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黄帝内经》所云: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通于春气。”
肝脏的重要功能众多,它是人体关键的代谢枢纽。
「READING」
身体也仿佛被一层淡淡的倦意笼罩,比平日里更容易感到疲惫,精神头也大不如前,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状况,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常常被不假思索地归咎于工作的劳累、精神压力的堆积或者饮食的偶尔失当,却未曾想到,这可能是肝脏在向我们发出的微弱警报,提示着它正处于困境之中,急需我们的关注与呵护。
当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受到损害时,胆红素便会在体内逐渐积聚,进而导致皮肤和眼睛巩膜呈现出明显的黄色,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金色纱幕所笼罩。
右上腹区域可能会悄然出现隐痛或胀痛的不适感,而且这种疼痛并非一闪而过,而是持续存在,顽固地不肯缓解。这可能意味着肝脏内部已经发生了炎症反应,或者存在着其他病变情况。
尿液的颜色也可能发生显著的改变,变得如同浓茶一般深沉而浓郁。这通常反映出肝脏或胆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故障,导致体内的胆红素等物质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转而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时呈现出异常的色泽。
出现症状不要怕!
• 规律作息堪称肝脏养护的基石。
肝脏在夜间会如同一位勤劳的工匠,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的关键工序。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同为肝脏营造一个静谧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按时早睡早起,坚决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避免打乱肝脏的生物钟节奏。
• 适度的运动.
运动能够显著地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肝脏如同被一股清泉润泽,源源不断地获得更为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进而增强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解毒能力。
运动还能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热量,减轻脂肪堆积,有效降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为肝脏健康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 饮食调理
在饮食的天地里,我们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对肝脏具有滋养功效的食物,为肝脏的健康保驾护航。从中医的视角来看,药食同源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好方法。
枸杞,这颗小小的红色果实,在中医传统中被视为滋补肝肾的佳品,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肝脏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增强肝脏的功能储备,使其更加坚韧有力地应对各种挑战;
菊花,以其清肝明目的独特功效而闻名,当肝火上炎导致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出现时,菊花便能发挥其清热降火的作用,如同一场清凉的细雨,滋润着肝脏,缓解肝火带来的燥热与不适。
日常可以将枸杞、菊花等食材巧妙搭配,泡水饮用,既方便快捷,又能让这些食材的养生精华缓缓融入水中,为肝脏健康增添一份温润而持久的保障。
• 酗酒危害:
酗酒,无疑是肝脏健康的“头号劲敌”。
在中医的认知中,酒性温热,多饮易生湿热,而肝脏又喜条达舒畅,恶湿热之邪。酒精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分解,这一过程犹如一场激烈的“化学反应”,会对肝脏细胞造成直接且严重的损害。起初,可能只是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细胞内开始堆积脂肪,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若饮酒行为依旧不加节制,病情便会进一步恶化,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脏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肝细胞受损程度不断加重;倘若此时仍未悬崖勒马,肝脏将可能走向更为严峻的境地——肝硬化,肝脏组织逐渐纤维化,失去原有的弹性和正常的组织结构,功能也随之严重受损;最终,甚至可能恶化为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严格控制饮酒量,做到适量饮酒甚至毅然戒酒,是保护肝脏免受酒精侵害的关键之举,是守护肝脏健康的重要防线之一。
• 谨慎用药:
在药物的使用方面,我们也需秉持谨慎的态度。许多药物虽然能够治疗疾病,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物皆有偏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之一,药物在肝脏内进行转化和解毒的过程中,可能会扰乱肝脏原本和谐的代谢秩序,对肝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例如,一些抗生素在长期或过量使用时,其寒凉之性可能会损伤肝脏的阳气,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解热镇痛药若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在体内产生燥热之邪,灼伤肝脏的阴液,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抗结核药由于其治疗疗程较长,药物的毒性可能会在肝脏内逐渐累积,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
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我们都必须谨遵医生的专业指导,严格按照正确的剂量、疗程和用药方法合理用药,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药、滥用药物或者随意增减药量等。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知可能对肝脏有潜在损害的药物,更要格外小心谨慎,并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监测肝脏的功能状态,以便在发现肝脏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确保肝脏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与健康,不被药物的偏性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