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读者对象:期刊论文作者,学位论文作者,写作课师生,写作爱好者
文前部分
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在文前部分按顺序出现论文的标题(Title)、论文作者(Authors)、作者地址(Address)、投稿录用和出版日期(某些期刊的这些信息会放在文尾部分)、论文的摘要(Abstract)和论文的关键词(Keywords)。
某些特殊情况下,文前部分还有一些其它内容。例如,(1) 有的期刊和大多数学位论文还要求有符号表(nomenclature);(2)学位论文和特别长的综述性论文可能要求或允许有目录(显示各级大纲的标题和大纲所在的页码);(3)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列出图表和数学公式索引(有时,这些索引可能放在文尾部分);(4)某些期刊还会给出主题分类号(如图2)、版权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文前部分是指引言以前的内容,但一些这样的内容,如通讯作者的邮箱和版权信息,可能放在首页的脚注位置,具体情况与期刊有关。
标题也称为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大标签。标题字体醒目以从表观上能吸人眼球(指文章掉地上还能看得清标题),包含主题词且突出论文的中心思想以便论文对应到合适的读者。
标题有描述型标题、声明型标题和提问型标题三种类型。描述型标题给出论文的主题,声明型标题指出论文的重要结果或结论,提问型标题以提问的形式指出目前存在的疑问。
标题应满足四项基本原则:定位明确,突出要素;用词具体,但不冗长;句型简洁, 但不笼统;准确严谨,但又引人注目。详细介绍见《使你论文被发现:标题至关重要》。
以定位明确为例,应以论文的研究主题、论文的目标(动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这五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定位。哪个要素重要,就在标题中突出哪个要素。
又以引人注目为例,应从学术角度正确看待什么是引人注目。学术角度的引人注目,并不是外观级别的引人注目。如果内外不一,那么会导致读者兴趣盎然地进来,失望地离开。学术视角的引人注目或吸引人,是指在内涵上要做到表里如一,应从专业上打动读者,吸引他们下载并阅读全文,且被他们在研究中参考。
论文署名需要考虑学术规范、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身份确立以及有多名作者时作者们的排序问题。
首先,站在学术规范角度,每名署名作者均须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有的还有更高的要求,例如,据《成为论文作者的一种“苛刻”标准》介绍,国际医学杂志理事会建议作者需同时满足四个标准:有重大科学贡献、参与论文写作、认同发表、对全局负责。若要按照这种“苛刻”标准,论文作者将与身份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导师身份、项目负责人身份、资金提供者、单位或团队领导身份等不能成为论文署名作者的独立理由
当至少有两名作者时,往往需要确定谁是第一作者、谁是通讯作者。按《论文署名常见规则》援引的资料,前者一般是贡献最大的作者,后者是负责投稿出版事宜的作者。
当合著者较多时,需要对作者们进行排序。一种合理的方式是,依据每位作者相对贡献的大小来安排作者排序,虽然这在大小很难量化。另一种看是合理的方式是,在贡献大小区别不明显或者相互不在乎这种区分情形下,合作者可能选择按姓的首写字母的顺序排名(图2)。真实世界中,也可能存在”霸道“或”友好“决定了作者排序的情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文期刊的作者是全名,但许多英文期刊则只给出作者姓氏全称,而保留名的首写字母。对于给出全名的英文期刊,需要确认姓和名谁在前谁在后,写反了会导致将名误认为是姓。
这是指一篇论文的作者们完成论文期间所在的机构。一名作者可以有多个单位,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这些不同单位完成的。如果合作作者来自于不同单位,那么需要按期刊格式的要求标注不同作者对应的不同单位。
署名单位的位置一般在作者和摘要之间,但一些期刊会把地址放在首页脚注的位置。
一些科研机构可能会对论文署名单位有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有造假和剽窃行为的作者会被追责或处罚,署名单位虽然名声可能因此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一般不会被直接追责或处罚。
摘要是论文的简介,读者依据摘要会决定是否获取全文,论文审稿人会依据摘要决定是否同意审稿,为此,摘要应包含读者们会关注的五个要素,即问题陈述、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
摘要除介绍这五个要素(不突出的要素可以不介绍,某两个要素可以结合在一句话中),还有一些一般性要求,见附帖(1)。
附帖(1)
由于摘要可以按范式写,因此人们提供了一些书写摘要的句型。例如,推送《摘要| 英文句型与中文句型》提供了五个要素的相关句型。
读者可以阅读《给论文写摘要》和《摘要举例》,以了解更多关于摘要的知识。
关键词是论文的标签。不同期刊对关键词的要求不一样。有的要求从给定关键词库中选取,有的可以自由给定。要求既符合所在学科规范,又有利于论文检索。
一些检索系统可通过输入关键词查找论文,另外,投稿过程中,编辑可以通过关键词方便快速地找到审稿人。国标将关键词的选取列为学术出版规范(图3)。
主文部分
人们从检索系统中可以看到标题、作者和摘要等文前部分的内容,但主文部分需要下载全文才能看到。
论文的摘要指出了论文的五大要素:研究主题、动机或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主文部分则会对这些要素进行详细介绍,且在总的结论中给出总结。
研究主题及其来龙去脉和论文的动机在引言中交代。其余要素构成论文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的安排可分为规范型和自由型两大类。见附帖(2)。
附帖(2)
规范型结构也称为IMRaD结构,除开始的引言(Introduction)外,一级大纲按顺序是方法(Methods,或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s)。IMRaD是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and 和Discussions的首写字母组合。
IMRaD结构也存在一些变体,如IRaD结构(方法放在结果中)和IMRDaC结构(结果和讨论组合成一节,称为Results and Discussion,另外加一节结论即Conclusion。
这种规范型结构在实验类和现象类论文以及综合期刊中常见,但也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其它类的论文中。
自由型结构
对于并联型,核心部分的各一级大纲处理不同类型的、相对独立的问题,一般各自有自己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例:
“第2节 奔跑速度与腿长的相关性”
“第3节 奔跑速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第4节 奔跑速度与骨骼的相关性”
“第2节 奔跑速度的相关性分析法”
“第3节 相关性分析法的验证”
“第4节 相关性分析法的应用”
在混合型中,核心部分的各一级大纲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存在前后逻辑关联。
接下来虽然会按顺序介绍如何书写引言、如何介绍方法、如何报道结果、如何开展讨论和如何书写结论,但需要再次声明的是,只有规范结构才将方法、结果和讨论分别设为一级大纲,而自由结构的论文会按某种主题来组织一级大纲(其中一些一级大纲包含必要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也有一些一级大纲之下只涉及方法、结果或讨论)。
2.1 引言
对于绝大多数论文,引言是必要的。尤其对于学位论文,需要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和本文安排三部分来书写引言,研究现状中的文献研究应有较大的覆盖面。
也存在一些快报类论文,可能忽略引言,一些本属于引言的必要信息可以分散在全文不同位置。
这里我们只讨论一般情形下标准的引言的基本要求。
作为正文的第一部分,标准的引言用于提出问题、提炼研究内容、交代研究思路、规划本文余下部分的具体安排。
标准的引言应按一定的逻辑结构书写。这种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引言四部曲:背景、遗缺、任务和论文目标。
简言之,在引言四部曲中,先交代大的背景,站在第三方角度提出需求问题即研究主题,指明实现需求对背景问题的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围绕需求介绍研究现状,以便归纳遗留问题或提出新问题,进一步声明本文研究问题,最后交代具体研究内容,简要介绍研究思路和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
读者阅读逻辑清晰的引言后,会了解论文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性,并知晓论文的大致思路和余下部分的安排。
除了逻辑结构严谨,还需要遵循由宽到窄、由浅入深和由一般到具体的原则,即引言涉及的范围应由宽到窄(倒金字塔原则),引言涉及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引言涉及的对象应由一般到具体。
以由浅入深为例,在必要的位置通过对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关键术语进行解释,特殊情况下可插入说明型图片,来给读者消除拦路虎,将读者顺利地带入论文核心部分的阅读。
如果论文的核心部分展示的是作者进行研究的深度,那么引言会展示作者的综合能力,如视角是否广博(背景与需求)、知识是否渊博(研究现状分析)、洞察力的强弱(发现遗留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清晰程度(研究思路和本文安排)和写作能力(科普手笔与专业写作技巧的结合点)。
读者可从《如何写引言》了解书写引言的更多要求。
研究方法是指我们用来研究我们的问题并得到研究结果的方式。只有使用专业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并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如果我们已经完成了研究,那么我们肯定掌握并成功应用了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剩下的就是在论文中按规范和习惯介绍研究方法。
为了写好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明确介绍研究方法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接着需要规划研究方法介绍在大纲中的位置,最后需要明晰研究方法介绍需要顾及的内容。一般需要顾及五个方面的内容,见附帖(3)。
附帖(3)
方法介绍的五个方面
我们的研究采取的大致思路是什么。
我们采用了什么现有和自备的工具,如数学工具、软件或程序、仪器设备、材料、样本、场地、现有理论、经验模型、数据库、资料或其它要用到的东西。
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以及如何得到结果的,如是如何测量、观测、调查、记录、计算、推理、统计、比较、设计的。
如何整理数据的。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科学不是关于工具的科学,而是关于如何使用工具的科学(图4),因此,介绍方法时,不能忽略第三个方面,即我们是如何使用工具和如何得到结果的。
2.3 如何报道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是指直接从客观研究中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到的发现。报道研究结果时,将结果形成显性知识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附帖(4)
结果12大类型
数据类结果(数字、表格、图形图像等)。 肯定类(positive)结果。 否定类(negative)结果。 几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或单个因素的响应。 发明类结果。 引出的问题。 意外的发现。 特例型结果。 观点类结果。 理论类结果。 特征类结果。 存在类结果。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无论研究结果属于什么类型,常见的呈现形式有文字、数字、符号、表格、图形、数学关系和定理等。一项具体的结果往往包含多种呈现形式。
另外,需要掌握呈现结果的行业或专业规范。这需要通过阅读相同类型的论文来了解。
以给出一组或一条数据为例,有的可能需要给出比例,有的可能需要给出统计平均和方差,有的可能需要给出有效数字,等等。
又以基于数据的图形为例,有的可能适合画成曲线、有的可能需要生成等色图、有的适合用立柱图、有的可能需要画成曲面等等。
对于有测度的照片类图片,需要给出标尺。
如果要从图片中提取局部细节来在正文中介绍,则需要在对应位置标注用于指代的标签。
了解以上分类和呈现形式后,剩下的就是结合自己研究得到的具体结果进行介绍。
以由数据生成的图形为例,既需要在图形制作时满足专业规范,又需要掌握介绍图形的一般性原则。先引入图形,接着指出图形中有何特征与趋势,进一步解释特征与趋势甚至指出原因,最后讨论这些特征特征与趋势有何含义等。
关于结果分类以及呈现形式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如何报道研究结果》。
有时,会单独介绍研究结果,有时,可以将结果与得到结果的过程结合在一起介绍,见《书写研究结果的两种思路》。
2.4 如何讨论结果
对结果进行讨论是让结果呈现价值和提炼有用结论的重要工作。研究结果本身是客观的。 如果别人针对同样的研究对象、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重复同样的研究过程,那么应该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就是结果的客观性。
结果就在那里,要么是你来发现,要么是别人来发现,要么不会被发现。
在对结果进行讨论时,会依据个人知识结构、所见所闻和逻辑思维进行主观分析、判断、解读等,以便形成你所期待的或意想不到的结论。
讨论有许多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结果的合理性和向读者宣示结果本身的价值,让读者知晓你结果的意义以及作用。对结果的讨论能展示作者的远见卓识、洞察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逻辑、看问题的视角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同一问题的不同结果和同一结果的不同研究目标,讨论的覆盖面不一样。某些结果不言自明,可能不需要讨论。某些结果难易理解,超出想象,有深远意义,此时需要解释,需要寻找原因,这就是某种形式的讨论。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级别的发现所需要讨论的内容和重点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从附帖(5)介绍的10个方面选取几个来开展讨论。
附帖(5)
讨论的10个方面
对结果进行解释。 结果出现的原因和内在关系。 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有共同点。 什么是最重要的结果以及是否有意外的发现。 与前人的结果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回答引言中的问题。 结果是否有使用或推广价值。 结果的局限与不足。 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假设。 结果的广泛意义。
以解释为例,这里所说的解释,是指把结果说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可以借用一些已知知识来帮助理解。对于一些原理性或者归纳性的结果(如数学定理),可以通过举例来进行说明。如果结果中出现了一些需要用新的术语才能描述的现象或概念,则需要对该术语进行定义。
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如何讨论结果》以获得关于讨论的更多知识。
作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于某些标准结构的论文,可能是讨论中的最后一部分),结论用于给出全文的要点,让读者记住点什么。
那么,什么是要点呢?这和摘要呈现的五个要素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一般情况下,在结论中需要总结七个要点,见附帖(6)。
附帖(6)
结论的七个要点
简明扼要地重申论文的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 重申主要发现,即主要结果。 简要提及你是如何得到发现的。 介绍你的研究的学术意义。 与过去研究进行比较。 指出论文工作有什么不足。 概述未来可以开展什么研究。
书写结论还有一些其它要求。首先,不要把结论写成摘要,就像不能把摘要写成结论一样,见《结论与摘要的区别》。
在重申发现时,不能简单罗列结果,应使用重新书写的概括性文字来重申主要发现。
不要让读者来回翻前面的内容才能读懂结论。
不要给出新的结果,结果应该在核心部分给出,不能通过结论又提出新的观点,除非你把它作为新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出来。
在结论中,既需要交代清楚上面指出的六到七个方面的内容,又需要尽可能精炼。这是因为,作为最后一部分,结论的目的是让读者记住一些要点,太啰嗦的结论就会让读者无法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要点。
文尾部分
一般情况下,文尾部分必须有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列表,偶尔出现附录(Appendix)和/或补充材料(Supplementary materials)。
图5 文尾部分:利益冲突声明、补充材料和参考文献(图片来源,JFM)
有的文章还会列出利益冲突声明(Declaration of interests or compteting interests,见图5)、不同作者的贡献(见图6),学位论文还可能要求列出自己的简历、发表的论文等。有的期刊还列出审稿人信息,例如,Nature 第561卷发表的In vivo CRISPR editing with no detectable genome-wide off-target mutations在文尾部分有“Reviewer information Nature thanks F. Urnov and the other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peer review of this work”。
文尾部分看似不重要,但实际上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以下仅介绍文尾部分的常见内容。
附录有多方面的作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有的期刊可能要求把方法介绍放在附录之中。有时,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如实验细节、推导细节等)可能会占据很大篇幅,放在正文中影响整体阅读,此时适合将这些细节放在附录中。个别孤立的但又必要的内容可能偏离文章的整体风格,此时适合放在附录之中。
附录不能理解为多余、附带和次要,因此,书写附录时,应与正文内容达到相同的学术和写作水平。切忌在附录中堆砌毫无用处的材料,或者草率安排内容。
附录的标题、图表和数学公式等的编号格式一般与正文的格式有差异,需要独立编号且拥有关联附录序号的标签。 见附帖(7)。
附帖(7)
附录的编号格式举例
第一级附录标题的编号格式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
第二级附录标题的编号格式为“A.1”、“A.2”、“B.1”等。
第三级附录标题的编号格式为“A.1.1”、“A.1.2”、“B.2.1”等。
附录A的第2幅图的编号格式是“图 A.2”,附录C的第4幅图的编号格式是“图 C.4”,等。
附录A的第3个带编号的数学公式的编号格式是“ (A.3)”,附录B的第3个数学公式的编号是(B.3),等。
依据期刊风格不同,补充材料可以替代上面所说的附录内容,也可以提供一些其它内容。图5给出的例子中,补充材料是动画链接。
是否允许以及如何安排补充材料,不同期刊要求不一样,因此,应参考目标期刊的指南来考虑是否以及如何安排补充内容。补充材料一般可以考虑13个方面的内容,见附帖(8)。
附帖(8)
补充材料
可以提供方法的详细描述,用于其他研究人员复制工作所需的细节做参考。
文章使用、创建或贡献的原始数据、数据集和数据库。如果它们的信息量非常大,最好是给出链接。
支持论文中报告的研究结果的数据表。
超出论文允许的数量范围或尺寸的图表、图形和图像等,或者对于纸张本身来说太大或太麻烦。
视频剪辑、电影文件或动画,以文字无法做到的方式展示研究程序、条件、反应、投影和重建。
音频或声音文件,提供与主论文直接相关的信息或证据,但不能以文本形式有效呈现。
数据分析软件或模型计算机模拟的软件应用和代码。
主文中观察和研究的实践、行为和事件的案例研究和其他例子。
论文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调查、表格、测验和其他信息收集工具。
论文中讨论的外文段落的翻译或论文中翻译的原文段落的翻译。
对文章中介绍的研究的背景、过程、实验、试验、条件、控制、干预、参与者、地点、观察、发现、论据和结论提供更多细节、描述或信息的任何文本。
传统附录中可能包含的任何内容,如果主文档中有空间的话。可以包含文本、表格、照片、草图、图表、地图等等,它们甚至可以排列成一个或多个附录供读者阅读。
稿件中包含的所有补充材料和文件的列表。
对于期刊论文,致谢对象包括指出了导致论文得到改进的问题的审稿人、给论文工作提供过帮助和建设性意见的同行,以及论文工作资助机构等。
大部分基金和其它研究计划会给出标注名称和资助号(grant number),供致谢时标注。
对于学位论文,致谢对象主要有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资助方(包括基金、研究计划和企业资助等)、提出问题的需求方、帮助过自己的学界同行、实验室同行、辅助人员等。致谢范例见附帖(9)。
附帖(9)
我必须感谢所有SINUMEF实验室成员,尤其感谢达鲁(Daru)夫人、卡尔法拉赫(Khalfallah)先生和拉孔贝(Lacombe)先生在科学层面的帮助以及友谊。也感谢希德尔(Sider)女士和师弟博莱尔(Borel), 夏阳(Chaillant), 科尔(Corre), 罗罗(Raulot)和 拉威尔(Ravel)的帮助和友谊。最后我要感谢图书馆和计算中心的所有成员,尤其感谢诺里根(Norigeon)先生和石井民(Ishiomin)先生提供的有用帮助。
来源
学位论文致谢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内容,理论上应围绕学位论文工作按学术语言或平淡语气书写致谢,尽可能避免大发感慨、致谢无关人员、流露情绪、对导师等评头论足、暴露他人隐私等。更多要求见《学位论文中的致谢》。
莱恩社区图书馆(Lane Community College)给出的避免抄袭的戒律七条(见附帖(10))的第七条指出:所有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出现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之中。
附帖(10)
避免抄袭的七条戒律
如果使用了别人的工作,那么一定要引用。
如果使用了自己的一项之前的工作,那么也需要引用自己的工作。
如果逐字使用了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那么需要采用引述(quotation)的方式引用。
如果将别人的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那么至少需要用常规方法引用(citation)。
如果使用了别人的图像、流程图或其它形式的非文字形式的作品,也需要引用。
即使你没有上述抄袭现象,也需要将引用的别人的信息与自己的写作与分析相结合,而不能只复制别人的信息。
所有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出现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之中。 来源 Lane Community College. Citation Guide (MLA and APA). Last Updated: Feb 22, 2019. https://libraryguides.lanecc.edu/citations
参考文献列表虽然处在文尾部分,但它必须被正文引用才有意义。因此,列表形式和引用方式必须结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列表有作者出版年制(用作者+出版年作为区分文献的编号,引用时引用作者和出版年)和顺序编码制(按引用顺序递增的编码作为区分文献的编号,引用时引用编码)两种排序方式。不同的排序方式,列表形式和在正文中的引用方式会有所区别。图5给出的例子中的参考文献列表采用了作者出版年制。图6给出的例子中的参考文献列表采用了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列表中每一篇文献包含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呈现形式以及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还与出版物采取的格式有关。一般会采用某种标准格式(style),见附帖(11)。
附帖(11)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国际出版物参考文献列表和引用方式的常见标准格式有如下四种:
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现代语言协会)格式 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国心理学会)格式 CMS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芝加哥格式)格式 AMA(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协会)格式
图7 参考文献引用国标链接二维码
在稿件中录入参考文献时,可以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工具来便捷地切换不同标准格式,见附帖(12)。
附帖(12)
Endnote
它用内置的搜索工具帮你找到你要找的文献。 它能存储并组织文献。 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它就能按你选择的标准格式创建参考文献列表和引用。 它可以用于与你的同事分享你的研究。
Journal Prep Services,How to Use EndNote: An Introductory Guide for Beginners, Toronto, ON Canada,2017
https://www.journalprep.com/FILES/EndNote.pdf
关于参考文献的更多要求可以阅读《如何引用参考文献》、《MIT| 什么是不需要引用的常识?》和《引述——抄来别人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