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摆拍!“8个瑞士卷怎么分?”,这种博取流量、意在带货的自拍视频何时休?

文摘   教育   2024-11-09 09:25   江苏  

点击上面的蓝字【学术之乎者】,关注我们


如今,大众消费真的降级了,从“摆拍”的视频就能看出来!


前年是车厘子,去年是榴莲,今年沦落到瑞士卷,明年估计只能是辣条了!


这两天,“8个瑞士卷怎么分?”的视频火爆全网,竟然比美国大选、歼35官宣、A股大涨还引人注意,霸占热榜榜首一整天!



一盒瑞士卷8个,儿子吃了2个,女儿吃了2个,丈夫吃了2个,而妻子哄完孩子睡觉后想吃剩下的2个,却被丈夫数落教育。


丈夫的理由是:宝妈应该在正餐时多吃些饭,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如果她现在吃了瑞士卷,孩子就没得吃了。


宝妈感到非常生气和委屈,当初是丈夫让她成为全职妈妈,现在连吃一块蛋糕都要受到限制,于是反驳说自己吃饱饭也可以吃零食,并且表示已经为孩子做的够多了。



该事情发酵后引发全网热议,运用前辈们的固定话术就是:“随手一拍,没想到火了!”


当然,也有网友质疑此事就是剧本炒作:嫁给脑袋上长“摄像头”的老公,生活就会像一个段子。



目前,女子已经删除视频、关闭评论,并表示:“自己重度抑郁5年,这次事件占用了太多公共资源,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我也感到非常后悔和抱歉。”


重度抑郁症还有空拍摄视频、剪辑上传?抑郁症成护身符了,这个还是重度抑郁症,给自己叠buff?


正是由于这些“没病装病”的人太多,使得一些真正被抑郁症困扰的人却得不到有效治疗。


那么,这个视频为何会得到炒作呢?


看到一个网友富有道理的评论——因为包含的“要素”既鲜明又齐全。


这个短短半分钟视频囊括了“为家庭牺牲当全职妈妈”、“被丈夫道德规训”、“经济上依附丈夫”、“缺乏财产支配力”等诸多矛盾。


然而,夫妻双方的对话上下文逻辑跳跃感极强,问答的因果关系不直接,存在严惩衔接脱节的行为。


比如:妻子问她为什么不能吃,丈夫的回答是:“父母要好好吃饭给孩子树榜样!”(道德教训);


女子的反驳理由却是:“你连这个都供不起吗?”(全职妇女的经济依附问题)。


问答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明显就是为了刻意塞进上面所说的那几个关键“要素”。


视频的“结论”是要直截了当、当面、恶狠狠地吃掉那个蛋糕,有浓厚的悲壮情绪,寓意直接反抗,宣示合法占有的权利。


甚至这个瑞士卷“道具”的安排也可能别有深意,为什么不是绿豆饼呢?


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有点高级感、轻奢感,突出这个“抢食”的心理。


瑞士卷其实就是蛋糕,故事隐喻就是“分蛋糕”,大家都明白“分蛋糕”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家正好4人8个蛋糕,就是在向观众昭示一个应然的分配格局(每人2个),违背这个分配方案就是肉眼可见的不公平,从而引导观众直接快速得出“结论”。


还有一个疑点:她是如何预判丈夫不让她吃那两个?


恰恰刚好就在这一时间段,有了镜头记录,甚至还看镜头,这不就是特意设计吗?


哪家夫妻聊天时候,会提前架起摄像头对着自己?这是要复盘吵架的结果吗?哪怕是从监控视角拍摄,我们都当他用心了。


再说正常家庭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这玩意才多少钱,算20块一个,普通家庭就不能再买几个,非得吵架?


确实是剧本表演,刻意制造性别矛盾,目的就是为了搏流量。


现在盒马一直在直播卖瑞士卷,瑞士卷赚麻了!


美团:瑞士卷蛋糕30g,6.41元,30分钟送达;


淘宝:瑞士卷整箱1斤,12.94元;


拼多多:瑞士卷整箱5斤,25.57元。


京东:个人已卸载,情况不明!


其实,我们随便翻翻这个拍视频的账号,你就能发现,账号不仅有几万粉丝,而且拍了近百条数据凑合的视频。每一个留存的内容作品,都有几千点赞,有几条几十万赞的平台小爆款视频。


更讽刺的一点:一个因被丈夫欺压出圈的全职宝妈,此前高频率发布的近百条视频,竟然没有一条跟自己的孩子、老公有关。


你“全职”了个锤子啊?


仅仅分析一遍账号数据,我们就能得出的结论是:宝妈账号不仅认真运营,而且存在多个营收项目,至此全职宝妈的身份为假。


她就是一个职业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



现在太多为了流量故意整剧本、带节奏,前不久有个叫“香菜猪蹄”抖音up主也这么干过,都是拍“委屈线路”


最终还是印证了那句话:视频的尽头,就是带货!


这种摆拍比“猫一杯”高级的地方就在于:只要公安机关不动用刑侦手段,都是她自己说了算,根本不怕被封。



发自内心的劝大家一句:不用同情任何人。


我们要学会收起同情心,以一种看客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人和事,不要轻易共情,更没必要把自己代入,去和别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呢?


因为人不是可怜就值得同情的,人必须是本性善良才值得同情。


但是:可怜人不等于善良人。


我一直都认为,家庭是一个集体!


男人认可女性的付出,他才愿意承担责任


女人孩子认可男人的付出,才能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让孩子自由成长,自信富足。


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他们才愿意快速成长,分担父母的压力。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付出,才能成就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家庭才不是累赘,而是港湾。


在家里,可以报团取暖。


在外面,可以患难与共。


这才是家庭的意义!









往期推荐:

学术之乎者
一位不“误”正业的博士,与你共同分享教育、学术、学习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