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博士论文:研究“性”的旅游观光业

学术   2024-09-01 20:51   英国  

大缸第909期

作者/杨又欣

编辑/孙宇凡/刘文科、排版/子晨



经常有朋友给我这样留言:

  • “我很想研究有亲身体会的题目,但导师老说不够宏大不要!

  • “我想探讨社会问题,但会不会不够正能量,所以不能研究呢?”

  • “我想做学术,就是想通过求真求知,揭露和质疑社会规范,可以吗?”


为什么不行呢?


我特别想推荐一份博士论文研究历程的自述来自我的母校、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后、英国杜伦大学地理学博士杨又欣。他从自己在泰国曼谷等地旅行经历出发,对同志观光旅游产生了兴趣,又进一步读博和发展成为博士论文。但是,其背后探讨的是非常深刻的问题:


  • 性/性别,如何作为一种文化霸权?

  • 性/性别,如何成为一种产业或劳动?

  • 性/性别,如何在地理流动中促成认同?


这些问题既深刻,又普遍,不会让我们觉得只是局限在台湾或曼谷。好的研究,不会陷入过于“本土”特殊故事的问题,也不会太割裂没法和“国际”理论对话。所以,我在9月初要开设的《研究计划写作班》(也是今年最后一期),都希望精读拆解这些优秀案例,和学员分享如何选择优秀的本地故事、但又做出有普世价值的理论选题!只有这样,博士申请和今后的论文写作才能让自己有兴趣、有动力、有贡献和有意义!


>> 近期学术课程


想写出让导师心动的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点击了解👇

《研究计划写作八讲》:选题到成稿、申奖全过程指导!今年最后1期,招满即止!

* 报名后提供研究计划优秀范本和评分标准。



本文转载自台湾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网站,

对原文略有删改。



移动:从个人到研究,从业界到学界


我喜欢移动,不仅是身体上的旅行,来回穿梭具象的国境边界,也是精神上的跨界,持续游走无形的职涯和学科疆界。从大学在台湾主修国际关系,硕班转念文化观光,毕业后进入旅游业,从事北美、欧洲豪华邮轮的行销工作,因缘际会接触到同志观光这个新兴的文化现象和利基市场,对于它在东亚地区如何运作、带来哪些社会影响,深感兴趣。


这份兴趣引领我再从业界回到学界,赴英国Durham/杜伦大学攻读人文地理学,并且在泰国曼谷进行田野研究。这一连串的移动,除了出自对世界的好奇,也是替自认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我,寻找一个安适其位之地所做的尝试,冥冥中揭示我研究兴趣的两个主要轴线:“边缘主体/行为”与“地方”


* 作者杨又欣(图源:网络)




宣泄:“道德监控”、身份认同与生存策略


我的博士论文“Travelling for Becoming a ‘Normal’ Gay Man: Liminality, Sexual fields, and Gay Taiwanese Men’s Sex Tourism to Bangkok” 聚焦台湾男性同志曼谷性观光的跨国移动现象,探问这个性少数族群为何如候鸟般,周而复始的旅游到这座城市?以及在旅游中,他们为何频繁地前往高度性化(sexualized)的空间,像是夜店、三温暖、情趣按摩院、go-go酒吧,并且密集地参与各种性实践?


* 曼谷的一家同志酒吧(图源:网络)


以台湾作为案例,对于同志观光领域在理论与实证层次上,具有独到的意义。过往研究奠基于20世纪末欧美白人同志的经验,倾向将同志观光诠释为性少数群体逃离异性恋霸权与恐同情结两种压迫交织的日常生活情境,去包容开放的异乡,与同类“连结”的性认同建构之旅。


然而,在21世纪台湾这个同志权益渐趋完备、多元性别友善蔚为主流,可以安心发展非常规(non-normative)性认同,因而吸引众多外国LGBTQ人士朝圣拜访的“亚洲同志灯塔”,男性同志反其道而行地蜂拥旅游至曼谷,并将之昵称为“回娘家”的性观光实践,显然异于既有文献的“逃离叙事”,凸显从“当代”或“非西方”的视角,重新思索跨境移动与性(sexuality)之复杂连结的必要性



透过混合着旅伴与导游的交杂身份,跟随台湾男同志一起旅游曼谷的参与式观察,加上与这些同志旅人的个别访谈,我发现他们之所以反复前往曼谷从事性观光,除了因为旅游至异乡创造的匿名性与阈限性(liminality),合理化观光客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性实践之参与;也由于泰国社会崇尚华人外貌的种族化情欲,大幅提升台湾居民在当地的性魅力


进一步分析,这些鼓舞受访者投身曼谷性观光的地方性因素,其实源自台湾社会脉络中的“得体”性道德政治与主流审美观


前者主要肇因于,身处社会边缘的同志在争取公民权(如婚姻)的过程中为获取社会认同,社群内部兴起一股力倡约束个人性生活,以营造符合主流道德价值之“得体”形象的“道德监控”风潮


后者则关乎台湾男性同志文化中对于性魅力狭隘单一的定义,独尊年轻、健壮、阳刚等特质,而循此开展的高度阶级化互动模式,使得不合乎此审美观的多数受访者,深陷男同志交友市场的边缘底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被排除于亲密关系网络之外。


* 位于台北的彩虹人行道(图源:网络)


在此背景下,曼谷性观光成为男性同志宣泄被压抑的情欲以及拓展被限缩的交友机会之重要管道,这些宣泄和拓展,也让他们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具有得体的道德形象和完备的亲密关系经验之“正常”男同志,说明同志观光这样的跨国移动,是性少数族群与日常的性道德政治和主流审美观折冲妥协的生存策略,也体现在当代台湾地区,男同志代表的不单是一种性倾向,它更是一种揉杂特定性道德规范与性魅力标准的身份认同



都市中的边缘主体


博后阶段,我将研究的地方尺度再拉回到都市,聚焦于另一边缘主体:性工作,探讨该产业与其营业所在地之周边居民的互动关系。


借由在高雄三个著名风化区的田野访调以及跟当地住户、商家的焦点团体与一对一访谈,这个研究想了解性工作这种承受高度污名的劳动,对于周遭邻里的地方名声与公共空间使用带来哪些象征与实质层面的影响?


*素有“排毒一条街”称号的高雄九如路(图源:网络)


与性产业比邻而居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由此衍生的经济利益或损失,如何重塑附近居民对于性工作的观感跟态度,由此进一步论证,人们的性道德标准在情感与金钱的中介下,如何上下浮动且不断与现实进行协商。


这个研究希望传达在性工作相关文献中,长期被忽视或“被代言”的社区居民声音,也指出性专区的设置与规划,除了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理性务实的权衡,还必须考量性道德意识形态在其中扮演的微妙角色 



相关课程

>> 想写出让导师心动的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点击了解👇

《研究计划写作八讲》:选题到成稿、申奖全过程指导!


>> 也可以直接扫码海报报名👇🏻

今年最后1期,招满即止!

* 报名后提供研究计划优秀范本和评分标准。


相关推送

巴黎奥运开幕式:从“厌女”到“平等”,我们花了100年!

为什么没有女思想大师?

一文读懂上野千鹤子:现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人大教授猥亵女学生事件,我们为何如此愤怒?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909期推送

社会学理论大缸
创办人孙宇凡,笔名高行云,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出版专著《历史社会学的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