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野语:鱼国哀史
作者:啼红《海报》1944年2月
入春以后,江鲜入馔,首及刀鱼,与春笋、韭芽、河蚌、杜父鱼,(沪俗呼塘鲤鱼)同为初春及时佳肴。沿江一带,讲究食江鲜者,以江阴人为最。自立春至清明为刀鱼季节,过此则骨鲠刺舌,不复食矣!继刀鱼之后者为鲥鱼,春末夏初,鲥尽则及河豚,(一名鲀,古称鲐,又名鲑。)三者均美味,而石首鱼(即黄花鱼,简称黄鱼,江阴人又呼作江鱼)不足道也。
河豚有奇毒(毒在卵巢),食之不得其法辄死,而江阴人则普食无忌,即最毒之卵,亦泰然大嚼,盖烹之有法,不畏中毒也。
昨与江阴人某君谈天,得闻关于三种江鲜之民间传说一则,虽属齐东野人之语,然其说至趣,姑妄听之,亦足解颐也。
相传河豚与刀鱼、鲥鱼谊属至亲,河豚为娘舅,鲥鱼、刀鱼均外甥也。舅之阅历较深,深知出游则难免有网罟之灾,尝诫二甥潜伏江底勿出,则可避诸险。春气既动,江水流暖,刀鱼少不更事而性好动,不甘江底之阴暗寂寞,忽发游兴,跃跃欲试,舅阻之卒不听。临行,乃诫之曰:“甥必欲出游者,须慎防中途遇险,万一不幸而触及网,则勿慌乱,可力向前窜,通过网眼则逸矣,切勿后退,牢记吾言。”刀鱼唯唯。
不料刀鱼少经验,网及于身,始觉,犹自以为机警活跃,张皇急退,则两鳍逆挂于网,不复能脱。刀鱼素惜其鳍,挣则恐折,遂为渔人所得。盖刀鱼头大身小,使临危遵舅训向前,则窜过难关矣。
鲥鱼念弟久不归,手足情深,拟出外觅之。且其时江上,已花明柳暗,正是一番好风景, 乘此游目骋怀,计亦良得。舅以其笃于友于之情,不忍坚阻,惟诫其遇险当速退。盖鲥鱼头小而身阔,终无法通过网眼,惟有退避之一法。讵料鲥鱼临危亦忘舅训,反力向前窜,及悟而欲退,则网丝已紧,扣其鳞,鲥素以美鳞傲于侪辈,顾影翩翩,深自爱惜,诚恐竭力挣脱则伤其鳞,遂俯首就缚于渔人。
会他族有漏网之鱼,以刀、鲥兄弟被俘之经过详情归报于安居江底之河豚舅,河豚素性固执而肝火甚旺,偶遇拂逆,辄动肝火。既愤两甥之不听劝阻而轻出,乃临行复谆谆告诫,各授以遇险逃脱之锦囊妙计,冀幸免于万一,而难兄难弟,适各反其道而行,致先后罹难,孺子诚不可教也。即此一气,非同小可,于是其腹膨脝,一发而不可复遏,不期然而自浮于水面。
渔人见而笑逐颜开,喜其“俯拾即是”,非复老奸巨猾之故态,于是背得娘舅,满载而归焉。惟河豚之肝火过旺,故肝有毒,不可食,食辄发痳死。使二甥听舅训而不出游者,则此三鲜皆不可得,江阴人之口福浅薄多矣!
— 完 —
本文由民国故纸堆公众号整理,转载请注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舌尖上的民国——江苏淮安人善做鳝鱼:鲁道人《新天津画报》1939年
舌尖上的民国:富有诗意的江西馄饨担子:游子《上海报》1939年
大方先生:鲁道人《新天津画报》1939年(索引:方地山、袁寒云、陈诵洛、刘云若、王伯龙)
旧京野谈:盗葬:鲁道人《新天津画报》1940年(所以:盗墓、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