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只有首先解决政治问题,其他一切问题才会有转机

学术   2024-11-23 09:01   吉林  
马勇 |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前此中国政治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精神探索的继续。
辛亥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上的剧烈变动,造成国人信仰的空前危机与混乱,中国向何处去?又一次成为中国人的难题。鲁迅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中回忆:“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辛亥革命以后的一系列复辟事件导致新知识分子对政治失望,进而颓唐,他们觉得中国问题的根本可能不在建立新的政治体制,而在于改造传统文化。旧的文化传统是帝制复辟的社会土壤,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新的政治体制,就必须彻底打碎旧的文化传统。
然而问题在于,旧的文化传统从何而来?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帝王意识为什么不能随着民主共和体制的建立而自然消亡?
辛亥革命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帝王专制体制,但并没有迅速改变中国社会的基本结 构和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后立即提出,民主、民族两大问题已经解决,中国必须尽快转入和平的建设阶段,着手解决民生问题。
孙中山的想法具有普遍意义,在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中国确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建设热潮,孙中山本人曾期望致力于铁路的建设与开发,黄兴也有解甲归田从事实业的考虑,就连只知纸上功夫的著名思想家章太炎,也在民国初年放弃书斋生涯,致力于东三省的实业建设和边疆开发。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的话,中国的经济建设在民国年间必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民主共和政体的框架内将得到迅速恢复,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将很快得到改变。到那时,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也必将随之而改变,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也就自然会随着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良好的期待并没有成为现实。袁世凯在其执政的第一年,受《临时约法》内阁制的束缚,基本上是在民主共和的框架内处理问题。然而宋教仁血案爆发之后,不仅袁世凯开始溢出民主共和的正轨,就连南方的共和党人也不愿继续遵循民主共和的原则去解决问题,他们寄希望于武力。从此,中国政治离民主宪政体制越来越远,武人专制、军阀割据的局面由此形成,他们动辄进行武力较量,中国政治沦为军阀操纵的工具。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把原因归结到文化实在过于天真,并没有找到根治此种痼疾的良药。
事实上,不必用文化为政治家们脱离民主的轨道寻找借口,而应该从政治本身寻找答案。就政治本身而言,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民主共和体制实质上是和平的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各政党都可以在议会进行合法的游说、辩论,以争取议会多数和社会层面的多数。
议会政治的关键在于绝对排斥武力,只要参加了和平的议会政治,任何政党都应交出手中的军队,使军队成为国家政权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政治家手中的筹码。孙中山等革命党的领袖们为民国制定了民主宪法,但他们在宋教仁案发生之后的本能反映不是借助法律的武器解决问题,而是诉诸于武力,进行所谓的反袁斗争,由此开启20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武力革命之先河。而袁世凯作为合法的总统,事实上也没有遵守民主宪法所赋予的义务和权力,他期望从肉体上消灭政治上的对手,并利用合法总统的身份命令属于国家的军队为其个人政治利益服务。民初的政治家们都没有遵守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这既是民国初年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之所以会从文化上解决中国问题的直接背景。
政治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首先解决政治问题,其他一切问题才会有转机。如果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即便在文化上来一次革命,彻底否定传统,实行全盘西化,也无法解决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附丽于政治,反过来说,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能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反过来就会影响中国的政治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期望二十年不谈政治,期望以二十年的时间为政治的良性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可能是找错了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发生严重分歧,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思想家热衷于组建政党,从事政治斗争,期望用政治的手段去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可能和他们已经认识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选择并不正确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在古今中外众多历史作家当中,恐怕没有哪个人,比房龙更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余世存先生说得很直接:马勇就是中国的房龙。

他埋首于故纸堆中,钩稽沉思,深入历史细部去探寻谜底。

他将中国的近代转型放在经济全球化、民族国家兴起和民主化浪潮涌现的世界背景下来考察,试图提供一套新的阐释话语。

具有如此气象的历史学家,在当今中国已经不多见了。

……

正如余世存老师所说“马勇的意义被低估了”,当下熟悉马勇的,仅限于学者、企业家群体在内的一小部分。

真实的历史并不只有革命视角,被误解的也不仅仅是晚清二十年。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恰恰是这些历史谎言背后遮蔽的东西。

而马勇老师写史的初衷,正是要“还中国近代史以本来面目”。马勇老师既不同于书斋中的学者,也不随意戏说历史,他既深入历史,又关怀现实,还有不凡的文笔和独有的问题意识。

为此,诚挚推荐马勇作品全签名版5册,包含马勇老师最新出版的《涵变:清末民初的国家建构与现代困境(1895-1917)》《风雅》以及《中国儒学三千年》《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含毛边款)《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重构被激进叙事遮蔽的中国历史,找到更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叙事方式。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少量马勇老师签名,数量有限,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选购收藏。

读懂“晚清改革”六书:杨天石《帝制的终结》钤印版,雷颐《帝国的覆没》签名本,马勇《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签名本,谌旭彬《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签名本,孟泽《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签名本,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签名本,六部书分别从清政府内部、革命者外部,东西方文明、立宪、对外交往等多重维度,全面解读了晚清改革历史。

先知书店深知本套书内容的价值,特邀请到作者为书籍一一签名、钤印,本套书包含五部作者亲笔签名,一部作者钤印版,极具珍藏价值。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读懂“晚清改革”六书(全签名/钤印本):


从陈恭禄、蒋廷黻、再到徐中约、郭廷以、陈旭麓,它们的写作时代、研究路径、作者身份各不相同,但无疑都一一对应并弥补了近代史研究的五种缺憾,也弥补了大众对近代史的五个认知缺陷。

阅读这五部书籍,能给我们理解近代史带来更综观、更全面的视角。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这五部“写给国人的近代史”经典五书,其中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为最新出版,宜提早收藏
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近现代史论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协助学术资源书籍查找,关注史学动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