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研究生如何展开自己的学术旅程

文摘   教育   2023-12-12 11:08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第十九届冬至论坛之际

论坛筹备组特邀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史斌老师

为研究生讲述他的学术之路

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简介

2023 Winter



史斌,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并有专著《电报通信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开设课程有”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史经典研读”等,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1:老师您好!您曾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是怎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了科学技术史,您为什么会对它产生兴趣呢?


史斌老师2004年,我在读研期间,读到国内外科技史学者的一些作品,便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关注科学技术史的学界动向。当我得知江晓原老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科学史系,便决定报考。2006年,我成为本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从此投身科学技术史领域,一直至今。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2:您是以什么样的选择标准,一步步细化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史斌老师先聊选题吧,选题关乎整个学术研究的成败,应当得到重视。我的选择标准是,根据学术研究的级别,针对性地进行题目选取与设计。譬如,博士论文选题,题目不能太宏观或太微观,俗称“太大”或“太小”。同时,还要考虑选题的创新性与可行性等因素,创新性不足,评阅专家难以做到眼前一亮。可行性不足,研究无法深入展开,要么止步于某些无法获取的核心史料,要么卡壳于某些难以推进的技术路线,皓首穷经,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再谈谈研究过程。同学们应当具有问题意识与文献意识等学术意识。问题意识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查阅近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其中很多课题(不必局限于历史或哲学类课题)都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可供大家参考学习。文献意识方面,大家应当努力做到“文章不写半句空”,论出有证,言出有据,避免自己想当然的“空疏”之论。当然,如果是大段的文献堆砌,把学术研究搞成了史料汇编,同样不是正确的研究方法。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认识,限于篇幅,不能充分展开,仅供大家参考。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3:一些同学在做研究的时候常常感到迷茫,您觉得应该怎么克服这种心态,以及研究生刚进入一个领域时,如何更好的寻找自己的方向?


史斌老师这种心态比较复杂,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同学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学术领域,如同面对一个迷宫,哪条路通往光明的未来,心中并无把握。这个时候,研究生跟导师和同学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导师会帮助学生在纷乱的毛线团中找到关键线索,共同设计一条学术“跑道”。当然,学生也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扎扎实实地完成文献调研与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给导师提供一个平台,以便展开后续的讨论。另一种是“进去出不来”。同学们扎入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啃”资料成为必备的学术工夫。然而,如果进得去,却出不来,做了一大堆文献工作,却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那些文献的价值是无法发挥出来的。面对这一问题,同学们一方面要对已经整理的文献进行分类,提炼核心资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假设,带着问题去推敲资料,充分发挥文献的学术价值。当然,选题与资料之间可能会出现“错位”,最初的选题很有可能会随着资料的发掘而发生变化,这时,可以顺势而为,主动做出调整,使问题之“道”与资料之“器”相互融合。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4:请问您对研究生投稿和期刊选择有什么建议吗?以及对于研究生来说,如何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学术写作水平?


史斌老师同学们投稿的小论文很多出自其学位论文,需要注意的是,从学位论文中切分出来的小论文,应当酌情进行调整,做到立意新颖、研究精详,最好能够关联学术热点问题,论文题目力争使人耳目一新。投稿期刊方面,不必局限于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学术期刊,可以尽量扩大投稿范围,提高论文的录用几率。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5:科学技术史是一个十分综合性的学科,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可能感兴趣的领域呢?


史斌老师我的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未来仍将在这一领域耕耘,希望有机会将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也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开拓。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6:冬至会议是一项面向研究生为主的学术论坛,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在参加时,有时候会遭到老师们不留情面的批评,那么如何化解这种批评作为前进的动力呢?


史斌老师学术批评“玉汝于成”,因此,同学们应当保持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学术成果本来就是供学术交流使用的,学术批评是家常便饭,年轻学者如果持有“说不得”的心态,是很难取得学术进步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大其心”,积极面对学术批评,虚心接受学术建议,甚至主动跟批评者加微信,建立联系,进一步征求改进意见。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7:您觉得像冬至会议这样的交流平台,对于有志于走向学术道路的研究生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史斌老师两至会议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的经典学术活动。活动由学生全程筹办、组织、主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以往经验来看,许多同学在两至会议中锻炼了学术能力、开阔了学术视野、结识了同道中人,一些硕士研究生甚至通过两至会议跟交大科技史学科结缘,最终选择来交大攻读博士学位。这些都是两至会议结出的果实。





十九届冬至研究生学术论坛


Q8:根据您目前的学术体验,有什么经验可以和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分享的吗?或者说,您期待现在的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学术品质呢?


史斌老师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如同一场旅行,为了顺利抵达终点,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心无旁骛。当然,这两种品质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收获精彩成功的学术生涯!




见字如面

感谢史斌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本次采访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批评”是学术新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唯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
才能绽放出最芬芳的花朵
本次冬至会议邀请诸多名家教授

期待,我们冬至相见!


附:参会与投稿链接如下

征稿|上海交大科学史院第十九届冬至研究生论坛邀请函





关注“上海交大科史哲”,获取更多会议资讯

上海交大科史哲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