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海新房,我们也写了很多选题
比如像每年的供应量、积分数据以及“千人摇”红盘都是谁在买,还有连年上涨的物业费
但其实,一直在涨价的除了新房均价和物业费
还有一样不可忽视的,就是水涨船高的车位费
我选了内环内、内中环和外环外三个典型板块
可以看到这几年新房标准车位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在这样的价格压力下,部分新房的车位去化不理想
根据网上房地产的签约数据,目前车位去化低于50%的楼盘不在少数
数据整理自网上房地产,仅供参考
以其中一个楼盘为例,已经卖出去的还有一定比例是微型车位,以及地下二层的标准车位
要知道,这两者定价都比地下一层的标准车位要便宜不少
数据整理自网上房地产,仅供参考
面对如此惨淡的车位销量,开发商们为了加快回款,不得不向业主们派发车位优惠券
从一开始的一两万到三五万,再到现在动不动高达数10万,甚至还捆绑赠送几年的物业费
到底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买新房车位了呢?
01
一手车位天量供应
众所周知,2010年以后的商品房车位比都有明确规定
地面和地下加起来至少有1:1.1,更不用说有的改善盘高达1:1.5
豪宅盘还能更高,保证一家一户都能2个车位起步
这也就导致新盘的车位非常充足,只要想买,基本上人手一个
上面提到的几个车位去化不理想的新房,车位比大致比例都在1:1.1到1.3之间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最夸张的宝能公馆1288,车位比更是超过了1:2
也难怪业主不再有抢不到车位的紧迫感,而是更愿意等等看折扣,慢慢买
一边是已交付的新房车位卖不动,另一边是更为浩浩荡荡的新房车位大部队在路上
据统计,截止12月17日,今年上海新房供应盘数达到311个,供应套数达到5.94万套
按照最基本的车位比1:1.1来算,也要新增超过6.5万个一手车位
按照“十四五”规划,2021年到2025年,上海计划新增商品住房供应约40万套总量
减去前4年已经供应的32万+套,明年还有7万多套新房,和约8万个一手车位的供应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上海汽车的销量也开始出现了疲态
据乘联分会官方统计,上海今年前10个月上牌总数仅有38万+块
年底还是销售淡季,哪怕按照一个月平均4万块的数据来算,全年加起来也就只有46万+块
数据来源:乘联分会,单位块
和前几年动辄60多万的上牌总数比起来,少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上海汽销行业协会也曾表示,上半年全市新车销量仅为约24万台,比起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近19.6%
不论是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的销量都一路走低,人们买车的需求明显降低
尽管新能源汽车还离不开充电桩,存在一定对车位的硬性需求
但在天量的供应和不足的需求面前,新房车位作为车的附属品
还是显得越来越“鸡肋”,销售压力不断加大
02
过去大家为什么抢着买车位
和新房车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有很多老小区由于车位比严重低于1:1
停车资源格外紧张,供需失衡,得好几户抢夺一个车位
也就出现了像东方曼哈顿、永业公寓这样百万级别的天价车位
数据来源链家&中介,仅供参考
比一些知名豪宅的车位都要贵,一个车位就抵得上一套老破小
本身买入价可能就不到20万,十几年过去翻了整整四五倍,遥遥领先于房价的涨幅
也让部分人看到了车位的有利可图,冲着投资属性纷纷买起了车位
有的小区还有机械车位和地面车位,价格稍低一些,部分满足要求的车辆可以考虑
动迁房则因为没有产权车位,居民们只能靠先到先得,每天上下班都要开展一场惊心动魄的“抢车位大战”
不得不感叹一句,“在上海买车容易,买车位难”
但是,这些天价车位毕竟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在二手交易市场上,大多数人通常会选择卖房带车位一起卖,几乎成了惯例
不过现在的买家并不一定愿意为此买单
卖不出价的车位反而成了烫手山芋,附加值在变低
我今年走访的一些二手房小区,像中远两湾城、上海康城还有临港保利铃兰公馆等等
图源:链家
负责片区的中介普遍反映,很多买家只给房子报价,不要车位,总价越低越好
买卖涉及非人防车位,在办理产权证前还要缴纳契税和印花税
没办法,有的业主最后只能把房子和车位拆开来卖
把房子卖给合适的买家,把车位卖给小区里有停车需要的其他业主
更有甚者为了快点卖房,直接免费送车位给买家,不算价格
也就是说,当前的大环境下,一二手车位的投资属性都在减弱
更加偏向业主自用,和汽车本身一样,变成了一样大宗消费品
03
最后,让我们来算一笔账
是不是买车位真的不如租车位划算
一般来说车位价格和房价呈正相关,房价越贵,车位也就越贵
综合多方数据资料,目前上海各环线新房车位平均价格,大致如下
数据主要来源中介、网络资料,仅供参考
内环内在60到90万,中环内均价30到50万
中外环是20到40万左右,外环外在10到30万之间
对于内中环这些豪宅业主来说,新房均价早就突破10万/m²,房屋总价少说也有两三千万起步
一个车位在他们看来,谈不上什么贵不贵,自己有需求就直接买了,和自身购买力较为匹配
但对很多远大新的刚需业主来说
一套房子在四五百万左右,交房后还要花钱装修,交物业费、维修基金等
动辄一个车位30万起步,可不是说买就能买得起的
更何况,最近外环外还有新房车位开到了38万一个,再度刷新郊区车位的天花板
网上房地产的签约数据也显示,远郊车位去化表现确实比市区要差一些
再来看车位租金方面,大多数都在千元以下,最低的每月只要500元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假设在外环外,一个标准车位定价20万,每个月租金700元
租金保持不变、不上涨的情况下,20年的租金加起来才16.8万,30年的一共25.2万,算起来也就和定价差不多
如果把这笔钱拿去提前还贷,每个月省下的利息钱也能补贴一部分租金
而且这还只是物业规定的租金价格,在业主内部还会打“价格战”
不少人买了车位后自己不用,会以更低价出租给其他业主
我了解到浦东和闵行的两个新房就是如此,小区内部互相转租车位,有的能比物业定价便宜上两三百元
图源小红书用户
此外,买车位之后还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
那就是遭到开发商“背刺”,自己是第一时间原价买的,结果后面没卖完的车位都打折出售
去年嘉定交付的某新盘,当时车位标价15万一个,很多业主看价格还算实惠,就先买了自用
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年7月只要8.8万就能买到
已经买了的业主直呼有苦说不出
这也让更多人在买车位这件事上,变成了“等等党”
04
“到底要不要买车位”,是摆在每个新房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既要根据自身的日常出行需求,是否经常开车上下班,真的需要购买一个家附近的固定车位
也要看当下的经济情况,在承担房贷的压力下,还能不能负担起一个车位
还要看所在小区的车位比情况、车库的品质,以及周边停车的紧张程度
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下来,才能得出一个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选择
伴随当下消费观念的转变,车和车位都不再是大家的必需品
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量力而行,手握充裕的现金流