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理解视功能中的“调节”|毛医生梦话视功能

学术   2025-01-03 21:03   浙江  

我感觉“视功能”这个词挺有意思的,从有些人嘴里说出来就显得很高大上,特别是和近视防控联系在一起,你都不敢否定,一否定就显得很无知,连这个都不懂

什么是视功能?视力算不算视功能?调节和辐辏算是视功能吧,视功能要练练吧?练练就能好,难道练练就能不好?视功能是近视防控的利器,怎么练呀?视功能和肝功能一样,有很多指标吧,正常值是多少,高好还是低好?。。。

其实我对这也有很多疑问

今天我先谈谈调节,调节算是视功能之一功能吧

什么是调节?大家自问下,名词解释,想想概念

估计很多人会说,调节就是看近动用了睫状肌,睫状肌收缩引起的晶状体形状的变化,而引起屈光度数的改变,而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对,这也是一种说法。

我觉得应该用“系统闭环循环”的角度看调节

刺激-接收器-传入-中枢-传出-效应器-变化刺激-接收器-传入-中枢,形成闭环后开始不断循环

调节刺激,当我看到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就是调节刺激,越近调节刺激越强,当然是个模糊刺激信号

然后接收器是眼睛的视网膜成像,成一个模糊信号

于是这个模糊信号就通过视神经、视路等传到中枢视皮质

中枢视皮质接收到这个模糊信号,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模糊呀,赶紧调一调

好,这个“调一调”的命令就通过传出神经,传到了效应器那里,效应器就是睫状肌

睫状肌接到这个“调一调”命令后就开始收缩了一下,于是调节刺激-就是那个物体的成像稍稍清楚了点

于是稍清楚的成像信号-传入神经-视中枢,但视中枢还是说,还不够清楚,“再调一调”呗,于是这个命令再次传出到效应器,睫状肌那里

这样的闭环多次循环,一直到视中枢满意为止,“好了,好了,够清楚了,不用调了”,于是睫状肌停止了运动,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后面也可能睫状肌调过头了,睫状肌吃不消又松了,成像变模糊的信号又会再次传到视中枢那里,又不断循环,不断调整,每时每刻都发生。

可见调节是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判断、自我反应的闭环系统。

我对调节的认知就是对这个系统的认知。

大小维度:调节幅度,是系统中效应器-就是睫状肌的最大效应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最大收缩能力。

速度维度:调节灵活度,这个系统能快速应变或大或小调节刺激而做出正确反映的速度,是这个系统高效反映的速度。

准确维度:调节超前和调节滞后,这个系统反映的精准度,这个应该是视中枢的一个特性,因为什么命令都是中枢来判断和发出命令的。

稳定维度:调节微波动,这个系统稳不稳定,稳定的话,循环的波动就小,不稳定的话,视中枢发出N次命令,都还没搞定,波动很大。和效应器的应答准确性很有关系。

所以,调节,这个词包含很多内涵,有调节刺激的特征,传入和传出信号的特征,有视中枢的判断,也有效应器-睫状肌对命令的执行。

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用系统的角度来理解调节,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变化来理解调节,我想,处理问题和进行研究,一定和简单认为是睫状肌的收缩就是调节要更全面理解。

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到调节,思考下上面我的系统认知

如果你碰到临床问题,涉及到调节,也思考下上面我的系统认知

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我觉得会。


以前我也写过这样的推文,8年前的旧文,现在看,不知对不对,也罗列如下:

视光理解第三季-13:什么才是“调节”?我的一点理解

原创 毛欣杰 IAOA小秘书 2016年12月24日 17:16

作者:毛欣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应该说,“调节”这词不是视光学里才有的,也出现在医学中的有关领域,更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快到考试了,紧张的情绪要调节下;房价太不正常了,要调节下。

看下百度的词条

  调节,生理学概念,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准确、效应持续间短暂。

人体有着完善的调节机构,能够感知环境因素的变化,并随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应地改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并使其相互配合以适应环境因素的的变化。此过程叫做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准确、效应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子(如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如血液、组织液)对各组织器官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不够精确、作用广泛而持久。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条件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其特点是涉及范围较小,只限于该器官、组织或细胞,属于局部性调节。

 下面谈谈我对视光学中的“调节”的理解:

视光学里常说的这个“调节”应该可以属于神经调节的范畴。

通过神经调节来改变某项功能,来满足外界环境的需要。

这项功能和外界环境的需要就是要看近清楚。

通过什么来改变功能呢?

是调节器官:睫状肌、悬韧带、晶状体

睫状肌的收缩引起后续悬韧带和晶状体的改变

 所以我的理解

调节需要两个因素都起作用才叫“调节”

1、  有神经有效支配

2、  睫状肌有收缩或放松运动

来对上面概念一个一个来理解下

调节刺激、调节反应和反应性调节

  外界物体离眼睛近,视网膜像模糊,产生模糊的神经刺激,大脑皮质视觉中枢接收到信号后,反馈发生变化神经信号,神经信号传导反馈给睫状肌,睫状肌得到神经信号后进行收缩或放松运动。

上述过程有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所以符合调节的2个因素,是调节的概念。

调节幅度

  调节刺激不断提高,视觉中枢发出调节信号也越来的越大,睫状肌接收到神经信号后努力工作,但能力有限,当神经信号再增加,睫状肌的工作能力就只能到此为止了,这最大的收缩工作能力就是调节幅度。当然也可以说,睫状肌尽最大力后晶状体也尽最大力的状态。

有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是调节的概念。

调节灵活度

  任务忽远忽近,神经信号,一下子要收缩,一下子要放松,睫状肌于是不停的收缩和放松来回运动,就像50米折返跑,加速,减速,掉头跑。

有神经有效支配,有睫状肌运动,是调节的概念。

调节超前和调节滞后

  就像发射炮弹,50米距离的目标,视觉中枢下达了朝50米发射炮弹的命令,A大炮接到命令发射了炮弹,结果打到49米的位置。当目标移到100米的距离时,A大炮反射炮弹打到了98米的位置上。A大炮每次接到命令后都会打的近一点点,A大炮的这个性能叫调节滞后。另一台B大炮,两次分别打到51米和102米的位置,B大炮每次都会打远一点的性能叫做调节超前。

所以有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也是调节的概念。

近感知性调节

  当眼前有检查仪器时,甚至只是在眼前放上一小小镜片,也会是一个刺激信号,视觉中枢也会发出调节的信号,让睫状肌进行运动。有时不仅仅是具体的仪器或镜片,声音也可以成为调节刺激的信号,比如听到一声“我要用针扎你的眼睛”,听觉信号也会引起调节通路的变化。

有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也是调节的概念。

聚散性调节

  集合和发散是聚散的两个方面,聚散功能也是由一定的神经支配的,集散通路和调节通路上有一定的联系,联系是集合增加会引起调节信号的增加,这增加当然引起睫状肌更多的收缩。

有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是调节的概念。

伪调节

字面意思本身就不是调节,是景深或焦深的缘故,好像是调节产生了的假象。

张力性调节

我在前面文章谈过这概念,有副交感神经有效支配和睫状肌运动,是调节的概念。这里的“张力”可以理解为神经信号的张力,副交感神经一直持续不断的有信号冲动过来,而不是睫状肌的自身张力引起。点击见视光理解第三季-11:张力性调节是你认为的那个“张力性调节”吗?

 

再看看剩下的三个概念:

调节张力

“调节张力“被认为用了睫状肌麻痹剂后屈光状态的差异,比如睫状肌麻痹前验出来-3.00D,睫状肌麻痹后是-2.00D,差距是1.00D,这度数被认为是调节张力。这时我们看看调节的两个因素是否存在。

睫状肌麻痹过程睫状肌有否运动?有,产生的结果有1.00D,符合一个条件。

第二个因素,有没有神经的有效支配?

没有,睫状肌麻痹后已经不对神经信号进行有效反应了,当然也传不到晶状体那。“调节张力”是睫状肌在看着无穷远处时和睫状肌被麻翻后这两者的睫状肌长度状态的差异,在这变化中神经没有有效支配。

所以“调节张力”可以不算调节的概念,我的理解,应该成为“睫状肌张力”更妥。

调节紧张和调节痉挛

  我的理解是“调节张力”的不同状态,其实就是睫状肌的状态,有很放松的状态,有紧张的状态,有特别紧张到达痉挛状态。这状态是不受神经有效支配而是肌肉自己的一种状态。


把睫状肌比喻成弹簧,长期压缩的时间长了,或压缩的力量大了,等力量都去除后弹簧的长度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按照差别的大小称为紧张和痉挛。

睫状肌有运动,这个因素有,但不受神经有效支配,所以可不算调节。用睫状肌紧张和睫状肌痉挛这概念为妥。


用大炮发射炮弹打目标为例子:

    A大炮按照视觉中枢发来的命令打坐标50米处的目标,总是打在坐标49米处,这叫调节滞后。打多了,时间长了,大炮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往前推进了1米,在坐标1米的位置发射大炮,同样接到命令,向坐标50米处发射炮弹,依旧打到49米的位置,一样是调节滞后。这1米大炮的位移就是“睫状肌张力”的变化。这大炮的位置变换,没有改变大炮实际打准目标的准确度,没有影响目标-下达命令-大炮启动-打到目标或前或后这个“调节”的机制和过程。大炮的位置怎么校准呢?用了睫状肌麻痹剂后,等药效去除后,大炮就出现在原来的校准确的位置。

 

我的理解:“调节张力”“调节紧张”“调节痉挛”都不是调节的异常,原来的调节通路上的机能都是原样的,表达的是睫状肌的状态。

所以用

睫状肌张力

睫状肌紧张

睫状肌痉挛

来表达相应的概念。

建议不使用

“调节张力”“调节紧张”“调节痉挛”


眼视光毛欣杰医生
毛欣杰医生的个人公众号,眼视光诊疗、科普、医患沟通的平台。毛欣杰医生的执业地点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台州国际眼科医院(温医大眼视光医院集团台州院区)、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中心(温医大眼视光医院集团上海东方院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