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悟:
在阴暗的角落中,那些充满“负能量”、“易受Pua影响”、“头脑简单”、“易怒”、“被害妄想”的角色,展现出各种人性的脆弱,却更能引起人们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哪些狂躁的特质能够制造激烈的冲突,却又让人产生同情与怜爱?哪些极端的人格会引发浩劫,却又引起深刻共鸣,让人难以忘怀?
这种平衡是每个讲故事者都需要掌握的。本书提供的创意词汇库是一个塑造人物性格的工具箱,将帮助作家点燃灵感,利用各种消极特质来打造富有人性的复杂角色,构建科学合理的动机,确保逻辑连贯,人物形象完整。通过描绘由生活经历和心理创伤造成的性格缺陷,打造出具有独特性、引发共情、易于投入的人物形象。
读后感悟: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茨威格,都会带来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十几岁时读《象棋的故事》,起初因为这个直白的标题几乎没引起我的兴趣,只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才勉强开始阅读。当时只被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吸引,对岑托维奇的好奇心甚至超过了B博士。二十出头时重新阅读时,开始对两位主人公的心理世界产生浓厚兴趣,于是阅读了几本心理学书籍,希望更好地解析人物。最近再次阅读韩耀成先生的译本时,发现故事情节和人物似乎已经远离我,文字充满着深邃与优美,我只看到茨威格忧郁而痛苦的内心。
第一次遇见茨威格是通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作品让无数情感丰富的女孩子感同身受,流下了潸然泪下。这使我模糊地意识到,这位作者能够捕捉到内心深处激情的人,他不仅能准确捕捉到这种情感,还能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给予最大的慈悲。他细腻的文字不仅是代表他们,也将自己的心灵与他们融为一体,没有分隔。因此,他在虚构和现实之间被撕扯,陷入矛盾。
茨威格对伟大人物的崇拜和迷恋在他的传记作品中得到体现,他用激情洋溢的语言赞美他们。然而,他却深陷对自己声誉的恐惧中,批评家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作家”,这种评价让他缺乏自信。在《象棋的故事》中,B博士被“我”善意地唤醒,这也是茨威格内心最隐秘的希望,希望与纳粹的残酷局面早日结束,一切恢复正常。然而现实更为残酷,1942年,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来,成为茨威格选择自杀的导火索,用生命诠释了《象棋的故事》中另一种可能性。
读后感悟:
金是我在大学时代的前辈。我轻轻一笑,避免与他争执,这并非因为他已经患有晚期癌症。我对他充满了喜爱。我并非嘲笑他那愚蠢而纯真的理想主义,对人类和世界的独恋,只是单纯地喜欢。周围有人说他的理想主义是因为他缺乏实力,但我认为这正是金基荣的力量所在。我对他的宽容,就像我决定不再对这个世界狂热一样,从远处静静地注视他的从容。
在很久以前,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人和世界都是不可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欲望会从这些价值中过滤出值得保留的,或者将大部分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抛弃。即使留下的一些东西,也会像很久以前用过的旧物一样,被封存在其他记忆的阁楼里。你问我楼房是由什么建成的?归根结底是金钱和权力。它们塑造了被形象化的记忆,使其能够长久保存。
对于每个人来说,走过的艰难往事都是一部血泪史,但这并不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这就像对年轻人叹息说,你们不曾经历过困苦,不了解中午饥肠辘辘的孩子在学校操场旁寻找水龙头的感受。这样的感叹毫无意义。
读后感悟:
当代生活的悖论体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矛盾性。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获得满足与人生意义的机会,与以新颖方式浪费时间的诱惑并存。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充满了挑战:我们被诸多商品所诱惑,从平板电脑、手机到各种最新电子产品,每一件新物品都让我们觉得自己需要或想要,即使之前并未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或渴望拥有它们。
在当今社会,许多因素使我们容易陷入软瘾的诱惑。我们对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加,追求财富、物质丰富度而非体验丰富度来重新定义“美好生活”,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不断追逐潮流,八卦消息泛滥,以及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倾向于快速解决而非深思熟虑。
我们走得更快、更远,却感觉似乎未曾前往任何地方。我们赚取更多,购买更多,做更多,却感受到生活更加贫乏。习惯于节约时间的工具,却抱怨缺乏时间。有时候,更多并非意味着更好,反而会导致更少的结果,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悖论。当我们陷入这种悖论,满足于使用更多工具做更少事情时,我们就成为软瘾的牺牲品。
我们有更多满足精神需求的机会,但也面临更多干扰,被一系列看似重要的追求所困扰。许多人因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而提高了对精神追求的意识,但同时也因电子游戏的盛行、对名人八卦的痴迷以及众多电视真人秀的影响而降低了意识水平。
考虑互联网的巨大声量和潜力,它让信息触手可及、实现连接、发现各种价值观和欣赏多样性的机会突显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