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一个工厂参观,那里的经理向我诉苦,他什么法子都想遍了,就是不能降低不良率。
我问:你都试了些什么法子?
他回答说,他在生产环节的末尾,安排了一个质检员,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挑选出来,每1000件成品里就有100件是不良的。
为了减少不良品,他又多安排了几个质检员,第二天,每1000件成品里的不良品降到了80件,第三天,又降到了60 件。
他感觉找对了路子,但不幸的是,到了第四天,不良品的数量就升高了,而且一升就是120。
检验与不良品的关系
我对这位经理说:
两个质检员可能会将一个质检员漏检的不良品挑选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不合格品混在合格品里,卖给顾客,但这和减不减少不良品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生产结束才对成品进行检验,是永远也不可能降低不良率的。因为不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检验的作用,就是把这些不良品挑出来而已。
一味地增加质检员毫无意义,因为并没有在导致不良品出现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采取措施,制止不良品的出现。
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不良品,那么就应该将导致不良品的原因等信息,告知相应的工序,以改进该工序的操作。
不良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检验的作用仅仅是挑选出这些不良品。
试图依靠检验来降低不良率,是不现实的。
还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制造包装材料的V公司,品质部的老大W先生,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客户在接收 V公司的产品时,经常检验出一些不良品,W先生相当苦恼,为了这事,他亲自去过一趟客户公司,重检了一遍这些产品,结果客户在接收时,还是能发现一些不良品。
我回答道:你为什么要跑去客户公司检验?你认为不良品是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
我觉得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产品在出厂检验时,漏检了一些不良品,二是客户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你们却认为是合格的。
你们可能是凭主观感觉,去检验包装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硬度。你们有没有能表示表面和硬度是在接受范围内的限度样?
我建议他应该制作一些限度样,同时,在建立质量标准时,一定要有品质部的人在场。
我一说到这里,他就承认,有时候技术部门的老大们在开会解决品质问题时,品质部的人员从不参加。
他立即命令品质部给客户送去一个限度样,和客户在合格标准上达成一致。
品质部按照这些限度样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这样,客户在检验V公司送去的包装材料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不良品。
当我向W先生告别时,他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把客户检验的不良率降低50%,祝他好运。
制止不良
一个月后,我去这家公司,W先生拿出检验数据,骄傲地告诉我,他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祝贺他取得了成功。
后来,我又去参观这家公司,我发现有许多前面提到的那种包装材料,被丢在一个硫化机旁的废料桶里。
我问硫化机的操作员,为什么有这么多不良品:是不是因为原材料不合格?
这位操作员回答说:不是,是品质部的人觉得检验太麻烦,他们让我们自己来,我们只要拿到看起来不好的材料,就把它丢掉。
以前,质检会把那些明显不合格的产品丢掉,再检验剩下的产品。
现在,只要员工看到产品有一点不顺眼,就会把它们丢掉,实际上有些产品的质量是很好的,只是样子有些难看。
尽管报表上的数据显示不良率已降低了50%,但这个工厂的实际不良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升高。
为了让W先生认识到这一点,我带着他去车间转了一圈,让他看看真实的情况。
我对他说:你根本没必要为了报表上的几个虚假的数字洋洋得意,不降低实质不良率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我的建议,他采取了如下的改善:
流程和检验的信息反馈
1.在几台硫化机旁设置一条传输带。
2.只要这几台硫化机加工了四件包装材料,传输带就会将这四件材料传送到下一工位。在过去,只有当所有的材料都加工完毕后,才会被送至下一工位。
3.下一工位对包装材料进行修边和去除毛刺后,立刻将成品送给品质检验。
4.检验员将合格的成品整理好,放在一个可以旋转的托盘内。
5.只要出现不良品,品检就会按下暂停按钮,操作就会被中断。
6.操作中断后,车间主管,车间操作员就会检验模具。在将导致不良品的因素解决后,比如:将模具上的碎屑清除掉,才能开始生产。
通过采用以上的方法,在不良品出现的第一时间,即将信息反馈给相应的工序,只有当相应的工序去除了导致不良品的因素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
同时,操作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如果一个模具出现了裂缝,该模具就不能再使用。
经过这样的改善,这个厂的实质不良率降至以前的10%,而且出厂检验的不良率也大大地减小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认识到:不管进行多么严格的检验,都不能消除不良品的出现,不良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检验能做的只是将这不良品挑选出来。
也许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力度,会提高产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但永远不可能消除不良品的出现。
要想真正降低不良率,就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忽略了它,就永远也达不到零缺陷的目标。
这些基本原理相当重要,正是这些原理所表达的思想,构成了零缺陷质量控制系统的基石。
后语:大量朋友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以示鼓励。积善利他、纯公益性质传播管理知识,长期坚持真的很不容易,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根据网络信息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推送旨在积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并致歉!
往期精彩,点击阅读:
您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