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刘宁、徐京城和张晓东老师合作文章EST:MOF基催化剂中被忽略的残留物种是如何参与催化反应产生有毒副产物?

学术   2024-10-28 22:29   上海  

第一作者:毕付坤 博士(上海理工大学)

通讯作者:刘宁 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徐京城 助理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张晓东 教授(上海理工大学)

论文DOI: 10.1021/acs.est.4c06351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刘宁教授、材料与化学学院徐京城助理研究员和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教授等合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How the Most Neglected Residual Species in MOF-Based Catalysts Involved in Catalytic Reactions to Form Toxic Byproducts”的研究论文(DOI: 10.1021/acs.est.4c06351),探究了Zr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负载Pd催化剂在催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甲苯、二甲苯)过程中,催化剂中残余Cl物种参与降解反应产生有毒含氯副产物的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深入解析了VOCs的降解路径、残余Cl物种的迁移转化机制以及含氯副产物产生的机理。研究人员通过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Pd-UiO-66催化剂用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催化降解,结果发现制备UiO-66ZrCl4残余的Cl物种能够参与降解反应产生含氯副产物甚至是剧毒性物质二噁英前体物二氯苯。基于材料表征、降解中间物种检测以及DFT计算确定了残余Cl物种的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路径以及氯化反应机理。最后,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高效残余Cl物种的去除方法
全文速览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材料被开发出来用于环境治理。其中,金属有机骨架(MOF)因其高比表面积与高孔隙率成为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优异载体之一,并广泛应用于非均相催化。然而,材料合成过程中的残留物质与目标污染物之间的潜在反应往往被忽视,这些反应可能形成高毒性副产物。因此,该研究以广泛使用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UiO-66负载PdPd-UiO-66)催化剂为例,研究催化剂中残留物质如何参与芳香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降解反应。结果表明,源自ZrCl4金属前驱体的残留Cl物种参与了VOC降解反应,导致产生各种含氯副产物,甚至产生甚至是剧毒性物质二噁英前体物二氯苯。同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残余Cl物种的迁移转化路径以及含氯副产物的氯化反应机理。此外,还提出了高效去除残余Cl的方法。该研究将引起人们对基于MOFs基催化剂的多相催化,特别是环境友好型催化中残留物质存在的重视
引言
MOFs材料,特别是具有Zr6节点的ZrMOF,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使得MOFs框架在催化过程中保持结构稳定,并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降解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MOFs的高表面积和高孔隙率促进了贵金属的分散,限制了它们的生长,提高了底物分子的传质效率,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因此,制备以MOF,尤其是UiO-66为载体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VOCs降解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在MOFs基催化剂中是否存在残留物质以及残留物种是否会与目标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剧毒副产物,这些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该研究以UiO-66负载PdPd-UiO-66)为例,研究Pd-UiO-66中残留Cl物种在催化VOCs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转化及氯化反应机理,并提出高效的残留Cl物种去除方法。该研究为MOFs基多相催化催化剂中残留物质的忽视敲响了警钟,并为MOFs基多相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图文导读

催化活性与含氯副产物产生

Figure 1. VOCs conversions over Pd-U-Cl (a) and its corresponding generation of CB during VOCs oxidation (b); TD-GC-MS spectra (c) of toluene degradation over Pd-U-Cl (product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rial numbers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S3).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以苯、甲苯以及二甲苯(BTX)为探针分子测试Pd-U-Cl的催化活性,可以看出Pd-U-Cl对于BTX的降解性能遵循对二甲苯 > 间二甲苯 > 甲苯 > 邻二甲苯 > 苯,表明Pd-U-ClBTX均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BTX降解过程中,通过GC检测到了一种含氯副产物——氯苯的产生。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氯苯的浓度先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并消失。并且在甲苯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氯苯浓度最高,依次为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进一步,通过TD-GC-MS探究在甲苯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种。可以发现,除了氯苯外,还产生了另外4中含氯副产物。同时也通过TD-GC-MS研究了苯和二甲苯的降解中间产物,发现在降解过程中均会产生多种含氯副产物,并通过检测到的中间产物分析总结BTX的降解路径,以及含氯副产物产生路径

含氯副产物分布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chlorine-containing byproducts detected by TD-GC-MS during toluene (a), benzene (b), o-xylene (c), m-xylene (d), and p-xylene (e) degradation over Pd-U-C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content of chlorine-containing byproducts in a-c (f).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为了研究BTXPd-U-Cl上降解过程中生成的含Cl副产物的分布和生成规律,计算了含Cl副产物的TD-GC-MS谱峰面积。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含Cl副产物的生成先增强后减弱。在甲苯氧化过程中,氯苯的生成温度最低,生成量最高,其次是苯氯、1--2-甲苯、1--3-甲苯和1--4-甲苯。这表明在Pd-U-Cl催化剂降解甲苯过程中,甲基首先被残留的Cl取代,依次是甲基和苯环上的H原子。对于苯的氧化来说,仅有氯苯产生,并且与甲苯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氯苯相比,氯苯产生的温度更高、含量更低,这进一步表明甲基会被残留Cl物种优先取代。同样,对于二甲苯的降解,含氯副产物的产生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残留Cl物种会优先与甲基发生取代反应,然后是苯环上的H原子,最后为甲基上的H原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甲苯降解过程中会生成剧毒性物质二噁英前体物的前体物——二氯苯
通过对含氯副产物生成的分布与规律分析可知,Pd-U-Cl中残留Cl物种发生的取代规律如下:(1)在甲苯和邻二甲苯降解过程中,甲基优先被残留Cl种取代,形成含Cl副产物。(2)二甲苯降解过程中氯苯的产生是由于二甲苯去甲基化产物甲苯中的甲基被残留的Cl取代。氯苯的生成顺序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3)在二甲苯降解过程中,随着甲基从邻位到间位再到对位的转移,含Cl副产物的总量逐渐减少,而剧毒性二噁英的前体二氯苯的含量则依次增加。

催化表征

Figure 3. HRTEM images and elements mapping of Pd-U-Cl (a-c) and Pd-U-NO3 (d-f); the Cl 2p orbit XPS spectra (g) of the supported Pd catalysts.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通过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TEM以及XPS对催化剂中残留Cl物种的含量、存在以及存在形式进行表征,结果发现Pd-U-Cl中残留Cl物种的含量为0.80 wt%,并且Cl物种均匀分散在Pd-U-Cl催化剂表面。此外,Pd-U-Cl中残留Cl物种以吸附氯(Clads)和桥连ClClbr)物种的形式存在,并且以Clbr物种为主

残留氯去除

Figure 4. Toluene conversion over the as-prepared catalysts (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generation of CB (b) during toluene oxidation; TD-GC-MS spectra (c) of toluene oxidation over Pd-U-Cl-NH3-24.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Pd-U-Cl中残留的Cl物种会参与BTX的降解反应,从而产生含有Cl的副产物。因此,采用AgNO3沉淀法和用稀氨水洗涤等各种方法去除UiO-66中的残留Cl物种,并合成负载型Pd催化剂。以甲苯降解为例,研究了残留Cl物种的去除以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发现,通过AgNO3沉淀法和稀氨水洗涤均能去除Pd-U-Cl中的残留Cl物种。然而,通过AgNO3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甲苯催化性能显著降低,而采用稀氨水洗涤制备的催化剂对甲苯的性能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提升。因此,用稀氨水洗涤是去除催化剂中残留Cl物种的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反应机理与氯物种迁移转化

Figure 5. DFT calculations of transition states and corresponding schematic diagram for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l species during toluene (a, e), o-xylene (b, f), m-xylene (c, g), and p-xylene (d, h) over Pd-U-Cl.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最后利用DFT计算研究了含氯副产物产生的机理和迁移转化机制。首先通过计算研究了含氯副产物产生的氯化机理,发现含氯副产物通过Cl物种的亲电取代生成。然后通过简化计算,优化并计算各种含氯副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的能垒。结合DTF理论计算与TD-GC-MS结果可以得出:甲苯在Pd-U-Cl上降解时,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由于甲苯转化为氯苯的能垒最低,甲苯中的甲基优先被Pd团簇激活,并被Clbr取代,生成氯苯。然后甲基和苯环上的H被取代,分别生成苄氯和氯甲苯。二甲苯的降解与甲苯降解类似,二甲苯中的甲基首先被残留的Cl种取代,形成氯甲苯。之后,氯甲苯中的甲基被进一步取代生成二氯苯,二氯苯是高毒性二恶英的前体。与甲苯降解不同,二甲苯的第二个取代位点是苯环上的H原子,其次是甲基上的H原子。综上所述,无论是甲苯还是二甲苯,甲基最容易被Pd-U-Cl中残留的Cl种取代,产生含氯副产物

小结

该研究制备了UiO-66负载Pd0.05 wt %)催化剂用于BTX降解,并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性能。然而,不幸的是,来自UiO-66-Cl的金属前体的残留Cl物种在Pd-U-Cl中的存在参与了BTX的降解,导致形成含Cl的副产物,甚至是剧毒性二噁英的前体——二氯苯。通过TD-GC-MSDFT计算研究Pd-UiO-66中残留Cl物种在催化VOCs降解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氯化反应机理,并提出高效的残留Cl物种去除方法。这些发现揭示MOFs基催化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残留物质是如何参与催化降解形成有毒副产物的,并为设计环境友好型MOFs基多相催化剂提供了指导

作者介绍

毕付坤: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VOCs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Catalysis BACS ES&T EngineeringJournal of Catalysi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H指数41,其中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热点论文

刘宁: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材料、水污染控制、CO2还原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 Letter等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H指数46,其中9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
徐京城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和低维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能研究,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手段,针对光电催化反应、气敏吸附等进行机理研究和结构设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omposites Part B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Langmui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
张晓东: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启明星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202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启明星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VOCs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ACS ES&T EngineeringJournal of Catalysis等上发表SCI论文190余篇,H指数78,其中60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5篇入选热点论文。(主页:http://sea.usst.edu.cn/_t80/2013/1015/c1640a19898/page.psp)。

备注:
Permissions for 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  Copyright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参考文献:

B.F. Bi, J.F. Wei, B. Gao, S.T. Ma, N. Liu, J.C. Xu, B.L. Liu, Y.D. Huang, X.D. Zhang, How the Most Neglected Residual Species in MOF-Based Catalysts Involved in Catalytic Reactions to Form Toxic Byproduc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06351

转载自:Environmental Advances

关注环材有料视频号提供会议、讲座等直播服务!


微信加群:

环材有料为广大环境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分享平台,我们组建了环境材料热点领域的专业交流群,欢迎广大学者和硕博学生加入。

进群方式: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邀请入群。请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扫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入群,获得更多资讯


环材有料
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