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久之前的想法,也为此准备了大半年时间
然后今天和大家广而告之
大家认识我可能是因为我的文章
说起来开始在地产里写作也有八个年头了
但是在互联网里创作这件事之前,其实我是一个地产从业者,不算我创业的时间,也做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了
加起来横竖算算是快20年工作经验的地产人
今天开的这家公司,本质上就是我重回老本行,开始做一件熟悉又陌生的事情
01
这个时代,还需要做点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操盘手,你大概会有感觉
现在每一个项目在体系内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这个关注基于客观原因的公司项目变少,所以每个项目得到的注意力开始变多
但是主观层面也是每个项目因为人为的介入,他能够创造的可能性也不同
这两年开始,大家普遍感到整体市场变冷的时候,听到的神盘案例也开始变多了
不同的城市只要操盘得当就能够创造一些不大不小的奇迹
为品牌赋能为营销减压
但是关于这些神盘如何产生,最近陷入了有共识结论但又没共识方法的混沌周期里
焦虑和困惑也因此产生
在对单盘重视的背景下,我却又看到操盘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流程缺失
一个盘越重要,在一开始就知道要好好做产品认真做服务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得不妥协的决定
这本质的背后就是基于另一个现实的困境:预算稀缺
关于单位操盘,楼盘重要但却没办法争取到足够的预算
因为整个预算变少,在花钱的时候很多心态就开始改变
我们是否想过,在现在每一笔预算都极其稀缺的当下,每一笔该花的钱应该放在哪里
这不仅决定了操盘手的想法,更决定了操盘手的魄力
每一笔的营销预算,到底是用来解决真问题,还是用来帮自己省力气
每一笔的营销预算,到底是用来寻找安全感,还是试着带来一些可能性
在面对很多必须二选一的时候,大部分项目最后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这五年渠道横行、阵地溃败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渠道的后付费模式在流程推进过程中给到甲方团队安全感
但事后来看这反而是预算最为透支也最损害自身品牌的做法
一个项目的开发,到底是结果至上还是流程优先成为很多高管在困局中必须面对的二选一
对于我来说,我没办法回答各位到底哪个正确或者哪个更好
但我作为一个被系统训练过的地产从业者,在现在准备重新开一家公司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一个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某一个具体的环节做一些优化和提升的
02
我把自己的公司名字改为单盘主义工作室
自己带着四五个人的团队从头开始,就是在未来一年只做一件事情:帮一个项目的产品理念认认真真重新梳理一次
让一个项目对外介绍自己能够说清楚,说生动,让客户
让业内让泛客户群体都听得到也记得住
可能听到这很多人会不屑,说一个项目怎么对外介绍不是销讲里说的很清楚么,这个广告公司和自己的策划团队都一直在做么
是的,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一直在做但一直被忽略的事情
所以我才觉得我值得再来做一次
我们仔细想想
一个项目对外的精神内核的提炼,真的具备唯一性和差异性么
我们是在说一个差不多的项目,还是真的在认真介绍一个有独特气质的项目
对于一个项目是非常枯燥的说着他的户型、装标、景观、立面,还是你有自己的逻辑和价值主张
这件事我想了很久,也其实说了很久,但是总觉得别人做的不行,所以现在很想自己试一下
03
我们对于一个楼盘有一个基本的专业主张,就是希望他的内容表达不是征婚启事而是一封情书
在过去,类似理性说清楚自己有什么的征婚启事模式的楼书内容已经贯穿20年了
那时候房子稀缺,这样的表达又精准又高效
但是现在房子不缺了
再这样的表达,客户还会抬头多看你一眼么
我们再来看这些年关于麓湖、阿那亚、嘉佰道、鹏瑞1号……这些项目哪些是在说自己的户型装标景观立面的
我们自己内部沉淀了一套有别于市面上的表达模式
独创了一套产品梳理体系,通过细致化的梳理提炼出核心观点
让项目拥有灵魂,也让项目拥有对外获得自流量的能力
过去几年,你听过的那些概念:单盘主义、骨相中式、群智涌现、公地悲剧、情绪价值……
这些嵌在项目和品牌上的核心概念,或多或少都和我有关
我们之所以可以,确实和我们这八年的内容创业经历有关
过去八年我大量实地参与和经历过全国各个塔尖项目的开发模式
我深知每一个项目如果要成功必须要经历的几个步骤
另一侧因为我在互联网上做内容,也知道客户对于哪些内容敏感,什么样的概念能够引起客户的情绪反应
04
最后我们会交付三样东西
一个是寻找项目金线脉络的项目市场定位报告
这个报告是用来明确项目的核心价值主张和核心传播内核
一个是基于产品定位我们沉淀的一份101个情绪产品细节手册
这份物料是用来给到置业顾问和线上传播的内容物料
还有一个是我会介入一些企业内部会议,完成研发和样板展示阶段的产品建议
以上三件事是我们这次工作未来会沉淀的一些结果,也是我觉得可以帮助项目流程优化从而可以让结果更好的一些细碎环节
当然对于这一些其实也不是我的个人YY
能够和大家广而告之本质上也是因为这份工作其实我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了
目前已经有三个项目我们已经进入到具体的工作
一个是上海知名本土房企的新一代旗舰产品的亮相,我们帮着完成这家公司第一次系统性完整的产品内核的梳理
一个是规模前五房企中其中一家,在自身固有产品线之上,今年试图打造一个更塔尖的项目
我相信2025年这个项目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示范项目,现在也是我们在对接具体工作
还有一个是一个存量资产改造的住宅项目,在一线城市的绝对核心区的项目开发,我们也开始推进了
我能说的就是这些,未来我特别期待有一天等这些项目进入市场的时候,大家可以感受到通过产品力梳理一个项目的气场会有多么的不同
05
最后说下我为什么今年要做这件事
不知道大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我的
了解我的人其实知道,其实我是一个有点封闭和自我的人
虽然做着自媒体的工作,但是几乎日常不太对外社交和应酬
但也因为如此,我把我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专业上,能够做了八年在行业内依然被大家认可,本质上可能也是这般态度的结果
因为我一直都信奉一句话:医不叩门
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不会每天上门去推销自己的医术有多精湛
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靠着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被行业和客户熟知
我一直以地产人自居,也一直以这样的态度要求自己
我希望我的一些专业化的技能能够帮助一些项目有口皆碑,让一些足够好的项目能够被更多人知道
这也是我一开始创业以来一直坚持的事情
这也是我今年也算是二次创业亲自下场的原因,我愿为此而努力
这件事也值得我拼命去证明
至于为什么选择2025年的现在
我觉得这件事也挺有玄学
在我眼里,房地产行业豪情万丈纵横四海的年份是2005年,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开发商都靠作品取胜,每个项目都不屑与同行相似
就在这样的比拼下,行业蒸蒸日上的发展着
而我现在的努力,就是希望在2025年,可以让地产的专业重视度重回2005
不论你和不和我合作,我都相信只有专业为王才是行业未来能够走下去的康庄大道
其他的不说了,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也欢迎联系我的同事
好了,今天差不多就这样吧
这是我同事文娜,找她你就能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