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CSCO共成长丨马军教授亲述CSCO辉煌历程:中国红闪耀国际舞台,中国肿瘤研究大放异彩

健康   2024-10-08 21:03   河北  


2024年9月25日至9月2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将在厦门召开。此次年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及领域发展。二十余年来,CSCO在中国持续引领临床肿瘤事业发展,一批批专家学者深入参与了CSCO的发展,也在CSCO的平台上得到了成长与进步。《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响应CSCO号召,特别设立“我与CSCO共成长”专栏,与中国学者一起,回味过去的故事。本期特邀CSCO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讲述一段段“我与CSCO共成长”的动人故事。

马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众所周知,CSCO前身为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系于1997年在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管忠震教授及廖美玲教授等四位医学泰斗的鼎力倡导下,携手包括我本人、储大同教授、秦叔逵教授、吴一龙教授等一众在80年代归国、正值中青年的杰出学者,在北京共同创立。彼时,卫生部的彭玉部长及众多高层领导均亲临成立大会,共襄盛举。


CSCO的成立,旨在加速中国临床试验的步伐,尤其聚焦于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以弥补中国在参与国际新药研究及临床试验方面的显著不足,彼时中国多局限于仿制药研究及国际临床试验的边缘参与。


在四位先驱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引领下,CSCO作为一个协作平台应运而生,其核心使命在于推动中国新药研发的自主进程,促进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并助力中国抗肿瘤新药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肿瘤临床试验的潮流。


自CSCO成立以来,时光荏苒,转瞬已历二十七载春秋。从蹒跚学步的婴孩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这段历程虽看似漫长,实则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此期间,CSCO不仅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更引领了中国肿瘤学研究的飞跃性发展。如今,在ASCO、ESMO、国际淋巴瘤联盟、国际抗癌联盟及众多国际血液学与肿瘤学会议上,中国学者的声音愈发响亮,研究成果占比显著,尤其是在肝癌、肺癌、食道癌、鼻咽癌等领域,中国贡献率高达50%以上,彰显了“中国红”与“中国风”的独特魅力与实力。ASCO主席对此高度评价,指出CSCO在短短二十余年间迅猛发展,已成为仅次于ASCO的国际第二大临床肿瘤学会,其影响力与贡献力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CSCO已与国际多个权威学会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包括ESMO、ASCO,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欧洲多国的同行组织,同时与国际免疫学会、国际血液学会等国际组织也构建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标志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在国际舞台上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历程堪称非凡。


对于我个人而言,自1982年归国,作为CSCO初创时期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与团队一道,秉承前辈期望,共同见证了CSCO的茁壮成长,并将其推向新的高度。CSCO不仅是一个学术组织,更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深爱的“家”。我将继续与CSCO并肩前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爱着的这片肿瘤学研究的热土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会场花絮


专家简介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ioncology
《肿瘤瞭望》于2014年初创刊,由著名肿瘤科专家徐兵河院士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肿瘤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肿瘤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