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7)

2024-11-17 08:41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959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全部4篇评论文章

01   秘中合作为两国人民创造福祉(国际论坛)

古斯塔沃·科尔德罗·乔恩·泰


  秘中友谊历史悠久,两国关系长期走在拉中关系前列。自担任秘鲁国会议员以来,我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推动秘中关系发展。我见证了双边关系的蓬勃发展,也深知两国的深厚友谊来之不易。
  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对象国。在秘鲁,有超过170家中资企业活跃在多个行业,投资存量约300亿美元。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助力秘鲁经济发展。几年前,我曾前往秘鲁南部考察,那里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带来了环保技术,使资源开发更加高效、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这种双赢合作不仅推动了秘鲁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从钱凯到上海”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该项目将使秘鲁成为南美洲的重要物流枢纽,极大提升秘鲁对外贸易能力,帮助秘鲁产品更加便捷地进入全球市场。项目实施以来为当地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秘鲁与中国签署秘中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今年6月,两国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自2009年签署自贸协定以来,秘中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牛油果、蓝莓等秘鲁对华非传统贸易出口增长227%。自贸协定的升级不仅有利于秘鲁中小企业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还将助力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在秘鲁的投资规模,推动秘鲁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自贸协定的升级也将为两国企业在服务领域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为秘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多年来,我亲历了秘中关系的稳步发展。我曾经走访秘鲁著名的华人聚集区,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餐馆遍布秘鲁全国,融合了秘鲁与中国特色风味的中餐深受秘鲁人民的喜爱。这不仅是饮食文化的融合,也代表了两国人民心意相通。
  今年,我提出的一项议案正式获得秘鲁国会通过,每年的2月1日被定为“秘中友谊日”。选择这一日期是因为它临近中国春节,象征着温馨与团结,寓意两国友谊如喜庆的春节一般温暖人心。设立“秘中友谊日”也是对华人群体为秘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认可和感谢。我相信,“秘中友谊日”将激励两国人民在未来更加紧密地合作。
  我对秘中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为包括秘鲁在内的拉美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秘鲁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民生将得到改善。秘中合作大有可为,不仅让两国互利共赢,也体现全球南方国家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努力。秘中两国将继续携手前行,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国际社会带来更多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为秘鲁国会议员、秘中友好小组主席)

02   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和音)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向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围绕“亚太经济何去何从”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亚太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主张,深刻阐释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为亚太大家庭共同发展擘画新的蓝图。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亚太国家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但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从未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亚太经合组织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着眼于让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习近平主席强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对凝聚亚太发展共识、共创繁荣美好未来提供重要指引。新形势下,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助力知识和技术全球流动。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培育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加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各国平衡充分发展。
  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亚太的成功源于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放眼未来,亚太要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必须擦亮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的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也将进一步造福亚太。中国是13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带动地区37.6%的货物贸易增长和44.6%的服务贸易增长,始终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动力源和推进器。今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更多机遇。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能,引领世界经济提质增效,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这不仅是中国对推进亚太合作、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承诺,更是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共同发展的长远思考。
  浩瀚的太平洋,汇聚千流、连通四海。只要践行开放联通精神,太平洋就能变为促进繁荣增长的通途。亚太伙伴应把握时代大势,加强团结合作,共迎全球性挑战,携手推进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03   奋斗的青春最出彩(青春之声)

黄 超


  “‘奋斗者’号,是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每一件大国重器,都离不开大国工匠,越来越需要高技能人才投入到研制和生产中来”……走进江苏无锡太湖之滨的“奋斗者”号研发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数字化展馆沉浸式体验,这次参观学习的主题是:“奋斗的青春最出彩”。老师的一席话呼应青春之问,在场的学生目光坚定。
  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能工巧匠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希望,一大批青年学子勤学苦练,以匠心匠艺砥砺青春。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到新产业、新技术,都呼唤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职校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奋斗是青春的注脚。在无锡职院的校园里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一站式学生社区自习室,大家自学慕课,笔记本上写满演算过程;机械学院与“双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职校生有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学习同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跟着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边干边学。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是专业学习、夯实知识,还是实习实践、提升技能,只要肯奋斗,每个人的青春都能绽放精彩。
  职业是青春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追求人生意义的基石。数控车工孟维在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精密处深耕20多年,与团队研发超级起重机,“轻轻一提”就将直径达193米的风机叶轮吊装到位;电气试验工冯新岩向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在带电运行环境下检测特高压设备,检测准确率从不足50%提到近100%……当目光投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逐浪拼搏的大国工匠,就能发现奋斗的榜样。他们选择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个奋斗的舞台。对职校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坚定的信念拥抱职业、热爱岗位、成就未来。与此同时,锻炼好自身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一技在手、常年坚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理想。
  当前,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奋力攀登技能高峰?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等提出要求。这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务实举措,将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有利于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奋斗。期待职校学生用奋斗的双手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国梦想,与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同频共振,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04   让书香涵养城市气质(人文茶座)

郑海鸥

  天一阁,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如今,无数人慕名而来,游园、看展、赏古籍、购文创、参加读书活动,在与古籍、读书人、藏书人的历史对话中,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
  历史上,以天一阁、古越藏书楼、铁琴铜剑楼为代表的私家藏书楼声名在外。藏书楼,顾名思义,其要在“藏”。著名学者黄宗羲曾感慨,“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中国古代,读书难、藏书难,书籍防火、防散失和毁坏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秘不示人也就成为多数藏书楼的规矩,天一阁甚至严苛到“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当历史走到当下,天一阁已经从私家藏书楼变为公共博物馆,成为全社会的文化宝库。从“私”到“公”、由“秘藏”到“开放”,彰显了文明的进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书藏古今,全民共享,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得以在延续文脉的同时,滋养人们心灵,推动社会进步。
  藏书楼的开放不仅给了更多人接触古籍、爱上传统、亲近阅读的契机,也给更多私人藏书以回归社会、让大众共赏的机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几乎每年,天一阁的馆藏书目都在增加,一批批收藏家和市民化私为公、慷慨捐赠。百川归于海,润泽全社会。
  话说回来,即便对外敞开大门,对于很多人来说,古籍还是比较陌生的。如何更好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吸引更多人主动走近古籍、接触和爱上传统文化?开发文创、走进学校、制作动画、走到线上,成为许多古籍保护单位的新探索。天一阁开发200余种读书主题文创产品,并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古籍修复、装裱拓印体验,对修复工作进行的网络直播吸引大众“云围观”,走进地铁站的《老范修书记》展览参观人数超15万人次,“书与我的故事”“开卷”“小小修复师”等系列活动反响热烈……通过诸多努力,古老悠久的书籍、文字、装裱和修复技艺,得以与年轻人产生更多互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古籍热”不断升温,但时刻不能忘记的是,古籍具有文物属性,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怎样更好兼顾“藏”与“用”?科技的进步给出了答案——古籍数字化。现在,通过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阅览和研究珍贵古籍;“中华古籍资源库”陆续推出13.9万部(件)古籍数字资源,免去了读者往返奔波各家图书馆的时间,为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历代的2000多位进士,到如今的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天一阁所在的城市宁波,读书修身、读书兴业的传统余韵绵长,书与人彼此成就。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的社会氛围,也为一个城市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希望以图书馆、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我们奋斗的脚步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