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历明明已经超过99%的国人,为何生活还是那么难?

文摘   教育   2024-10-10 07:54   江苏  

上周六是导师的生日,我们已经毕业多年的博士、硕士们,分布在天南海北,难得能够欢聚一堂。

在给导师送上祝福的同时,也相互倾诉彼此的工作、生活境遇。因为我们其中不少人也在高校任教,不免谈及工资的话题。由此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火爆的“65位高校教师接龙晒工资”事件。

众人皆是叹息,辛辛苦苦熬到博士硕士毕业,每月到手仅仅数千元,房贷、车贷、教育、医疗费用压力山大,何时能够实现财富自由?
一位师弟不禁发出灵魂质问:研究生学历明明已经超过99%的国人,为何生活还是那么难?

我们众人顿时陷入一片深思……

01 我国多少人拥有研究生学历?

这得出这个数字,我们要先回顾一下历年考研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

近些年,由于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和经济环境下行的双重影响,考研报名热度逐年升温。从以往历年数据来看,考研报名人数与高校毕业生人数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如2021-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909万、1076万、1158万,考研人数为377万、457万和474万,后者约为前者的41.6%左右。而2024年预计将有1187万高校毕业生,所以可以粗略初步得出报名人数约为498.6万

当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趋势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与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相对应的是,研究生扩招也是一种趋势,录取人数稳中有升!具体如下图:

2023年,全国864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名额,不算保送生,共计761763人,报考人数474万人。

根据新东方今年4月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计算出23考研报录比为5.7:1,录取率大概在16.7%

不仅是考研及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博士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今年10月以来,多所985高校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与往年相比,学校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再次增长。

西安交通大学发布的《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计划招生2100名,与2023年计划招收人数1800名相比,招生规模明显扩大。

上海交通大学也是增幅明显,博士计划招生人数从2020年的3000人左右,到2023年的3200名,而2024年扩招为3500人。

南开大学由2022年的1300名,到2023年预计招生1400名,再到今年的1500名左右,招生人数也是持续增长。

下面列举了几所招生人数较多的高校近几年的博士招生情况(由于部分信息来源非官方,因此会有偏差):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博士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6.56万人,扩招到2022年突破13万人

2023年3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全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365.4万人,这两年增加比例比较快的是博士生,博士生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55.6万人,是2012年的2倍。

那么,我国的研究生、博士这个群体有多少人?

我们看看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一个数字吧:

2014年之前,我国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博士49万人。

2014年至今,我国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0多万,博士30多万。

另外,还有在校没有毕业的硕士研究生300多万,博士40多万。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拥有硕士研究生的数量是1000万人,博士是100多万。

由此可知,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口约为1100万,占全国14亿总人口的0.79%。

换句话说,只要你拥有研究生学历,确实超过了99%的国人。

02 但“99%”这个数字有意义吗?

即使你拥有了研究生学历,就真的意味着过的比其他99%的国人幸福?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要搞明确“99%”这个数字究竟有没有意义。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亿人,其中0-14周岁人口占17.95% , 15-59周岁人口占63.35%, 60周岁以上人口占18.7%。

换算过来,约有2.6亿人,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有2.5亿人,是还未到14岁上高中的青少年;

还有10%左右,是已经过了50岁准备退休的准老人;

这就已经近50%人口不在你的竞争之列了。

而剩下的50%人口,可以说是当前社会行业中的主力军,而在这些人当中,还要继续进行分类分层:

农民占40%,工人占15%,服务行业占20%,以及失业人口占5%,这就已经占据了80%的人口比例,而他们的学历相对来说普遍偏低。

而剩下的20%人中,即公务员、教师、工程师等,他们的高学历比例远远高于那80%的人群。

所以说,超过“99%”国人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你的对照组是你的同龄人,而不是全国所有人。

这个比较的“分母”搞错了,正如我们天天骂男足道:“全中国14亿人,为什么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呢?”要知道,这11人不是从14亿人中去找,而是要从数量不足10万人的注册球员中去找,而日本有60万,英国、意大利各有400万,德国则有600万。

言归正传,研究生学历固然在找工作时还有竞争势,但早已不是超越众人的所在了。这个优势也只是建立在庞大的本科、专科学生基础上,因为这些行业最低门槛也就是大专了,而硕士研究生,说到底不过是比本科和大专稍微好了那么一点。

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生学历并没有过多优势。同一层级下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持续学习与长年积累。有的人工作积累了几年后,厚积薄发,不断走高,而有的人一旦不再年轻,就失去了行业竞争力。这其中,积累显然是一切的关键。

03研究生扩招带来了什么?

正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所说,研究生逐年规模扩招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很多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进入了研究生教育体系。这些学生在学术融入、学术参与等方面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完成的博士论文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其次,研究生人数的扩张超过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很多博士必然没办法找到学术岗位的工作。有些研究生读书期间的心思不一定在学术方面,必然会影响培养质量。

以上是从宏观方面来讲,结合这些年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高校研究生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部分高校取消了发表小论文的强制要求,有不少工科导师肆意接横向。导师压着手下的研究生去做,导致毕业论文发表极其惨淡,最终只能去普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牛马。

二是众多研究生大量涌入各省市选调和公务员队伍。尤其是部分名校毕业生晋升方面明显快过别人,形成了清华派、北大派,由于他们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资源支配要,从而严重挤压其他高校学生的职场空间。

三是部分精英中学开始吸收名校研究生。尤其是生化环材和数学专业的,以此作为噱头打造品牌,虹吸更多的优质生源,继续推高和维持升学率。这两年,被网友誉为“博士后流动站”的深圳中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是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加明显。扩招之前学生有限,导师还能手把手亲自带,培养最起码还能保证下限;扩招之后,研究生基本靠自力更生,普遍缺乏指导帮带,硕士毕业时,导师竟然叫不出学生名字的事件已是屡见不鲜。

厉害的研究生Paper发到手软,出国读博、博后,学术界工业界混的如鱼得水;没人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成果寥寥,很多文章有明显错误,去企业界也吃不开,能力被别人甩开一大截。

04 面对职业焦虑,研究生该何去何从?

那么,作为研究生,究竟该如何增强就业竞争力呢?

一是明清自身优势,制定奋斗目标。搞明白自己的优势与性格,比如你是学市场营销的,性格喜欢安静,就往市场分析策划方面发展;如果你性格外向,就往营销策划方面发展。

同样的专业,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选错的话,那工作起来真的特别痛苦。

二是明确专业出路,合理针对学习。搞清楚所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最好是请教毕业的学长学姐,不能单纯听老师描述的专业前景规划,说的天花乱坠,但毕业才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比如,你是高校学生物工程的研究生毕业,你以为都能去做研究吗?真是有些天真了,你最可能去做医药代表,天天负责跑业务。

三是了解职位要求,及时调整融入。有的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根本不明确所要应聘或实践职位的基本要求,甚至也不衡量岗位与自己能力是否合适,最终导致应聘失败,要么做起来相当痛苦,最后辞职或者转岗。

四是掌握专业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如果你没有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就很难拥有不可替代性,也很难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进而影响自己的晋升与发展。如果你的岗位谁都能做,那么你永远就是可能被淘汰的对象。而如果这个岗位只有你能胜任,你就有与老板谈升职、加薪的资本。

总而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

研究生再焦虑也于事无补,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在你追求高收入的时候,你要先想想自己值不值?老板凭什么掏更多的钱来买你的能力?

你若想得到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先得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你。

你要相信,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你努力就有收获,积极就能上进的时代!

加油吧,少年!













































END













































酸甜往期推荐:

研究生生活|不少考生质疑考研是否公平?我只想说:弱者抱怨,强者不言,智者思变!

研究生生活|成为研究生之后,我懂得了这10条刻骨铭心的惨痛道理!

知乎热议|你在实验室最惊险的瞬间是什么?

知乎热议|带了不太聪明的研究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知乎热议|斯坦福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风,有什么差异?


学术之乎者
一位不“误”正业的博士,与你共同分享教育、学术、学习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