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这次信息量太大了

职场   2024-12-20 11:56   北京  
年底了,如果你跟我一样,生活固定在两点一线之间,然后日子被工作和生活琐事填满,那我建议你可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间点,强迫自己出去走走,和不同的人交流下。相信我,一定能从中获取到很多新视角。
这一个月,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旧约了一些许久未见的朋友,听听他们在做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也请他们给我提点建议。建议不一定要听,重要的是,给自己开一扇窗,让光能够照进来。
昨天,我在家里看了火山引擎 Force 大会的直播。本来打算去现场,结果周二晚上阳了,给我烧了整夜。几年了,没生过病,2022 年最严重时也没病过,这次,倒下了。果然虽迟但到。
火山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云平台,而字节跳动,无论是商业,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属于国内首屈一指的公司。我肯定不能错过这次大会,一年了,我想了解下头部公司在技术上的思考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有啥看的,都是云平台的产品介绍。我不这么认为,产品是企业认知的物理投射,做什么产品,以及在重要场合讲什么产品,这本身就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不信你可以交叉验证下,Force 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到的几款产品,肯定是最近一段时间火山引擎的重心所在。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提到了这些年开发范式的演进。我 2000 年前后进入互联网行业,作为一名老程序员,能深切感受到这二十多年来新技术对软件行业带来的变化。无论是 Java 带来的跨平台特性,还是后来的云计算、云原生变革,这一代又一代的新理念、新工具,本质上都是在降低软件的开发和交付门槛。
毋庸置疑,想写出高水平的代码仍旧需要扎实的编程功底和天赋。但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我也相信编程将不再是一个高深的行当。拿扣子来举例,我一个不懂代码的同事,人家上个月就利用业余时间在扣子上开发了一款生成文章封面的 AI 应用。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真切地在发生。
扣子是一款 AI 应用构建平台,它可简单可复杂。不懂技术的话,复制别人的模板后,再修修补补,也能构建一个应用出来。而如果你有技术能力,那完全可以把扣子当成新一代的低代码工具,构建出复杂逻辑的应用。
提起 AI 应用,我们可能会对应到 Chatbot 那样一问一答式的产品上。但其实,扣子 11 月底时发布了全新的 UI 组件,大家完完全全可以在扣子上,构建出来具有完整前后端能力的 AI 应用,并且,还能把它发布为微信小程序、抖音小程序,以及 H5 页面。
所以,我现在新的认知是:想开发一款产品,优先评估下扣子能否实现。能实现的话,那我抽调一个前端工程师就能搞定,既省时又省力。扣子上面已经集成了丰富的 AI 能力,这次大会还宣布了新的豆包视觉理解、文生图、音乐大模型,当前这些模型都可以在扣子体验和使用。基于这些开箱即用的特性,开发智能化的产品肯定会方便很多。
如果把扣子当成低代码工具,那豆包MarsCode 就是高代码工具。软件领域一直在讨论怎么提升研发效能,这些年,从 IDE 代码补全,到各种各样的框架,还有抽象、模块化等思想,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工程师在日常编码工作中,有很多枯燥且重复的代码需要写。也因为如此,很多工程师自嘲自己为码农,觉得自己是数字世界的搬运工。这确实反映了一部分客观事实。
现在,诸如豆包MarsCode 这类的 AI 开发工具让我看到了工具是怎么一劳永逸地提高生产力,减少重复劳动的。其实我一直蛮好奇,为什么今年国内外各个大厂都不约而同开始做 AI 编程工具。
会上我听到了一种理解的视角:过去几十年,软件开发领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但这次大模型的到来,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大模型让 AI 可以作为一个角色深入到软件开发之中。也因此,开发者工具将会迎来更大的机会。
这或许就是字节跳动做 MarsCode 的真实逻辑。
就像当年的工业革命一样,人们愿意在工具上投资,主要原因还是现有的生产技术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只能依靠技术的进步。现在,MarsCode 这样的工具才刚刚开始迭代,我相信经年累月之后,他们将会彻底改变软件开发的模式。
除此之外,做大模型应用不可避免总需要和模型打交道,火山方舟这个产品就提供了模型定制、模型推理和 Prompt 管理方面的能力。大会上,我感兴趣的是火山方舟将会在明年春季推出的 AI 搜推引擎,墨问需要类似的能力。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做一套多模态的搜索引擎,技术门槛实在太高了。即使能做,也做不好。而我们知道,字节跳动在搜索和推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旗下的几个爆款产品的核心壁垒之一都是准确的推荐和搜索能力。
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负责人吴迪说,在索引构建层面,他们提供了抖音同款的高性能向量库、知识图谱及全文检索等多种索引类型,整个向量库的索引库容可以达到百亿库容量,十万 QPS 压力下达到大概 3 - 5 毫秒的延迟程度。
推荐和搜索太重要了,相比之下,我肯定更相信字节的经验。另外,火山方舟还发布了应用实验室、LLM/VLM API、Cache API、全周期安全可信方案,不再赘述,你感兴趣自己去看,都挺技术的。
说完了。写点我的感触,你有没有发现,AI 已经渗透到了这场大会的每个角落。包括第一天的主题演讲,字节跳动还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一切的一切,都是 AI。我并不是一个新技术的狂热者,过去两年,对于媒体动不动就喊出的颠覆、炸裂口号,我选择审慎待之,让子弹再飞一会。
现在,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新的机会正在徐徐展开。所以往前走吧,朋友们,跟着时代的节奏,别被潮水淹没。

MacTalk
墨问西东出品。在这里,我们聊互联网、职场、管理、创业、产品、软硬件、内容创作、人物、摄影等…… 不做快餐,用文字酿一杯葡萄酒,沉醉,回味悠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