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印发《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容涉及公路、铁路、民航、水运、邮政等多个领域。作为指导陕西中长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它全面系统地擘画了这个西部大省的未来交通图景。《纲要》将规划目标年定为2035年,同时展望至本世纪中叶。也就是说,预计到2035年,陕西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届时,“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在陕境内将全面畅通,“123交通出行圈”将全面构筑。
将规划置于全国交通规划版图的顶层视野来看,“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是国家层面确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它们横连东西、纵贯南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勾画出国际国内运输的主动脉。对外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构筑“123交通出行圈”,即:面向省内,要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关中平原城市群2小时互通,所有地市和主要县城3小时到达;
面向全国,基本实现周边省会城市1—2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经济区2—3小时直达,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直达;面向全球,基本做到快货物流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此外,还提出了要提升陕西省的枢纽省份地位,建成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宝鸡、榆林、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筑起“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协同周边、服务全国、融入全球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实现国际国内快速通达。
连通性方面,实现邻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全省三大区域多通道多方式高效互联,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等区域立体互通,城乡之间便捷连通。以“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当中,涉及、途经陕西的包括5条,即京津冀—成渝主轴、京藏走廊、大陆桥走廊、西部陆海走廊、 福银通道。
以这些涉陕路段为核心,按照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城镇分布特点,《纲要》提出,陕西省未来将建成“米字形+五横两纵”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旨在强化国家交通网主骨架在省域内的连通,加密省内运输通道,强化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支撑构建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增强西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
东西方向:连霍综合运输主轴,国家大陆桥走廊组成部分,陕西境内串联渭南、西安、咸阳、杨凌、宝鸡等城市。向东经郑州、连云港出海连接日本、韩国,向西经河西走廊至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构成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亚欧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主骨架。南北方向:包海综合运输主轴,陕西境内串联榆林、延安、铜川、咸阳、西安、商洛、安康等城市。西安以北段为国家福银通道支线组成部分,向北连接呼包鄂榆城市群,并 过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等口岸对接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 西安以南段为国家京津冀—成渝主轴组成部分,通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北部湾城市群,辐射东南亚、南亚。东北至西南方向:京昆综合运输主轴,国家京津冀—成渝主轴组成部分,陕西境内串联韩城、渭南、西安、安康、汉中。向东北方向连接京津冀,向西南方向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南至西北方向:福银综合运输主轴、西安至长三角综合运输主轴,陕西境内串联商洛、西安、咸阳。其中,福银综合运输主轴为国家福银通道组成部分,向东南方向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向西北方向对接宁夏沿黄城市群;西安至长三角综合运输主轴为国家大陆桥走廊组成部分,向东对接长三角。
横一:向北开放综合运输通道,东起太原连接华北区,经佳县、榆林,向西经乌审旗对接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构筑我省向北开放通道,强化榆林东西连接能力。横二:青银综合运输通道,国家京藏走廊组成部分,东起青岛,经太原、吴堡、绥德、子洲、靖边、定边至银川,向西对接西宁、拉萨等。
横三:郑银综合运输通道,东起郑州对接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延长、延安、志丹、吴起、定边,向西对接宁夏沿黄城市群,构筑起延安东西向通道。
横四:渭北综合运输通道,向东对接山西中部城市群, 串联渭南、铜川、咸阳至宝鸡,是我省渭北地区重要的横向加密通道。
横五:汉江综合运输通道,东起白河对接湖北,经安康、汉中至略阳,对接甘肃东南部地区。
纵一:陕川综合运输走廊,国家西部陆海走廊组成部分,北接甘其毛都口岸,经银川至宝鸡、汉中、重庆、 南宁,对接北部湾城市群。
纵二:沿黄综合运输走廊,向北连接呼包鄂榆城市群, 以省境内沿黄公路为核心串联府谷、佳县、吴堡、延川、韩城、大荔等县市,并向南延伸至商洛,是我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交通主轴。
“米字形+五横两纵”主骨架由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是陕西对内连接各城市群、各市,对外连通全国各大区域、城市群以及全球主要地区的主动脉。
骨架不仅支撑着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承担着全省主要客货运输任务,还将成为公路、铁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网络。
① 铁路方面,规划打造“米”字型高铁网为骨架、区域性高速衔接的高速铁路网和“四纵六横”普速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约3700公里,普速铁路约5800公里。②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合计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1万公里,将进一步提升省际间、城市群间通道能力,增强都市圈等重要区域辐射能力,强化相邻县区、重要节点间的有效衔接,补充提高路网效率和韧性的部分路线。
普通国道约1万公里,由1条首都放射线、4条北南纵线、16条东西横线、6条联络线组成;普通省道同样约1万公里,由6条放射线及环线、22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36条联络线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要谋划推进西安城市环线,形成“三环、六纵、九放射、十二横”路网布局。
③ 民航方面,将形成以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榆林区域航空枢纽为骨干,延安、汉中、安康、宝鸡、定边、府谷、渭南、商洛等支线机场为支撑,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干支协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机场体系。即将启用的西安机场T5航站楼 图©西部机场
④ 水运方面,形成以汉江、渭河、黄河为“两横一纵”主骨架,丹江、嘉陵江等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其中,汉江依托梯级开发,升级安康至白河段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汉中至安康段航道,全面畅通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构筑以安康港为中心的铁公水联运枢纽体系。延安宝塔区 摄影©悦西安
黄河结合古贤等水利枢纽建设,分期分段推进适宜河段通航;渭河、嘉陵江、丹江、泾河等围绕沿线城镇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适宜河段打造旅游航道。
⑤ 邮政方面,形成“一核、一带、两翼、多节点”的邮政网络空间布局体系。以西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为核心,关中地区为寄递物流发展带,陕北、陕南为两翼。
在枢纽性方面,《纲要》提出,陕西要深度融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多级立体、陆空联动”的陕西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格局,形成层级清晰、优势互补的枢纽布局。
重点支持西安-咸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巩固宝鸡、榆林、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提升延安、汉中、渭南、商洛、铜川等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能级。
延安火车站 摄影©悦西安
关中以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西安都市圈、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为引领,形成以西安—咸阳为核心,宝鸡、渭南、 铜川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陕北以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融合发展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为引领,形成以榆林、延安为双核的发展格局。
陕南以加快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引领,加快构建安康、汉中、商洛等多城联动发展格局。推进一批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建设。
区域交通协调方面,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提升城市群内部联通效率, 建设东西畅通、南北辐射、有效覆盖、立体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陕北积极对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等战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陕西向北开放交通枢纽。
陕南强化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通道能力建设,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提质增效,打造陕西向南对接交通枢纽。
梳理整体规划内容,西安都市圈也得到了重点关注和提及。
轨道交通方面,完善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发展,为通勤客流提供高效率、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咸阳、西咸新区、富阎等组团高效连通。
城市路网方面,推动西安都市圈路网升等改造,加快形成“三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推动城市道路网结构优化,加强城市交界地区道路和轨道顺畅连通,形成级配合理、衔接顺畅的路网体系。
点击阅读原文
见证西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