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知识困境:只有知识,没有“智识”

学术   2024-11-28 09:00   吉林  


现代人只有知识,没有“智识”

信息爆炸、知识泛滥的年代,知识的传播和获取速度变得更便捷,方式更多样,范围更广阔。

然而,人们可以一键触达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却无法走出自己的思想圈子;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掌握了海量的知识和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精通某一领域的专家,却对其他领域的基本常识一窍不通......

这是现代人的知识困境,即:

· 所知越来越多,理解却越来越少;
·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却越来越闭塞;
· 领域越来越跨界多元,偏见误解却越来越多......

想要摆脱困境,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知识”的演进过程。


知识分到极致,是时候融通了

启蒙运动之后,人类的认知拓展飞速分化。学术、思想、科学,甚至艺术和运动上的进展,统统变得越来越细的分科。

学校里、企业中,每个人都学习专业知识、钻研特定技能,在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中,每个人像一根根螺丝钉,整个世界渐渐变成了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机器的铁笼”,呈现出机器化的属性。

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分野变得越来越大,而像达芬奇那样的横跨科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通才”几乎绝迹。


直到二三十年前,一批非典型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倡导用“第三种文化”,打破纯粹人文和科学的分野,寻找洞察世界的新途径。

爱德华·威尔逊是其中视野最开阔的知识巨人,被称为“当代达尔文”。他最牛的地方是找到了各学科之间的连接点,提出了“知识融通”的概念,即——科学与人文,甚至艺术本就是同根生长,最终都将汇聚融合。

▲爱德华·威尔逊(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

他表示:“光凭学习各学科的片面知识,无法得到均衡的看法,我们需要追求这些学科之间的融通。”

他将不同学科的现象和理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单一、连贯的解释体系。并编著成了《知识大融通》一书,为我们重演知识进化路径。


打开人类、知识和社会进化秘密

这本书至少有三大亮点:

◎整合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展现人类认知成长的路径

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人类认知成长的路径和次第,它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读书潜在的逻辑指南,帮我们轻松理解自然、科学、人文和艺术的内在联系。

它就像人类整个知识谱系的一个进度条,不但提示安装流程,还提示安装进度。


◎打破知识壁垒,用独特视角诠释知识

威尔逊用他擅长的生物学视角,轻松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自由穿梭于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宗教、伦理与艺术等多个领域之间,读此书,我们可以将当今碎片化的知识风景尽收眼底,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知识。

在书中,作者从大脑中的化学反应,到文化的基因基础,从颜色用语受到的遗传学限制,到《洛丽塔》中蕴含的生物学原则……既大胆又深刻,书中的金句亮点无数,非常好读。


◎著、译、校豪华天团

这本书,涉及到非常庞杂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对译者自身知识素养要求非常高。

出版方选择了《知识大融通》的台湾译本。译者是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博士梁锦鋆,还专门由台湾大学教授、世界科学院2013年化学奖得主牟中原和台大哲学系教授、国学大师傅佩荣共同校对,充分保证了这本书中文版的知识品质和文学美感。

一本书很少有这么豪华的译校天团。

在充满不确定性、知识泛滥的年代,“知识融通”打破了知识壁垒,建立起各学科之间的连接点,让我们获得一种深度安全感和掌控感。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本《知识大融通》。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先知独家定制版“彼得·沃森《思想史》”,融通人类思想史)。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近现代史论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协助学术资源书籍查找,关注史学动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