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五十岁正值当打之年?

文化   2024-10-11 14:23   北京  


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韩江由此成为首位亚洲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史上第18位摘下桂冠的女作家。

得知获奖消息,韩江表示「完全没想到」,当时她才跟儿子用完晚餐。

诺奖委员会通过社交媒体介绍韩江。



韩江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个有点陌生的名字,但其获奖并非绝对爆冷。多年来,韩江都是多项重要文学大奖的获得者。早在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就曾预言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如今,他的预言终于实现!


韩江1970年11月27日出生于韩国光州,9岁随家人搬到首尔,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她的父亲韩胜源是著名作家,哥哥韩东林、弟弟韩江仁都是小说家,韩江的儿子和女儿也是作家,可谓是「作家之家」。父亲韩胜源评价女儿早已超越了自己,常常看着韩江的小说惊叹,都感到嫉妒。

1993年,韩江首次以诗作踏入韩国文坛,隔年发表短篇小说《红锚》,获得首尔新闻报的年度春季文学奖,就此走上小说家之路。

那时的韩江不愿提及自己的文二代身份,不愿别人说自己是谁的女儿。如今的她已不这么想了,「现在我能够坦然道出自己是谁,父亲是谁了。这是一件很有感情、很有人情味、很棒的事实。我最幸运的事情就是父亲是位作家,让我得以在小时候就看了很多的书。」

青春期以后,韩江开始琢磨所读之书的含义,自然而然开始有了写作欲望。她决定用写书来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和求解问题。


韩江对生与死、人生与痛苦有着超出同龄作家的深刻理解,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父亲韩胜源的影响,尤其是韩胜源对佛教的理解及他的佛教题材小说对韩江的影响巨大。韩江的小说集《植物妻子》中的小说《童佛》、《红花丛中》都有关佛教的故事。


1980年5月发生的光州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搬到首尔后,父亲给韩江看了记录下这一历史事件的相片集,「13岁看到的这本相片集,成为我对人类产生根源性疑问的秘密契机」。这样的念头一直藏在韩江心底,她从第三部长篇小说《素食者》开始探究问题的解答。


首尔一处车站内播放韩江夺诺奖新闻。



诺贝尔奖给韩江的颁奖词为,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韩江的作品特征是主角都面临精神与肉体折磨,她在作品中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揭露人命的脆弱。

针对自己作品的这一特征,韩江的解释是:我永不休止的作业就是,如何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个地方有痛苦人生这一事实。就算我现在活得很安稳和平,但总不能说这世界和平吧。人生不可能那么不起眼和脆弱,我只能够怀抱痛苦继续生活。



她称自己的《少年来了》、短篇《一片雪花融化的瞬间》和《白色挽歌》这三部作品为灵魂三部典我要摸索着写下那些不起眼的、软弱的人们为什么在痛苦之中做出那样的选择。避开痛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把痛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除此之外毫无办法。


《素食者》的英文译者狄波拉·史密斯评价说,韩江所有的作品都来自同一个写作动力:在一个暴力横行的世界,探索创造一个纯真世界的可能性。她建立了独特的自我风格。她笔下的角色可以无比残暴,同时无比善良。


因为青少年时期就常偏头痛,让韩江意识到自己只是个凡人,「偏头痛让我谦卑,让我了解自己的脆弱,终将一死,如果我身体百分百健康且有活力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当小说家了吧。」


有时,时间会让人觉得锋利,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韩江从十四岁开始的偏头痛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伴随着胃痉挛找上了门,就此中断了她的日常生活。「在我搁置手中所有的工作,忍受痛症期间,一滴滴掉落的时间就像剃须刀片结集而成的珠子,仿佛擦过指尖都会流出血一般。每吸一口气,我都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活下去。即使在我重返日常以后,那种感觉仍旧屏息凝神地守在原地等待着我。」



韩江的母亲怀上韩江时因为患上了肠伤寒,不得不吃大量药物,因此韩江差点未能降生在这个世上。提及这段往事,韩江说,我的生命不是白白地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这个世界就如同危险异常的海市蜃楼,或如同轻轻一碰就破的薄膜,是在黑暗之中降生的一种可能性。



韩江的出生地正是韩国最痛苦的历史事件——1980年光州事件发生地,痛苦人生的悲剧色彩是韩江作品的主旋律。韩江另一部作品《少年来了》,即以光州事件为背景,通过还原少年东浩在抗争中的经历,真实再现了一段韩国现代史。《人类行为》同样以此为背景,再现了动荡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



2000年发表《植物妻子》后的几年里,韩江经历了人生最黑暗和艰难的时期,她将这一段时间形容为“自己完全处在除了正视自己的痛苦之外,毫无办法的软弱无力的状态”。

火蝾螈是断了手臂后也能够长出新手臂的神奇动物,小说《火蝾螈》刻画了遭到失去双手厄运后的女画家所经受的悲苦境遇。韩江认为,受伤之人、痛苦中人想要恢复正常生活,不是指单纯回到过去的生活,而是通过对痛苦经历的审视继而全新复活。

韩江的脚踝曾严重烧伤,很长时间患部都失去知觉,当终于有了痛苦感觉时,医生告诉韩江,这种感觉是她的脚即将康复的信号。这样的亲身经历让韩江渐渐认识到了痛苦的本质。

诺奖公布仪式会场展示韩江作品集。



多年前,偶然读到韩国天才&鬼才的作家李箱的一句话,我认为:只有人,才是(真正)植物」,给了韩江创作的灵感,开始创作“想成为植物的人”的故事,于是有了《素食者》的前身——《植物妻子》。

韩江善于捕捉灵感,《火蝾螈》的灵感就来自她12岁时坐船看到鳀鱼群经过船底时的情景,特别神奇,像一束光从远处通过船底又消失在远处,后来在自己最为黑暗和痛苦的岁月里,这一场景又像一束光一样闪现在她的脑海里了。


《素食者》是一部以植物想象力」描绘父权制和斋戒的暴力作品。讲述了为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英惠决定变成一棵树。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之前的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一场噩梦之后,妻子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对韩江作品或韩国文学陌生的读者,推荐阅读《白》,不需要具备太多韩国历史也能获得共鸣。整本小说共由65篇长短篇幅不一、围绕着白色意象的文章构筑而成。

自「白」内生、再走入「白」中,韩江对生命与死亡的反思,让她以冷静的笔调,精炼的诗意文字,写下蕴含炙热能量的冰冷思绪。白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结束。我们不都是从「白」出来,又走进「白」里的吗?


《白》是韩江结合自传及实验性质的作品,故事从韩江带着孩子到华沙驻市写作开始,以她对早夭的姐姐的回忆为主轴。她翻捡着从小到大生命中与「白」相关的记忆,仔细凝视那些关于生存、死亡、黑暗、伤口、消逝与痛苦的片段,以冷静锐利的笔调,写下充满诗意与力量之作。

当打之年可以是30岁,可以是40岁,也可以是50+。不被定义的当打之年,去它的“出名要趁早”。年龄不是标签,性别不是标签。心怀热爱,奔赴山海!



# 作家简介

韩江(1970-),1970年生于韩国光州,现任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2016年5月16号,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名作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
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
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地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2019,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
2022年她用七年时间写就得长篇小说《不做告别》拿下韩国大山文学奖、韩国金万重文学奖。
2023她获得法国美第奇文学奖,凭借最新小说《不做告别》获得法国梅迪西斯外国小说奖。
2024年,韩江击败萨尔曼鲁西迪等作者赢得法国埃米尔吉梅亚洲文学奖。
2024年10月10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