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传承——第三批研究生党建“双百”代表主题党日活动侧记

教育   2024-08-29 17:03   北京  

      2024年8月22-25日,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30名第三批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双百”代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石河子大学承办。活动以“挺膺担当 勇做先锋”为主题,引导研究生党员标兵体验感悟党的奋斗历程和治国方略,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年来广大兵团人在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兵团精神”感召和引领下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


8月22日午后,天山雪顶和云海浪花交相辉映、金光璀璨。在北京前往新疆的飞机上,北京邮电大学郭哿欣正透过飞机舷窗,凝视着无垠的天空和壮美的天山,心中涌动着对即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的第三批研究生党建“双百”代表主题党日活动的无限憧憬。这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首次在兵团举办研究生党建“双百”主题党日活动,以“挺膺担当 勇做先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16个省市、30所高校的30位代表跨越山海,共赴新疆,在天山脚下感悟兵团精神,在研思行中勇做青年先锋。

从“军垦第一连”,到“军垦第一城”,从“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到“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兵团建设70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蕴含着继往开来的宝贵启示。


有理想 | 追寻理想光辉,知所从来,思所将往

万里奔波,他们为什么来?

在兵团研学中,学员们一直在思考老一辈军垦人为何不远万里奔赴戈壁?他们为何出发,我们如何追寻?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走进军垦博物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奠基人王震将军所写的诗句赫然映入眼帘。品读这首诗,南京邮电大学徐雷彷佛看到当年十万大军跋山涉水,徒步穿越沙漠进军新疆的人间奇迹,感受到军垦战士无私报国的理想。“那些斑驳的遗迹,不仅仅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兵团人为了民族理想和国家利益而牺牲、奋斗和坚持到底的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坚韧铸就辉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奇伟曾和团队用智能技术制作党史知识图谱,奔赴全国开展宣讲,对兵团发展史很感兴趣。“千里相聚戈壁滩,万里奔波戍边关。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屯垦守边、科技兴边、教育戍边的背后,是信仰的支撑,是理想的指引,更是对兵团精神的深刻诠释。”在参观完军垦第一连和石河子大学校史馆后,党奇伟非常感慨,“我们要把兵团高校的红色校史,兵团人祖辈相接、世代相传的戍边兴边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兵团建设发展史、新疆地区改革发展史紧密结合,深刻理解和更好传承兵团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所凝结的时代精神和奋斗动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深刻感悟和自觉践行中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站在“军垦第一犁”雕像前,西南大学万媛媛心中满是感慨:“那巨大的犁铧雕塑,仿佛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军垦前辈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希望。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铸就了辉煌的历史。看着那深深插进土地的犁,能想象到他们当年付出了何等努力,背后的理想是何等坚定。今年适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我们应传承军垦前辈的奋斗精神,树立报国理想,矢志为国奋斗,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一部军垦史,就是一部爱国奋斗史。老一辈兵团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西安交通大学马凯感叹道:“支撑那一代兵团人、年轻人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或许就是他们与祖国同向同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他们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是他们内心坚定的党性。这种兵团精神更是呼吁着新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在各自的领域砥砺攀登,小我融入大我,矢志爱国奋斗。”

敢担当 | 强化青年担当,甘做“垦荒人”、勇闯“无人区”

茫茫戈壁,他们为什么留?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10万将士脱下军装,放下手中的战斗武器,拿起了生产建设的“武器”,开启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

踏上这片土地,天津大学王轶涵觉得他仿佛跨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一群最美的“逆行者”“坚守者”“创业家”对话。“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勇当先锋、义无反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奋斗和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王轶涵如是说。

兵团戍边“兵二代”、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张亚平为学员们讲述了父辈和自己在兵团接续戍边、与兵团共成长的故事。北京化工大学阿丽米热·努尔麦麦提听完张院长的报告深受触动:“我感动于兵团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感慨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的家乡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更感受到时代赋予我们新时代研究生党员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名新疆籍研究生,她表示要从兵团人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中汲取力量,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踔厉奋发,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坐落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一号井的成功开发,是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济大学杨晶晶驻足在克拉玛依一号井前,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动力。“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深刻领悟到,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克拉玛依一号井的历史故事正是这样的生动演绎。”杨晶晶说。

“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块拼图,拼出了克拉玛依的发展史和奋斗史。参观完克拉玛依博物馆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蕴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石油精神与情怀。”温州医科大学林温曼立志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勇敢肩负起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能吃苦 | 敢于“自找苦吃”,肯睡“地窝子”、敢喝“涝坝水”

万里边疆,他们用什么守?

辽阔边疆浩荡无垠,茫茫戈壁世代戍边。在兵团的参观研学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同学听到频次最多、感触最深的口号。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从“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用能吃苦、肯吃苦的勇气和毅力兴边富民。

在军垦第一连的参观途中,北京理工大学王一飞谈道:“军垦前辈实现了‘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的人间奇迹,这背后的智慧、吃苦、团结和奉献让我非常惊叹和敬佩。我们中国研究生作为和平年代的战士,也一定要传承兵团精神,立志科研报国,聚焦‘卡脖子’技术,敢于‘自讨苦吃’,勇于攻坚克难。”

“‘军垦第一犁’雕像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军垦前辈们的奋斗与奉献。”湖南农业大学黄粤林凝视着,仿佛看到了当年军垦战士们艰苦创业的场景。“他们肩负着建设边疆的重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片荒芜之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用简陋的工具,一犁一犁地开垦着土地。他们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却从未放弃。军垦第一犁,是奋斗的象征,是奉献的标志。它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件打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是军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主人是老军垦战士王德明。一个个补丁,见证了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历史岁月。面对着军垦博物馆中陈列的老照片和斑驳的老物件,中国人民大学尹永跃说:“目之所及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已经磨烂的军装。耳之所闻是‘八人拉犁气死牛’饱含奋斗内核的风趣故事,是‘千军万马建边陲’令人动容的的壮阔史诗。让我更直接、深入地触摸到这座‘年轻的城’从孕育、萌发到成长的真实印记和红色底色。在今后,我们将赓续兵团精神,用火热的奉献践行青春誓言。”

“参观克拉玛依博物馆不仅是一场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心灵的触动。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滴油都是工人们汗水的结晶,每一个故事都诉说着坚守与奉献。”江南大学李可说。石油工人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中国的能源自给铺就了一条光辉之路,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令大家深深感动,也让大家明白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艰辛。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定不负前人之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肯奋斗 | 勇于揭榜挂帅,争做“排头兵”,勇当“突击队”

伟大时代,中华靠谁来兴?

“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如今,原始简陋的地窝子变成了高耸挺立的城市高楼,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化良田,手拉肩扛的人工劳作变成了科技高效的智能生产……

石河子大学教师、首批研究生党员标兵章智钧是新时代的兵团人,在兵团学习、为兵团工作,正在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沃土中奉献青春。“章学长是我们的榜样,这种立足专业、服务国家所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山大学尚元君深受鼓舞,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医学研究生,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主动扎根科研第一线、创新突破最前沿,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和斗志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克难,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实际行动激荡起强大的青春动能。”

行驶在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独库公路上,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这条路不仅是连接南北疆的奇迹公路,更是凝聚着无数先辈们汗水与鲜血的国防之路,是军垦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中国美术学院熊峻苓在观看了《独库天路》演出后谈道:“作为艺术院校的学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任,更应将这份使命感融入我们的创作。今后我将深入挖掘军垦精神的内核,发挥专业创作优势,去还原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感人故事,去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助力军垦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

老军垦曹运铭同志用生动的语言向党员标兵们讲述了自己在新疆的工作经历,鼓励年轻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曹运铭同志为了节约医疗经费,带领大家上天山采药,发展中医中药,成功开发了一种疗效突出的中药注射剂的故事激励了山东大学张荻。她说:“作为研究生,我们的日常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作为研究生党员,我们更应自觉将自身奋斗目标对标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解‘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用实际行动回答‘科技强国,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

自1954年,新疆建设兵团已有70年峥嵘岁月,70年里一代代怀揣着坚定信念的青年人踏上远征戈壁的道路,这才有了后来戈壁变绿洲的现实“神话”,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领航员。西安理工大学梁倩说:“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的科研及生活中要时刻铭记历史伟业、肩负时代重任、贡献青春力量,脚踏实地、追赶目标,成为一名真正服务他人,争做实事的新时代青年。”

为期五天的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情感的交融。来自祖国各地的30名“双百”代表结下深厚友谊,携手并肩成为兵团精神的新时代传承者和实践者。依依惜别之际,他们郑重相约,携手共进,在各自的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共同成长,为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贡献青春力量。誓要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铸就辉煌,让青春之花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耀眼光芒!

斗转星移,山河重塑。兵团人铸剑为犁,代代坚守,为党和人民筑造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也为中国奇迹写下最生动的注脚。青春向党,勇做先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刚健有为,正朝着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阔步前行,奔赴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绿色发展大舞台、卫国戍边第一线,激荡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文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党奇伟、中山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尚元君、天津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王轶涵

图片、视频 | 石河子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党员标兵熊峻苓、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党员标兵马凯

排版 | 张贝思

责编 | 李瑞英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杂志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