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2024-11-17 08:41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958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01   奋斗的青春最出彩(青春之声)


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能工巧匠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希望,一大批青年学子勤学苦练,以匠心匠艺砥砺青春。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到新产业、新技术,都呼唤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职校学生成长成才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奋斗是青春的注脚。在无锡职院的校园里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一站式学生社区自习室,大家自学慕课,笔记本上写满演算过程;机械学院与“双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职校生有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学习同伴;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跟着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边干边学。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是专业学习、夯实知识,还是实习实践、提升技能,只要肯奋斗,每个人的青春都能绽放精彩。

  职业是青春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追求人生意义的基石。数控车工孟维在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精密处深耕20多年,与团队研发超级起重机,“轻轻一提”就将直径达193米的风机叶轮吊装到位;电气试验工冯新岩向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在带电运行环境下检测特高压设备,检测准确率从不足50%提到近100%……当目光投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逐浪拼搏的大国工匠,就能发现奋斗的榜样。他们选择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个奋斗的舞台。对职校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坚定的信念拥抱职业、热爱岗位、成就未来。与此同时,锻炼好自身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一技在手、常年坚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理想。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奋斗。期待职校学生用奋斗的双手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强国梦想,与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同频共振,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02   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和音)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亚太国家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但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从未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经济全球化再度加速蓄积了强劲动能。亚太经合组织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着眼于让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习近平主席强调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对凝聚亚太发展共识、共创繁荣美好未来提供重要指引。新形势下,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助力知识和技术全球流动。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不断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在经济发展中保障民生,培育包容普惠的发展环境,加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各国平衡充分发展。

  几十年来,亚太地区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亚太的成功源于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放眼未来,亚太要继续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必须擦亮开放亚太、包容亚太的金字招牌,打造绿色亚太、数字亚太的新招牌,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浩瀚的太平洋,汇聚千流、连通四海。只要践行开放联通精神,太平洋就能变为促进繁荣增长的通途。亚太伙伴应把握时代大势,加强团结合作,共迎全球性挑战,携手推进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03   让书香涵养城市气质


当历史走到当下,天一阁已经从私家藏书楼变为公共博物馆,成为全社会的文化宝库。从“私”到“公”、由“秘藏”到“开放”,彰显了文明的进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书藏古今,全民共享,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得以在延续文脉的同时,滋养人们心灵,推动社会进步。

  藏书楼的开放不仅给了更多人接触古籍、爱上传统、亲近阅读的契机,也给更多私人藏书以回归社会、让大众共赏的机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几乎每年,天一阁的馆藏书目都在增加,一批批收藏家和市民化私为公、慷慨捐赠。百川归于海,润泽全社会。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历代的2000多位进士,到如今的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天一阁所在的城市宁波,读书修身、读书兴业的传统余韵绵长,书与人彼此成就。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的社会氛围,也为一个城市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希望以图书馆、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我们奋斗的脚步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