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鼓励研究生们在2024年暑假期间,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耕读路上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记录成文字。
为了探索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同时增强自身能力,我有幸参与了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耕读实践活动,历时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接触和访谈襄州区的“乡贤”,对这一群体有了基本了解,也观察到了他们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察促使我对乡村发展和文化传承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千古云襄,一州入曲
文化振兴:田垄深处绽芳华
在襄州区龙王镇,有一位名叫周春兰的农民作家,她的故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写照。周春兰同志在初中毕业后,尽管面临家庭经济困难,依然与丈夫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她对文学的热爱驱使她自学写作,即使在家人和乡邻的不理解中,她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凭借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了众多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荣获湖北省十大优秀农民作家称号,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2012年,她在龙王镇创立了“春兰悦读之家”农家书屋,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空间,也逐渐成为乡村公益活动的中心。书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他们在这里通过阅读和创作,寻找生活的智慧和灵感。书屋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文化教育和文学创作指导,已有多篇儿童文学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此外,书屋在暑假期间组织活动,丰富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并通过建立妇女之家,为乡村妇女提供文化活动和健康关怀。
她的努力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知识水平和自信心,也激发了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得到了镇政府、妇联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她的事迹表明,乡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乡贤通过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记录和展示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了载体。
二是民风的建设。乡贤通过组织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民风建设,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三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乡贤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引入外界文化资源,与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合作,推动文化项目的实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周春兰同志的故事是乡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作用的一个缩影,她的努力和成就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振兴:返乡沃土筑新梦
推动襄州区乡贤工作的初步思考
基于调研,我尝试对襄州区乡贤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情感联系,凝聚共识。通过实地访问、慰问家属、电话和社交媒体沟通等方式,与乡贤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对乡贤进行分类管理,如产业乡贤、文化乡贤、慈善乡贤等,以了解他们的数量、资源和需求。定期组织乡贤、群众代表和政府人员进行交流,围绕乡村建设、管理和使用等议题进行讨论,增强乡贤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精准施策。襄州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鼓励乡贤参与现代农业项目,如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同时,根据各乡镇的资源特点,如峪山镇的红色教育基地、龙王镇的凤凰咀遗址,为乡贤提供发展方案,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因地制宜的策略,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精准和高效。
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乡贤回归。了解在外乡贤的创业需求,协助他们分析创业前景、制定方案、规划项目。区和乡镇政府应为返乡创业的乡贤提供资金、土地和资源等支持,以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吸引乡贤回归,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
宋佳雨,男,汉族,湖北咸宁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从何可教授。研究兴趣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被《环境经济研究》录用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