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每日评论合集(2024.11.17)

2024-11-17 09:45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1963篇学习笔记

来源:2024年11月17日《经济日报》全部6篇评论文章

01   立足比较优势推进高水平开放

徐 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差异较大。推进高水平开放,必须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各地在融入区域开放大格局的过程中,也要找准各自的定位和发力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都依赖于一定的资源支撑。深入发掘特色资源,拓展产业空间和提升竞争力,是快速扩大外向型产业规模的有效路径。比如,山东菏泽利用牡丹和电商资源,将牡丹产业从种植观赏拓展到深加工、交易、文创等领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牡丹产业基地;曹县探索“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以数字化引领汉服产业升级,让汉服登上国际舞台。深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传统内陆城市也能走出开放型发展的新路子。
结合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探索也是以制度型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浙江自贸试验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累计形成61项制度创新成果;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围绕降碳扩绿,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综合保税区。各地可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自贸试验区、港口口岸等为抓手,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只有立足特色、明确定位,各地才能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西部地区为例,青甘川渝利用丰富的油气、风光、算力等资源,加快推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项目;广西借助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
资源禀赋是各地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各地应“各出各的优势牌”“各拿各的特色菜”,把独特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转化为扩大开放的竞争力,探索出既符合发展规律又符合地方实际的开放发展新路径。

02   中国航展以硬实力开辟新商机

11月12日至17日在广东珠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珠海航展,展示了硬实力。本届航展规模空前,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创历史新高,首次打造“空、海、陆”一体的动态演示新格局。多型运载火箭、低空经济新品、嫦娥六号带回的世界首份月背样品……硬核科技、大国重器在航展上处处可见,众多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首发首秀。
新型隐形战机歼—35A惊喜亮相,意味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续航能力超4000海里的“虎鲸”大型隐身无人作战艇全球首次公开亮相,预示着未来海战形态的改变。“九天”无人机首次亮相航展,被誉为“无人航空母机”,可释放蜂群无人机群。这些航展“明星”,是我国军事实力的展示,更是我国科技进步的象征。
航空航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珠海航展自1996年首展以来,经过28年发展,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跃升,已跻身世界顶级航展之列,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航空航天成就及国防装备实力的“闪亮名片”。
珠海航展,开辟了新商机。航展是各方洽谈交易的平台,是世界各国展示自身发展机遇、寻找合作伙伴的窗口。这场受到全球瞩目的蓝天盛会,共吸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境外展商数量较上届航展翻倍。朋友圈扩张,彰显的是航展亲和力。
航展首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累计签约金额近600亿元,再创新高。中国商飞同中国国航签署了C929大飞机的首家用户框架协议,正在研发的C929宽体客机旨在与空客和波音的双通道机型竞争,将为中国大飞机事业铺下更宽广的路。中国航发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获超百亿元订单,钢铁雄鹰将拥有越来越多中国心脏。
本届珠海航展首次设立了低空经济馆,展现未来城市空中出行画卷。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祥云”AS700载人飞艇等多款低空飞行器陆续亮相。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中国商业航天也已迈入发展快车道,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低空经济、商业航天这些未来产业前景广阔,预示着现在已经红红火火的航展,未来还将有更为红火的巨大发展潜力。
有了硬核的高科技制造业实力,才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崛起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突破。珠海航展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以硬实力开辟新商机的舞台和窗口,为全球商业合作与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广阔平台与宝贵机遇。

03   引导银发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刘 畅
近日,四川省老龄办印发方案,决定今年有序启动“天府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当好“指导员”“顾问员”“宣传员”,为乡村振兴贡献银发力量。四川现有老年志愿服务队4662支,注册人数超过90万人。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强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广袤沃野可以成为展现“银龄”风采的舞台。政府部门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新载体,进一步调动老年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的重要力量。
不仅是四川,各地都非常重视银发力量,许多地方出台了类似措施。今年以来,山东青岛莱西市开放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场景,出台《莱西市“银龄菁英行动”实施方案》,搭建献智平台;今年8月,一支由退休老专家组成的帮扶队伍参加了“2024年深圳援助广西‘银龄行动’”,他们分赴各地开展支医、支教活动,赋能广西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疗以及基层学校的教育工作。
银发力量深入乡村,可以带动一批退休专家学者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作贡献。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储备着一批有农林牧渔技术优势的“银龄”人才。成都市各级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建立了“科技支农助农服务联系点”148个,常年在开展科普宣传、研发水稻新品种、提供农技支持等方面贡献力量。穿行于田间地头的老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问需于农村农业农民,献计于农业新质生产力。老年志愿者知识储备丰富,时间自由且充裕,既能实地指导农民,也能通过培育“土专家”的方式实现传帮带,弥补欠发达地区相关人才的短板。
银发力量深入乡村,可以调动县、乡、村等基层老年志愿者的积极性。优秀的老年“指导员”“宣传员”具有较强的感召力。一些偏远地区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不乏学习热情,但缺少接收新知识、获取新资讯的机会。“银龄”人才下基层,既能送去知识和技能,又能传播新风尚,在移风易俗、抵制陋习、树立良好家风意识等方面有所作为。通过榜样带动、口耳相传,基层老年群体的正能量能够进一步发挥,影响力也得以扩大。
确保银发力量在基层发挥作用,离不开有效的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提供必要保障,完善服务环节,搭建起志愿服务活动与乡村紧密对接的舞台。比如针对各地乡村振兴的不同需求,定制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完善相关激励措施,让老年群体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更强的成就感。随着参与渠道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银发力量的作用不仅能体现在乡村大地上,还能扩展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让银发力量既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能老有所为。

04   首发经济夯实消费增长底气

李万祥
进入11月份,消费市场持续火热:首次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在北京、上海等地精彩上演;“双11”促销活动购物用户和成交额创新高;第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达800.1亿美元……各类活动中,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闪亮登场,展示首发经济魅力,激发消费活力,夯实增长底气。
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作为2024消费促进年关键词之一,首发经济走入大众视野。在市场竞争中,“首发”意味着独占鳌头,是实力的象征。首发经济,正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实力、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做到首发看似容易,实则不然。有的地方,首店开张时异常火爆,消费者纷至沓来,结果没几天就门庭冷落。有的地方,首发产品同质化严重,功能都差不多,但价格差异却很大。如此“首发”,一哄而上,单纯追求“首次”,脱离实际需求,昙花一现,自然也留不住顾客。
从内涵实质看,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发展首发经济,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厚积薄发,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才能引领消费潮流、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产业创新和升级是强大支撑。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首发经济通过推陈出新助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反过来,通过产业创新与升级,企业可实现在市场首发“一炮而红”之后,迅速营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实现“首发即领先”。
瞄准市场需求是必要前提。既然是首发,必然应该是以前从未有过或见过的,是“首次亮相”。企业应通过深入调研,看看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首发的新品或精品不能是简单意义上的奢侈品、高端消费品,而应在品质、设计和工艺上达到一定标准,同时又契合绿色、智能、健康、时尚的消费发展新趋势,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释放集聚效应是有效途径。一次新品首发,背后涵盖了研发、发布、展示、推广以及销售等各环节,围绕新品构筑起全新的产业链、生态圈,进而推动区域内由单次首发走向多元首发。例如有的地方举办全球首发季,吸引了国内外品牌参与,集首发、首秀、首展、首店于一处,呈现规模效应,不仅增加了区域吸引力,而且解锁了更多消费新场景、新空间。
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首发经济。例如,在品牌宣介、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优惠,为首发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产业创新与升级等政策支持,推动首发经济在激发消费潜能和扩大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

05   绿色职业未来可期

刘沛恺
碳排放管理员承担着监测、统计和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为高能耗建筑提供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案……这些绿色职业从业者被形象地称为“绿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绿色职业应运而生,不断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和发展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有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绿色职业的认可,既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又对促进就业创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绿领”不仅代表着新的职业方向,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运用科技手段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能够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绿色职业从业者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相较于传统职业,绿色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等。培育壮大绿色职业从业者队伍,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方施策、共同发力。
一方面,需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职业从业者教育培养体系。为积极引导和规范绿色职业发展,相关部门需做好协调规划,不仅要进一步开发绿色职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好绿色职业的就业扩容和就业吸纳功能,还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多方联动协同作用,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训计划,完善绿色职业认证及人才考评体系,帮助从业者提升技能和职业认同感。
另一方面,绿色职业从业者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打牢专业功底。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绿色职业从业者要持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环保技术,以科学的方法推动绿色事业发展;还应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团队协作和跨领域合作,积极探索低碳、节能的解决方案。绿色职业从业者还可积极传播环保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生态环境保护行列,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职业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发展前景广阔。期待绿色职业从业者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立足自身岗位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06   AI向技术临界点加速

孙昌岳
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在最新出版的《奇点更近》一书中,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图景:人类将与人工智能(AI)“融合”,开启奇妙的旅程,包括思维能力爆炸式增长、创造力爆棚,疾病、衰老等一系列愁人的问题也能逐步得到解决。作者甚至猜测,生活在未来的人将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数字永生”。
库兹韦尔认为,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年代,“人类迈向奇点的千年征程已经步入冲刺阶段”。
所谓奇点,指的是技术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将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一旦迈过这个临界点,整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库兹韦尔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步的“加速回报定律”。这个定律认为,科技发展并非匀速前进的,而是呈指数级增长,其与创新互为动力,二者进展速度都会越来越快。库兹韦尔引用了从生命演化到计算能力等大量实例证明其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那个预想中的未来”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来临。
早在1999年,库兹韦尔就预言,到2029年人类将拥有超级人工智能。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过于乐观”,实现这一目标“至少需要一个世纪”。然而,2022年底,ChatGPT展示出生成式AI的广阔前景,证明库兹韦尔的乐观不无道理。
除了人工智能,包括纳米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在内的众多技术也如库兹韦尔预言的那般迅速发展。
比如,在2023年1月,《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用纳米机器人携带药物对膀胱癌进行治疗的研究。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让实验鼠身上的肿瘤缩小90%。延展来看,应用纳米机器人来治疗癌症,从而延长人类生命的设想,曙光已现。
又如,美国神经科技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宣布将开展第二例脑机接口手术。该公司同时预测,在几年之内,将会有数千名患者将接口装置植入大脑。虽然这项技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计算机实现意念交互应当不是梦想。如果将纳米技术和脑机接口这两项“黑科技”结合起来,实现库兹韦尔所说的人机融合、智能倍增也将是完全可能的。
应该说,库兹韦尔理论的意义远远不止描绘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他的思考方式凸显了知识的价值。业界评价认为,他运用了一种“超越货币的方法”成功衡量了算力增长和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这也是未来学能够超越预测、幻想,成为一门严肃学科的重要理由。
此外,未来学也引发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涉及意识的本质、身份认同和人类未来走向等诸多议题。在一个机器智能可能超越人类的世界里,人类是会被时代所淘汰,还是将突破现有局限,迈上一个全新的层次?库兹韦尔认为,尽管有许多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发展最终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如果人们简单套用这个历史规律来预测未来,或许会存在巨大的风险。
这也是《奇点更近》试图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要确保人类在奇点到来后迎来一个美好的时代,需要在奇点到来之前就对人与技术、人与人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思考,并从中找出方法,确保技术始终沿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