直到2002年6月,2岁多的宝儿在在北医六院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
在暖星老秦的直播间里,万老师回忆那时的宝儿:
“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睡觉也不理,看见妈妈不会高兴,妈妈走了不会着急,不会哭,什么都不认识。极度偏食,动作行为刻板。当时孩子两岁,大夫两岁不给确诊,但是看完之后他说‘你这太明显,中度。’”
像许多家长一样,她特别不甘心。光儿童医院就去了两次,北医六院又去了两次...
“我特别不想要这个结果。就想着得找一个医院找一个医生告诉我他不是孤独症。”
接受了确诊,但不能接受儿子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以为进了幼儿园就好,疯狂地把孩子送幼儿园。送了四次,被人家退回来四次,然后心甘情愿地找了个机构进去了。”
曾一段时间,万颖相信有神灵能左右这一切,还给儿子服过一些健脑的药,但均未见到改善。
对于自己走过的这些坑,万老师说:
“很多家长去谈这段经历的时候,周围每个人都在说,你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其实我的心里想:
ta不经历,ta不甘心呐。”
当每次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小,也慢慢聚焦了自己和孩子要走的路。
她开始自己学习家庭干预,并坚持了20年,现在在唐山开办了特殊教育机构。“我从没想过因为自闭症会为我打开一扇学习的大门。”
这也成了宝儿康复的起点。
她说:
“有这样的孩子并不可怕,什么时候训练都不晚,家长有正确康复认知是起点。”
2.
“教孩子要用特教还是普教?”
在试错中找到凝视点
宝儿很小的时候,万颖并不懂得要在生活中去教育孩子。一开始,她坚定地践行着特殊教育的操作手法,孩子的进步非常大。
直到孩子上学后,老师无法接受孩子坐在教室里,她才知道错了……“如果继续用特教技术,我的孩子势必会变成机器人。”
万颖承认特教的重要。
“特殊需要的孩子,需要我们用他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流,用他理解的方式和他互动。如果不能够和他同频共振,和他一样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教导它,又如何融入他的生活?又如何领进我们的生活?在特教中我学会了通过改变我,调整孩子的状态、情绪、上课的状态、孩子所学的内容。”
特教技术能帮孩子打底前备技能。她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用普教的方式和他商量:‘宝贝过来,我们一起来画画好不好。’
孩子可能根本就不会理你。而这时把笔放到他手里,把着他的手画一下,告诉他:‘哇,宝贝,你画得真好,妈妈奖励你。’
只要这个奖励能够让孩子眼前一亮,我们就成功了,因为孩子开始爱上了这个奖励,慢慢的就会爱上妈妈让他做这件事。”
孩子的这些改变都是通过特教技术,通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互动,让孩子在行为中慢慢懂得这些。
宝儿小时候
来源:孤独症生活教育
但有的时候,特教技巧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宝儿在小的时候,万颖非常渴望他能跟其他同伴一起玩,于是把他领到了小区,看到有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推进人群,教孩子说一句:“哥哥,我也玩儿好吗?”
这句话,她在家里给孩子写上,让他读了很多次,又背了很多次,是完全用特教技术教会的,也是成人认为的很好的沟通方式。
可是到了孩子中间,宝儿张开嘴巴说:“哥哥我也玩好吗?”就在这个时候,万颖发现其他的孩子没有人理会他。
有一些人抬头看看他没有吱声,有一些人甚至连头都没有抬,她才知道千辛万苦教会孩子与人互动的方式在这个时候是无效的。
她试着感同身受自己孩子和小区孩子各自的内心所想:
“那些孩子交流时,我的孩子根本听不懂他们的口语交流。于是就选择了回避,‘我听不懂你的话,无法理解你在做什么。干脆我还是不和你玩了,因为你们根本不懂我,和你们没有共同的语言,所以我离开了。’
另外的孩子在想什么?‘你太奇怪了,你太不好玩了,跟你在一起玩特别不高兴了,所以我也不跟你玩了。’
于是我们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融合的机会。如果一个妈妈不懂得普教的知识,只用特教的方法去教孩子,我担心会把孩子真正的教成更加特殊的孩子。”
来源:孤独症生活教育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呢?她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映入了她的眼中,让她灵光一现。
“当时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儿,新来一个孩子,站在后面,往前挪了几步,和他们站在了一个圈里,慢慢的蹲了下来。他朝对方孩子笑了笑,伸出他的手,试探着去碰对方的玩具。当他发现他伸出手要碰到对方玩具,而对方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他抓起了玩具玩了起来。我才知道,原来普通的孩子是用如此的方式来沟通的。过了一会儿,他就和这几个孩子打成了一片。”
她反思自己过往,作为警醒其他家长的素材:
“当一个小孩的玩具被拿之后,ta并不会客客气气说:‘请你还给我’,而是可能一把夺走,或者说:‘给我,给我这是我的,别动我的,你真讨厌。’
但是我们的妈妈没有在意过普通孩子之间交流的方式和语言,我们按照特殊的方案给孩子教导了一个既定处理的成人化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屡屡受挫。”
当孩子有了进步之后,想让孩子向普通的人群靠拢,这个时候普教的沟通方式又非常重要。
“融合的过程当中需要的就是家长放手,让孩子勇敢的去接纳生活中他可能需要接纳的事情,面对应该面对的事情,孩子面对了就会知道如何去做。”
这是她在纠结了普教还是特教以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的宝儿
3.
“家庭干预如何才算准备好?”
在面对中找到凝视点
不仅要把孩子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学习应对他每天都需要过的日子,家长也要面对自己的“家长”的身份,即使开始的时候是无力的。
万颖曾经见过一对夫妇,爸爸看着孩子默默的不说话,妈妈喋喋不休地和她说,从孩子被诊断,怎样被诊断的,有什么症状,诊断之后有多么痛苦。然后去了这儿学习,去了那儿学习,又看了这些书,听了那些课,做了什么,她问万颖:“老师你觉着我未来应该怎么做?”
“那一刻我真的害怕了,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这个妈妈在逃避。
她是一个高材生,对她来说,读书、听课、学习是那么易如反掌的事情。但带孩子对他来说太难了,所以她选择了一个对她来说容易的事情,努力做着,逃避了她的困难,恰恰就是她逃避的这个困难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样的妈妈她见过许多,很会学习,只想学习,甚至有人为了孩子要去美国、日本学习,考BCBA、社工,特教老师证书。
对此,她语重心长,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
“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想做教师还是想做妈妈。如果想做妈妈,只做个好妈妈就行了。”
我知道你想要更出色的孩子,你为此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孩子大了,你想要的只有一场空,当我们决定帮助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去直面,绝不可以退缩。”
面对生活,总是要有一个“支点”。这些年,万颖总结出自己的理念“生活教育”,来给家长面对的底气。
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模板,以环境为素材,以父母为导向,最终要实现让孩子管理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三点具体怎么做?
点击了解具体做法:万颖:孤独症儿子智商53,到成为大学生并就业,我的秘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