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晶硅期货预计今年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多晶硅不仅是工业硅主要的消费下游,也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为帮助投资者了解多晶硅基础知识,我们计划推出多晶硅专题系列报告,本文作为第五篇,重点阐述国内多晶硅供应概况。
一、我国多晶硅产能产量概况
2020年前,我国光伏产业基础规模坚实。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规模从15万吨稳步增长至45.2万吨,2019年产量达34.2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7.3%。2019年,全球十大多晶硅生产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其中江苏中能连续七年居全球首位,四川永祥位列全球第二,新特能源排名第五,韩国OCI和德国瓦克分别为第三和第四。除外,新疆大全、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及内蒙古盾安等中国企业也跻身全球前十。
2020年,“双碳”目标点燃我国光伏产业需求热潮。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即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抵消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这一目标的提出,直接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领域的迅猛发展。仅在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激增60%,达到48.2GW的规模。光伏终端的强劲需求,导致了2021年和2022年上游多晶硅原料供应的极度紧张,进而推动了多晶硅价格从低谷走向新高,开启了新一轮的市场周期。
图:2020 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新一轮上涨
数据来源:SMM 国投期货
高利润驱使多方力量参与多晶硅生产。随着价格的持续攀升和高额利润的驱动,多晶硅领军企业积极扩大产能,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企业,甚至是跨行企业也纷纷投资于多晶硅生产,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多晶硅供应爆发式增长。“双碳”目标以来的3年内,即2020年至2023年底,多晶硅产能由48.8万吨大幅增长至244万吨,新增195.2万吨产能,增长近5倍,且超过85%的多晶硅企业产能突破万吨级规模。
图:“双碳”目标3年内多晶硅产能增长5倍
数据来源:SMM 国投期货
2023年多晶硅市场过剩明显。自2020 年下半年起,新冠形势逐步改善,多晶硅生产商积极规划产能扩张,2021年底及2022年上半年,多晶硅新增产能投入运营,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下半年多晶硅产量开始全面释放,至2023年底产量攀升至 150.4万吨,同比增幅近85%,与2020年相比,增长375%。以硅片单瓦耗硅量2.7g/w计算,每GW硅片大概需要0.27万吨多晶硅,若容配比为1.2,每 GW 光伏装机需要约0.324万吨多晶硅。2023年底,我国新增216.88GW光伏装机需要大约70.26万吨多晶硅,而全球新增装机390GW,大概需要126.36万吨多晶硅,仅国内产量相对于全球新增装机需求已出现过剩。同时,2023年下游硅片产量达620GW,同比高增76.8%,但这一增速也要低于多晶硅的产量增幅。随着硅片单瓦耗硅量下降,及新建产能逐步落地,多晶硅供应过剩局面更加严峻。
2024年多晶硅市场减产稳价。2024年 5月,多晶硅价格远超市场预期急剧下滑,跌破行业成本线,5月产量月度环比失去增速。进入第三季度后,行业持续亏损,企业采取了集体减产、去库存措施,以稳定市场价格。据SMM 数据,约有5家企业因市场环境不利而全面停产。针对下半年展望,多晶硅产量预计约90万吨,全年总产量约为190万吨,同比增长近26.6%。
图:2024年下半年多晶硅减产稳价
数据来源:SMM、国投期货
二、我国多晶硅生产省份分布
多晶硅生产属于高耗能产业,对电力成本敏感,产能多在电力资源成本较低地区,如新疆、内蒙古提供充廉价足火电;四川丰水期则提供低成本水电。
2023年,新疆、内蒙和四川是多晶硅的主要生产省份,占总产能的80%,其余产能则分布在江苏、云南、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区。
1)新疆:我国多晶硅第一大产区,产能占比达31%,有显著的电力成本优势。但受美国涉疆政策影响,下游硅片投资布局偏谨慎,多晶硅疆内消化不足,多供周边需求;
2)内蒙古:多晶硅产能占比第二,约为29%,产能扩张迅猛,当地政策鼓励光伏全产业链发展,上游工业硅与下游硅片产能形成高度聚集。享有较低的电力价格,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建厂,以包头、呼和浩特两地突出;
3)四川:多晶硅产能占比第三,约18%的市场份额。该地区对多晶硅新增产能指标管理严格,以水电为能源,枯水期电力成本相对较高,生产稳定性不足,产能增速落后于西北区域。
展望 2024 年的国内多晶硅产业趋势:首先,青海与云南两大区域将跻身多晶硅产业新五大主要聚集地,合并产能预计近20%;其次,内蒙古产能预计占全国总产能32%,取代新疆成为国内多晶硅生产的第一大产区。
图:2023 年我国多晶硅各省产能分布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三、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及企业排名
多晶硅受设备投资大和扩产周期长的等行业特性,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但近两年,多晶硅行业集中度有所分散。2023年底,我国多晶硅总产能 202 万吨,其中前6家企业合计产能154万吨/年,占比76.2%。2024年预计,前6家企业总产能将增至234万吨,但占比或降至69.6%,主要归因于新进企业的产能扩张。
主要企业排名中,2023 年,多晶硅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由永祥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四家企业组成,依次占比为 21.8%、16.3%、14.9%及 10.9%;第二梯队则由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组成,占比分别7.4%和5%。
表:2023 年多晶硅产能及 2024 年计划新产能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从新产能规划方面,由于2024 年多晶硅市场行情遇冷,不同梯队企业实际投产有所分化。2024年全行业预期有134万吨产能建成,其中前6家大厂占80万吨,而剩余的54万吨分散在8家三、四线小厂。然而,实际8家小厂中仅有3家顺利推进了产能建设,实际落地约为23万吨,仅占预期产能的42.6%。相比之下,前6家大厂产能扩张效果较好,仅亚洲硅业4季度的新增产能推迟。整体来看,2024年多晶硅行业总产能保守将接近300 万吨,理论上可满足超过1000GW的光伏装机需求。然而2024年的国内的装机预期仅为 240GW,供需失衡格局延续。
在光伏行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倾向下,企业内卷式竞争趋势不可回避。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光伏行业协会于2024年10月呼吁遏制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目前多晶硅行业自律出清仍在持续。根据光伏装机数据的预测,并结合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我们预估多晶硅企业的供应过剩问题至少要在2025年底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大范围的缓解。
国投期货
中级分析师 张秀睿 期货投资咨询证号:Z00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