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毕业后到银行工作的研究生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文摘   教育   2024-10-16 07:01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中,银行一直是高端“金融行业”的代名词之一。


进入银行也意味着将拥有丰厚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环境,并且还是个稳定的“金饭碗”。


然而,银行是一座围城。


当外边的人越来越难进入时,里边的人也在想着离开。


能够进入银行工作的应届生们,大多是从985、211高校的金融、财经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


经过了多年苦读后,怀揣“金融梦想”,进入银行:


他们闪闪发光的简历经过层层筛选,从211到985,甚至常青藤;


要在笔试中解答出开普勒定律、看懂机械齿轮、能用经济学模型分析垄断案例,15分钟完成3篇英文阅读理解;


在面试中舌战群儒,顺利通过体检,才能最终拿到录用通知。


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春招、秋招的千军万马之中拼杀而出之后,面对的工作状态却和当年的职业理想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更让年轻人感到无望的是,只要是校招进来的员工,不管是名校的研究生,还是普通大学的本科生,都要从柜员做起




工作2~3年后,才可以转岗到客户经理,做看起来「更有前景」的销售类工作。


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真的没想到,名校的研究生跟你去竞争一个柜员的岗位。」


毕业生们在学校学的,都是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高大上的理论。


但真正在工作中却发现,工作内容和学习的专业一点都不相关,在基层网点,甚至省分行,所做的都是金融系统底端的营销工作。


银行中的晋升通道也变得狭窄,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缺乏成长性。如果想接触到银行系统内更高端的工作,只有去总行做金融产品设计。


但总行、投行等部门的产品设计工作,似乎只有清华、北大毕业生才进得去。从底层干起的人,大概率升不上去。



有一位硕士无奈地说:“我发现,自己的研究生学历没有任何优势。谁更有人脉和能力,把别人的资源和资金带进银行来,谁的收入就高。


有时候实在想不通,当个银行柜员而已,都已经卷成这样了吗?”


银行的“卷”主要在于参与竞争的人数太多,金融体系历来被视为高薪、体面,备受毕业生们青睐,财经类专业也持续火热。


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毕业的870万大学生中,100万人学的是财经!


这必然推高了进入银行的门槛,有些股份行的隐形录取门槛,已经要求必须是硕士或985、211、双一流高校.


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大量留学生开始考虑回国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卷”进银行后,高校毕业生们发现工作状态与想象之间差异巨大,一大批新人开始迫切地“逃离”。


“我以为自己是按照未来行长接班人来培养的,没想到只是给行长看门的。”


“我一个985大学的法学硕士,现在到了理财经理岗,感觉研究生白读了,法考白过了。每天都在拉存款、卖保险、卖理财。”


此外,在晋升讲究论资排辈的银行,留给年轻人们的机会更是越来越少。


有人坦言:“继续留在网点,我顶多做个业务主管,我已经能看得到自己40岁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微博上,有一个名为“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的超话,创建于2018年,至今仍在持续更新中,其中已经发布了6.5万贴,有3.3万人参与,阅读量达到了3.5亿。



选择去银行的毕业生们纷纷留言:

“以后过得再不好,我就是去跑滴滴,送外卖,也不干银行了。”

“在银行网点工作一个月后,唯一愿望就是离开这里。”

“三个月了,裸辞了。”

教师、公务员等成了他们的新选择,3月11日一张新发布的帖子上,一位准备考公离职的网友写道:“已经在路上了,家人们,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上岸!”

银行流失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很多人还都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原来心怀梦想,也有些心高气傲,自然会想着离开。

付出和努力不成正比,才是大家纷纷想要逃离柜台的原因,大多数人看不到走出柜台进入支行行政机构的希望。

他们觉得:与其蹉跎岁月,不如不负青春。






往期推荐:

纽约“流浪复旦博士”表达归国愿望,镇政府回答简短有力:美国国籍,无法介入!赞一个!!!
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去救济美籍“复旦流浪博士”?坚决不能答应!
科研学术|今年以来数十位50岁以下专家教授病世,为何科研人员会“英年早逝”?
研究生生活|成为研究生之后,我懂得了这10条刻骨铭心的惨痛道理!
知乎热议|为什么读博士这么惨,还有人愿意读博士呢?


学术之乎者
一位不“误”正业的博士,与你共同分享教育、学术、学习的点点滴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